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

發布時間:2022-12-07 15:57: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在日前結束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中國代表團蟬聯金牌榜、團體(ti) 總分第一名,展現了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未來,要繼續完善培養(yang) 體(ti) 係、強化激勵機製、暢通發展路徑,為(wei) 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搭架子、刮膩子、做裝飾,00後小夥(huo) 子馬宏達憑借3D立體(ti) 的羽毛抹灰裝飾,贏下抹灰與(yu) 隔牆係統項目中國首金;

  3D建模、編程序、精加工,周楚傑把零件誤差控製在0.02毫米內(nei) ,助力中國代表團實現數控銑項目四連冠;

  設計、製版、裁剪、縫製、裝飾,一個(ge) 人撐起一條流水線,董青斬獲時裝技術項目金牌……

  在日前結束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中國代表團贏下21金、3銀、4銅和5個(ge) 優(you) 勝獎,蟬聯金牌榜、團體(ti) 總分第一名。

  作為(wei) 技能界的“奧林匹克”,世賽成績是我們(men) 觀察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現狀的一個(ge) 窗口。我國技能人才培養(yang) 成效如何?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加大培養(yang) 力度?記者進行了采訪。

  技能人才培養(yang) 取得積極進展,高技能人才超6000萬(wan)

  “世界技能大賽是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ye) 技能賽事,代表了各領域職業(ye) 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天津)研究中心副教授陳曉曦說,世界技能大賽的成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特別是青年技能人才隊伍的情況。

  陳曉曦表示,回望過往的12年,從(cong) 獎牌零的突破,到連續三次蟬聯金牌榜、團體(ti) 總分第一,中國代表團的成績不斷提升。這展示了我國青年技能人才的魅力,是我國技術工人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的一個(ge) 縮影,證明了中國成為(wei) 技能強國的潛力。

  人才隊伍的結構往往是金字塔型。一名名頂尖技能選手的湧現,離不開技能人才隊伍的整體(ti) 壯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的培育與(yu) 發展,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總量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億(yi) 人,占就業(ye) 人員的比例為(wei) 26%。

  質量不斷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0%。

  機製不斷完善。“十三五”時期,全國共組織開展補貼性職業(ye) 技能培訓近1億(yi) 人次;其中培訓企業(ye) 職工超過3000萬(wan) 人次,農(nong) 民工超過4000萬(wan) 人次。技工教育每年輸送畢業(ye) 生能夠達到100萬(wan) 人以上,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超過400萬(wan) 人次。

  “雖然,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尚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規模仍然不足。相對整個(ge) 就業(ye) 和經濟發展需求,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總量仍然不足,一些崗位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與(yu) 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素質有待提高。我國技能人才隊伍表現為(wei) 初級工多、高級工少,傳(chuan) 統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單一型技工多、複合型技工少,短訓速成的技工多、係統培養(yang) 的技工少。

  “技能已成為(wei) 勞動力市場的新貨幣。”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玉傑說,高技能人才作為(wei) 技術創新的實踐者,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關(guan) 係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

  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將達1/3

  麵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要求,接下來,高技能人才隊伍應如何建設?

  “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wei) 接下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意見》一方麵從(cong) 培養(yang) 端發力,提出構建以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職業(ye) 學校為(wei) 基礎、政府推動與(yu) 社會(hui) 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另一方麵從(cong) 製度設計上發力,提出建立國家資曆框架,貫通教育培訓體(ti) 係。同時,強化激勵機製,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hui) 地位。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意見》的一大亮點,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薄弱環節和關(guan) 鍵問題,著力破解製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體(ti) 製機製障礙。

  例如,技工院校作為(wei) 我國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主力軍(jun) ”,受招生政策等因素的製約,招生受到影響。對此,《意見》提出采取中等職業(ye) 學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並行招生等措施,穩定中等職業(ye) 學校招生規模。“這將有效保障高技能人才隊伍的院校生源規模。”陳玉傑說。

  再比如,為(wei) 了提高技能人才配置效率,《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柔性流動機製,鼓勵技能人才通過兼職、服務、技術攻關(guan) 、項目合作等方式更好發揮作用。引導企業(ye) 規範開展共享用工。

  陳玉傑分析,在高技能人才規模短時間內(nei) 無法大規模增長的背景下,允許共享用工,暢通流動機製,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切實抓好各項工作,爭(zheng) 取到2025年底,技能人才占就業(ye) 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東(dong) 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5%。

  激勵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推動解決(jue) 結構性就業(ye) 矛盾

  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就業(ye) 領域的主要矛盾將從(cong) 崗位總量不足轉變為(wei) 結構性就業(ye) 矛盾,就業(ye) 市場中的供需不匹配現象將日益凸顯。

  而供需的不匹配,主要在於(yu) 技能的不匹配。因此,從(cong) 長遠看,持續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培育更多符合經濟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尤為(wei) 重要。

  “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通過社會(hui) 製度集合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的力量,匯集各方資源,構建覆蓋全產(chan) 業(ye) 鏈、全職業(ye) 生涯的技能培養(yang) 體(ti) 係。”陳玉傑說,特別是要優(you) 化技能人才評價(jia) 、激勵機製,鼓勵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一方麵,要求我們(men) 落實好各項改革舉(ju) 措,切實暢通技能人才的職業(ye) 發展通道,提升待遇水平,另一方麵,則要積極宣傳(chuan) 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政策措施、技能人才成長成才典型事跡等,扭轉“重學曆輕技能”的社會(hui) 氛圍,不斷強化“個(ge) 人崇尚技能、企業(ye) 重用技能、社會(hui) 尊重技能”的社會(hui) 導向。

  “此前,我們(men) 已經出台的新八級工、技能人才薪酬指引等政策,接下來,將指導各行各業(ye) 將政策落到實處,給技能人才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人社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介紹,接下來,還將支持各地麵向符合條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重視從(cong) 技能人才中培養(yang) 選拔黨(dang) 政幹部。同時,建立職業(ye) 資格、職業(ye) 技能等級與(yu) 相應職稱、學曆的雙向比照認定製度。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們(men) 應以世界技能大賽為(wei) 契機,讓更多青年人看到學技能也能走向世界,共同打造一支愛黨(dang) 報國、敬業(ye) 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you) 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製造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陳曉曦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