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核電廠“心髒”擁有國產“智能醫生”

發布時間:2022-12-15 17: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前不久結束的第十七屆“振興(xing) 杯”全國青年職業(ye) 技能大賽(職工組)——“中核杯”創新創效競賽上,中核集團項目《核主泵密封智能化健康管理係統》斬獲研發創新類金獎。項目負責人、中核集團福清核電設備管理處高級主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文學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講述了項目和團隊的成長曆程。

  核電設備具有安全要求高、技術難度高、巨係統規模大等特點,為(wei) 確保核安全“萬(wan) 無一失”,行業(ye) 長期采取定期維修為(wei) 主的模式,導致設備運維成本高等問題,不利於(yu) 行業(ye) 進一步高質量發展。主泵是核電站最為(wei) 關(guan) 鍵的設備之一(俗稱“心髒”),主泵機械密封(簡稱主泵密封)要求長期可靠運行,其故障可能導致核電站停堆檢修。主泵密封技術難度高,長期被國外壟斷。

  自2010年入職以來,文學一直在核電生產(chan) 一線工作,對核電設備管理領域的現狀和痛點有深刻的體(ti) 會(hui) 。2018年起,他和同事對核電等行業(ye) 設備運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多方麵開展調研,發現國內(nei) 外一直沒有一款麵向主泵密封的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他下定決(jue) 心要啃“最難啃的骨頭”。

  文學牽頭組建了一支包含核電維修、設備管理部門,及清華大學黃偉(wei) 峰研究員等在內(nei) 的攻關(guan) 團隊。首先,麵對關(guan) 鍵技術掌握不足所造成的壁壘,團隊係統整理多年調試和運維經驗,積累大量第一手數據。他們(men) 還開發了係列檢測裝置和方法,提出麵向全尺寸主泵密封的建模技術,經過1年多的檢驗檢測、建模仿真和理論計算等努力,掌握了主泵密封深層次原理機製,為(wei) 後續研究奠定基礎。

  隨後,針對核電設備複雜工況等難題,團隊提出了一種高效分析方法與(yu) 機器學習(xi) 相融合的健康評估模型,提高了核電設備健康評估準確性,實現健康狀態實時準確評估,改變以往過於(yu) 依賴人員經驗和閾值管理的局麵。

  這個(ge) 項目也被列入中核集團“青年英才”計劃,得到充足的經費支持和製度保障,福清核電還選定了公司領導作為(wei) 項目導師。文學也入選“青年英才”計劃,他與(yu) 來自中核集團不同領域的青年科技人員一起研討學習(xi) ,進一步開拓視野,提高創新能力。

  最終,團隊成功開發出一套“機理分析+數據驅動”的核電設備智能化健康管理係統,並於(yu) 2022年1月在核電站最為(wei) 複雜和關(guan) 鍵的設備之一——核主泵上正式應用。

  係統正式上線時,大家都很激動。係統在打破國外對關(guan) 鍵技術壟斷的基礎上,實現健康評估、故障預警和診斷等智能化,進一步提高了評估和診斷的準確性、及時性。

  團隊成員分別來自於(yu) 核電站維修、設備管理部門,常年都有繁重的機組生產(chan) 、大修等工作,隻能在下班後爭(zheng) 分奪秒投入技術攻關(guan) 。為(wei) 此,文學曾開玩笑:“我們(men) 可能不是傳(chuan) 統的科研‘正規軍(jun) ’,白天搞生產(chan) ,晚上幹科研,但大家抱著必勝信念堅持不懈。”

  “因為(wei) 疫情影響和團隊成員分布廣等原因,團隊隨時開展線上交流。我與(yu) 團隊的清華大學黃偉(wei) 峰研究員經常在早晨6點或者晚上11點半互發信息,都能收到對方及時回複,隨時開展討論。”文學回憶。

  “立足生產(chan) 、麵向前沿。”他說這將是他和團隊一以貫之的工作理念,不斷提高中國核電技術全球競爭(zheng) 力更是他們(men) 不懈追求的目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