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中國》浪漫收官 全網視頻播放量累計達3.1億
央視《詩畫中國》上周已迎來收官。在過去的十一期節目中,《詩畫中國》用歌曲、舞蹈、戲曲表演、木偶劇、音樂(le) 劇等諸多藝術形式,生動展演古代名畫,向大眾(zhong) 展示了山河中國的壯美遼闊。截至收官,節目全網共計收獲427個(ge) 熱搜熱榜,相關(guan) 話題總閱讀量累計超26.3億(yi) ,全網視頻播放量累計達3.1億(yi) 。
山與(yu) 水,是中國繪畫的永恒主題。畫家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並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出來,因此中國山水畫不光有景,更有情。首期節目中,觀眾(zhong) 便跟隨“山間行者”李光複的視角,走入被譽為(wei) “宋畫第一”的《溪山行旅圖》軸,領略到“高山仰止”的向往與(yu) 追求。當《長江之歌》這融入中國人血脈的旋律響起,一幅《長江萬(wan) 裏圖》卷仿佛在觀眾(zhong) 眼前徐徐展開,中國交響樂(le) 團男聲六重唱不僅(jin) 歌唱出了長江的雄渾氣韻,更抒發了中華兒(er) 女對錦繡河山的無限深情。
《獸(shou) 譜》是一部圖文並茂的動物圖誌,中國木偶藝術劇院的演員們(men) 用一出木偶劇,不僅(jin) 再現了大象的神態與(yu) 動作,更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達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寫(xie) 生蛺蝶圖》卷展現了宋人眼中感知自然、天地,格物致知的價(jia) 值觀。
華夏之本意,即有文明的含義(yi) 。在《雜劇〈打花鼓〉圖》頁的展演中,一場穿越千年的服飾走秀,讓我們(men) 了解到華夏傳(chuan) 統衣冠與(yu) 禮儀(yi) 之美。沈陽歌舞團的舞蹈演員們(men) 化身為(wei) 《簪花仕女圖》卷中娉婷嫋娜的仕女,伴著樂(le) 曲婆娑起舞,她們(men) 以曼妙舞姿演繹出每位仕女獨具特色的姿態與(yu) 風韻,帶領觀眾(zhong) 跨越時空,感受大唐風采。
音樂(le) 、舞蹈、戲曲等文化精粹也被古代畫家用筆墨記錄了下來。“清宮戲畫”作為(wei) 一份戲曲曆史的重要檔案,為(wei) 我們(men) 展示了中國戲曲最具典型性的戲曲人物造型,極富曆史價(jia) 值和文獻價(jia) 值。敦煌作為(wei) 多種文化融匯與(yu) 撞擊的交叉點,在《詩畫中國》的舞台上,以一種創新的呈現方式,再現了敦煌壁畫中的樂(le) 舞盛景。
中國繪畫的題材也同樣關(guan) 注到了那些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人。《貨郎圖》卷作為(wei) 風俗畫的代表作品,呈現了宋代手工業(ye) 、商業(ye) 的迅速發展與(yu) 繁榮。《斫琴圖》卷展現了六道簡易的斫琴工序,斫琴亦是斫心,琴裏有詩,有夢,有真心,教會(hui) 我們(men) 以中正平和、清雅和淡的人生態度砥礪前行。
《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卷描繪了安居樂(le) 業(ye) 、安寧和諧的金陵城。《蓬萊仙境圖》軸中,古人將未曾見過的神奇事物繪入畫中,而今日的我們(men) 則可以借助蓬勃發展的科學技術,用雙手的創造實現內(nei) 心的向往。
詩與(yu) 畫合流是中國人精神風骨與(yu) 審美旨趣的重要依托。《漁父圖》軸上的題畫詩與(yu) 畫結合,展現了畫家吳鎮潔身自好、融入自然、表達自然的人生誌向。李清照寫(xie) 花的詞與(yu) 名家繪花的畫合璧,通過《詩畫中國》中奚美娟的走心演繹,觀眾(zhong) 得以領略李清照在不同年歲裏,留在花間的精神追求,讀懂她的別樣人生。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