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強化和落實互聯網平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主體責任

發布時間:2022-12-07 11: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專(zhuan) 家解讀之一

  編者按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中國青少年新媒體(ti) 協會(hui) 日前共同發布了《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為(wei) 使大家進一步深入了解報告的內(nei) 容,我們(men) 特別約請相關(guan) 專(zhuan) 家撰寫(xie) 係列解讀文章,敬請關(guan) 注。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強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互聯網平台作為(wei) 網絡信息的載體(ti) 和內(nei) 容生產(chan) 的管理者,在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構建良好網絡生態,推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麵扮演重要角色。互聯網平台應當積極履行網絡保護的主體(ti) 責任,把未成年人保護確定為(wei) 重要發展戰略,從(cong) 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從(cong) 產(chan) 品設計和內(nei) 容管理上主動嵌入未成年人保護思維,不斷提高技術能力,加強全方位信息保護,優(you) 化內(nei) 容供給,完善治理機製,構建更為(wei) 完善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ti) 係。

  (一)加強技術安全保護,實現平台規範管理。

  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保持下降態勢。未成年網民表示“自己曾在過去半年內(nei) 遭遇過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為(wei) 25.5%,較2020年(27.2%)下降1.7個(ge) 百分點。其中,遭遇賬號密碼被盜、上網設備中病毒的未成年網民比例略有下降,但遭遇網上詐騙、個(ge) 人信息泄露的比例略有升高。隨著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與(yu) 運用,網絡安全事件的表現形式愈發多樣,複雜程度不斷加深,數據泄露事件、網絡攻擊事件頻發,網絡安全風險持續增加。網絡安全事件一旦發生,便會(hui) 對未成年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傷(shang) 害。目前,尚未形成一套體(ti) 係完善的未成年人保護互聯網平台規範,各平台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域表現參差不齊,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規範與(yu) 標準勢在必行。一是互聯網平台應加強技術保護,將數據風險監測常態化,當發現網絡產(chan) 品或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guan) 主管部門報告;應當為(wei) 網絡產(chan) 品和服務持續提供安全維護,及時受理用戶反饋的網絡安全風險。二是開展網絡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建立迅速、有效的網絡安全應急措施,遵循國家規定向社會(hui) 發布係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網絡安全信息,及時抵禦各類未知風險。三是互聯網平台應嚴(yan) 格按照國家要求,切實做到合法合規,從(cong) 技術保護角度做好不良信息過濾,避免未成年人在網絡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衝(chong) 擊和傷(shang) 害。

  (二)構建全方位信息提示矩陣,優(you) 化未成年人使用環境。

  報告顯示,38.3%的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不良或消極負麵信息。其中,炫耀個(ge) 人財富或家庭背景的內(nei) 容最為(wei) 常見,為(wei) 21.2%;其次為(wei) 宣揚不勞而獲、“躺平”等思想的內(nei) 容,為(wei) 16.3%;血腥暴力內(nei) 容的比例也達到15.8%。互聯網平台用戶基數龐大,信息質量良莠不齊,導致互聯網並不是全方位安全的空間。因此,互聯網平台一是應構建全方位的信息提示矩陣,對有可能威脅到未成年人成長的內(nei) 容進行重點管製和提示,完善相應的處理措施,進一步優(you) 化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環境;二是嚴(yan) 格加強內(nei) 容分級製度管理,不僅(jin) 僅(jin) 是將適齡限製停留在提示層麵,在注冊(ce) 、登錄等階段應驗明用戶年齡和身份,將未成年人用戶隔絕在具有年齡限製的產(chan) 品之外;三是應將未成年人私密信息保護納入重點建設工程,采取平台與(yu) 監護人共同守護的方式,及時向監護人推送提示信息;四是應進一步明確隱私保護條例中未成年人的年齡劃分,按照“最小收集”與(yu) “最高保護”原則,製定切實可行的隱私保護條款,嚴(yan) 格界定個(ge) 人信息保護範圍,尤其是在收集一些關(guan) 鍵、敏感的個(ge) 人信息時,應取得未成年監護人的知情同意,按照“正當必要、知情同意、依法利用”的信息收集原則,保障未成年人關(guan) 鍵信息加密處理,加強未成年人網絡隱私保護,努力構建和諧、安全、健康的網絡使用環境。

  (三)完善“青少年模式”,豐(feng) 富麵向未成年人的內(nei) 容池。

  報告顯示,85.9%的未成年網民知道“青少年模式”,設置過該模式的比例為(wei) 48.2%。91.6%的家長知道“青少年模式”,44.4%雖然知道但沒有給孩子設置過。10.5%的未成年網民表示對現在的“青少年模式”還不滿意,40.1%的家長和46.2%的教師認為(wei) “青少年模式”效果一般或不太有效。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模式”的用戶規模和作用發揮。隨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進入新階段,互聯網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也麵臨(lin) 新的更高要求。互聯網平台應將完善“青少年模式”作為(wei) 今後重點努力的方向,讓“青少年模式”不應隻是管住、守住青少年,而是服務好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ti) 。一是互聯網平台應將“青少年模式”與(yu) 其他內(nei) 容區別開,加強對“青少年模式”下的內(nei) 容審查與(yu) 功能優(you) 化,嚴(yan) 格內(nei) 容審核把關(guan) 流程,配備與(yu) 業(ye) 務規模相適應的專(zhuan) 門審核團隊,從(cong) 源頭杜絕有害內(nei) 容侵入,為(wei) 未成年人打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空間;二是應充分考慮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進一步豐(feng) 富和細化平台供給的內(nei) 容池,開發構建有梯度的、螺旋上升的平台內(nei) 容體(ti) 係,設置匹配度更高的內(nei) 容或專(zhuan) 門為(wei) 未成年人定製內(nei) 容,持續增加適合未成年人的直播等內(nei) 容供給,激發未成年人自主開啟保護模式的動力,使“青少年模式”真正有益於(yu) 青少年;三是優(you) 化模式功能配置,在平台首頁顯著位置呈現,便於(yu) 青少年查找和家長監督,嚴(yan) 禁提供或變相提供各類“追星”服務及充值打賞功能;四是可以適當引入用戶參與(yu) 內(nei) 容審核工作,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用戶對內(nei) 容安全的責任意識,使用戶和平台共同維護綠色網絡,為(wei) 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網絡環境,形成全社會(hui) 參與(yu)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大格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