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春匠心丨潘雪:苗家女兒的銀飾情

發布時間:2022-12-14 14:0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青春點亮夢想,匠心傳(chuan) 承文化。苗族銀飾鍛造技藝是我國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一件苗族傳(chuan) 統銀飾的誕生,需要經曆約960℃的高溫熔煉與(yu) 千萬(wan) 次的鍛打,再通過拉絲(si) 、編結、鏨刻等30餘(yu) 道工序。貴州凱裏26歲的苗族姑娘潘雪,正以她的青春匠心和火一般的熱情,用手工銀飾傳(chuan) 承著千年的苗族文化。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市苗族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潘雪:大家好,我叫潘雪,是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市的苗族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位於(yu) 凱裏的下司古鎮,是我們(men) 的非遺基地。最近,正是我們(men) 苗族當地的牯藏節,所以今天準備以苗族圖騰蝴蝶媽媽為(wei) 原型做一枚胸針。而這根其貌不揚的銀條,就是我今天準備的原材料。

  熔銀和拉絲(si) 是製作銀飾最初的步驟,費時費力。我們(men) 需要將燒熱的銀條反複抽拉上百次,才能形成發絲(si) 一樣細的銀絲(si) 。而就是這麽(me) 一條零點幾毫米的銀絲(si) ,串聯著上千年的苗族文化。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市苗族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潘雪:這個(ge) 很費勁,手都拉紅了。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市苗族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潘雪:終於(yu) 做好了,別看一枚小小的胸針,可是花了我十多個(ge) 小時,我還是挺滿意的。

  在上中學時,我也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套苗族盛裝和銀飾,也因此認識了我的師傅張永富。我就在他身邊賴著不走,今天敲敲這根銀條、明天刻刻那條花紋。慢慢地,我對銀飾愈發癡迷。大學二年級,當同學們(men) 開始考慮未來選擇什麽(me) 職業(ye) 時,我卻做出了一個(ge) 影響自己一生的決(jue) 定:拜師學藝,以後要做一個(ge) 銀匠。

  潘雪師傅 張永富:拿著一隻雞,還有十斤米酒,就到我那裏來拜師。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市苗族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潘雪:當時是已經認定了這個(ge) 事情,因為(wei) 我覺得隻要自己喜歡的東(dong) 西,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然而,真正踏進這道門後,我才體(ti) 會(hui) 到了師傅所說的苦。以前我很喜歡做美甲,但是自從(cong) 幹了銀匠,就再也做不了。一次次拉絲(si) ,經常讓我累得直不起腰來;為(wei) 了將銀絲(si) 擠壓成型,指尖也會(hui) 被磨破出血。

  在前輩們(men) 的指導和鼓勵下,我咬牙堅持、反複嚐試,直到一件件作品最終成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相信,過程中一切艱辛付出都是值得的。

  潘雪父親(qin) :好多親(qin) 戚朋友感覺,你女兒(er) 做得挺可以的,我們(men) 跟她買(mai) 一點。我就感覺挺不錯,我也支持她。

  貴州省黔東(dong) 南州凱裏市苗族銀飾鍛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 潘雪:我也在嚐試著做了一些不一樣的銀飾,朋友們(men) 把我製作的過程拍成了短視頻發在網上,得到了很多關(guan) 注。像我們(men) 原創的星星樹、銀足球,以及各種首飾和工藝品,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隨著關(guan) 注度不斷提高,訂單也隨之增多,我找到周邊一些銀匠師傅們(men) ,和他們(men) 一起抱團發展。

  銀匠 宋紅花:小雪他們(men) 有了訂單,他們(men) 需要了,就馬上打電話給我。

  記者:一個(ge) 月收入大概有多少。

  銀匠 宋紅花:幾千元錢。

  我們(men) 團隊現在已經發展到40多人,其中有一多半的都是90後、00後。大家懷揣著對苗族文化的濃厚興(xing) 趣,相聚在一起。我很開心,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苗族銀飾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愛。也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和我們(men) 一起努力,為(wei) 各自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