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托老所”式社區養老服務漸成規模應對“銀發潮”

發布時間:2022-12-12 15:43: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長春12月10日電 (李丹)上午練習(xi) 書(shu) 法,中午在助老餐廳吃飯,下午和老夥(huo) 計打乒乓球……72歲的任洪泉在吉林省白城市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的生活,充實且自在。

  任洪泉是白城市保平街道果園社區居民。自從(cong) 家門口開設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後,他白天到中心接受照顧、參與(yu) 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托老所”式的社區養(yang) 老服務,成為(wei) 任洪泉和老友們(men) 新的生活方式。

  幹淨整潔的日間照料室、康複室,設施齊全的棋牌室、書(shu) 畫室、健身室,一應俱全。臨(lin) 近中午,餐廳裏開始彌漫飯菜的香味。“有點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還可以讓服務中心的醫生針灸一下,康複理療室也會(hui) 給出醫療指導建議。”任洪泉說。

  這處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位於(yu) 白城市保平街道果園社區,共6層樓,主要為(wei) 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心理谘詢、體(ti) 育健身、文化娛樂(le) 、日間照料及餐飲服務。2021年7月正式運營至今,大受社區老年人歡迎。

  白城市民政局社會(hui) 福利和慈善社工科科長劉丹介紹,除了已經投入使用的這處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當地還有4個(ge) 社區綜合養(yang) 老服務設施項目在建,將於(yu) 今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

  中國進行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yi) 。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突破3億(yi) ,中國將從(cong) 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麵對“銀發潮”,中國各地正在不斷探索推廣“一刻鍾”養(yang) 老服務圈模式。

  在吉林省長春市南關(guan) 區民康街道九聖祠社區的“幸福驛站”,78歲的閆英跟著茶道老師學習(xi) 沏茶、賞茶、飲茶,樂(le) 在其中。這裏每周都會(hui) 免費為(wei) 轄區老人開展茶藝沙龍,也能下棋、打牌、看電影。

  據悉,“幸福驛站”是專(zhuan) 為(wei) 老年人打造的沉浸式休閑頤養(yang) 空間,健康監測、理療調理、營養(yang) 配餐,在路程不到“一刻鍾”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圈內(nei) ,老年人既能享受到居家的便利,又能享受到日常生活的照料。

  “當前,老人們(men) 對生活的向往已經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個(ge) 性化需求突出。”長春市南關(guan) 區民康街道九聖祠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趙月說,該社區結合“康養(yang) +文養(yang) ”“社區養(yang) 老+居家養(yang) 老”的服務模式開展工作,未來還要延伸服務鏈條,更多關(guan) 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記者梳理發現,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街道、社區設立了居家養(yang) 老服務中心。北京已建成超過1000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驛站;上海徐匯區建成15分鍾“敬老服務圈”;浙江深化“大社區養(yang) 老”改革;江西南昌11月完工18個(ge) “一刻鍾居家養(yang) 老服務圈”……

  可見,中國各地已經實現或逐步探索構建相應的社區居家養(yang) 老模式。吉林省民政廳養(yang) 老服務處處長袁金洪表示,該省各地正在加速布局“一刻鍾”養(yang) 老服務圈。

  據悉,今年吉林省將在街道層麵建設56所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功能的養(yang) 老服務綜合體(ti) ,預計2022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屆時,吉林省街道層麵社區綜合養(yang) 老服務中心將達到191個(ge)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