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12-20 15: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彭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管理幹部學院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心主任、研究員)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ju) 措,是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些基於(yu) 國情的中國特色同樣體(ti) 現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進程中,也對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指引。

  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升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水平。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不會(hui) 改變,食物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趨勢也不會(hui) 改變。麵對巨大的人口規模及糧食需求,必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nong) 村人口規模巨大,人地關(guan) 係緊張,在堅持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的同時,要加快促進小農(nong) 戶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實現包容小規模農(nong) 戶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雙輪驅動。我國已經進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我國的基本國情農(nong) 情決(jue) 定了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富裕,城鄉(xiang) 之間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基礎有差異,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機製也有待健全。同樣是農(nong) 村地區,也要考慮因地製宜、分類推進,同時從(cong) 暢通城鄉(xiang) 要素流動上下功夫,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hui) 公平。要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突出保障和改善農(nong) 村民生,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塑形”“鑄魂”雙管齊下,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十四五”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規劃》明確提出,展望2035年,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為(wei) 此,必須厚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物質基礎,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要求我們(men) 既要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促進質量效益競爭(zheng) 力提升,依靠科技進步集約式內(nei) 涵式增長,又要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促進農(nong) 業(ye) 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蓬勃發展,顯著提高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水平。另一方麵,要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塑形”,同時推動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鑄魂”。尤其是,促進城鄉(xiang) 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把傳(chuan) 統的文化禮儀(yi) 、道德觀念有效融入鄉(xiang) 村治理當中。

  利用和保護並重,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資源是動態利用的問題,環境是靜態保護的問題,生態是物理界限的問題。我國人均耕地麵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淡水資源僅(jin) 為(wei) 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且時空分布極不平衡,人均森林麵積僅(jin) 為(wei) 世界平均水平的20%,近一半木材依賴進口。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國情農(nong) 情,決(jue) 定了中國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隻能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控製農(nong) 業(ye) 用水總量,減施農(nong) 藥和化肥,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yang) 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同時,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起來,加快綠色農(nong) 業(ye) 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發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碳匯作用,把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農(nong) 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強化農(nong) 業(ye) 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當前我國發展進入關(guan) 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men) 要汲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有益經驗和智慧,積極主動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要推進農(nong) 業(ye) 對外合作全方位展開,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農(nong) 業(ye) 合作,積極參與(yu) 全球糧農(nong) 治理,在全球減貧治理中貢獻中國方案和智慧。

  我國現代化的後發性,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須高度重視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沒有農(nong) 業(ye) 現代化,沒有農(nong) 村繁榮富強,沒有農(nong) 民安居樂(le) 業(ye) ,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麵、不牢固的。因此,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要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強黨(dang) 對農(nong) 村工作的全麵領導,紮實推動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xing) ,厚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提升鄉(xiang) 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動高水平農(nong) 業(ye) 對外開放。新征程上,讓我們(men) 書(shu) 寫(xie) 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新篇章,將中國式現代化偉(wei) 大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