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億萬孩子共享優質教育

發布時間:2022-12-08 15:07:00來源: 人民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從(cong) “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zhuan) 門部署,彰顯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的價(jia) 值追求,為(wei) 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ti) 係中處於(yu) 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形成人民所喜愛、所認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並付諸教育實踐。

  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位。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對正處於(yu) 人生“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來說,扣好第一粒扣子尤為(wei) 重要。要以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為(wei) 著眼點,結合基礎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明確基礎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yang) 的具體(ti) 要求,從(cong)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3個(ge) 方麵來確定基礎教育階段的培養(yang) 目標,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實現人民群眾(zhong) “期盼孩子們(men) 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美好願望。

  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學生的健康成長要靠完善的教育體(ti) 係來實現,要把立德樹人落實到德智體(ti) 美勞各方麵,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hui) 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到學科體(ti) 係、教學體(ti) 係、教材體(ti) 係、管理體(ti) 係各領域。為(wei) 此,一方麵要進一步完善課程體(ti) 係,比如,強化勞動教育,一至十二年級連續開設勞動課程;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開設信息科技課程,增強孩子的信息素養(yang) 、數字素養(yang) 。另一方麵要進一步推進課程綜合化設計,比如,綜合設計藝術課程,在一至九年級開設,包括音樂(le) 、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內(nei) 容,根據不同年級特點進行安排。此外,進一步加強不同學段間的銜接,進一步加強校內(nei) 外的統籌,有效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創造條件開展體(ti) 育鍛煉、藝術活動、科學探究、勞動與(yu) 社會(hui) 實踐等。

  要持續發展素質教育。教育是民生工程,不斷滿足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待,使全體(ti) 學生有更多教育獲得感,獲得發展自身、奉獻社會(hui) 、造福人民的能力。進一步落實各學科核心素養(yang) ,基於(yu) 學科本質和學科育人價(jia) 值,將黨(dang) 的教育方針具體(ti) 化細化為(wei) 具體(ti) 課程應著力培養(yang) 的學生核心素養(yang) 。進一步培養(yang) 學生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在新修訂的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中,明確要求在每門課程的總課時中專(zhuan) 門規劃出10%的課時,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xi) 活動,加強學科關(guan) 聯,強化學習(xi) 實踐,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

  要不斷促進教育公平。我國地大物博,城鄉(xiang) 之間發展還不夠均衡,在課程內(nei) 容設計、教材編寫(xie) 上要做到區域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設計,兼顧差異,實現均衡發展。同時,深化推進義(yi) 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城鎮優(you) 秀教師、校長向農(nong) 村學校、薄弱學校交流輪崗的激勵機製等,全麵提升每一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此外,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建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等,進一步完善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讓億(yi) 萬(wan) 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you) 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作者為(wei)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