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供給需求監管三件“法寶” 守護未成年人網絡“清朗空間”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專(zhuan) 家解讀之二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是全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國依法管網、治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未成年人是當今網絡世界裏最重要的一個(ge) 群體(ti) ,他們(men) 觸網早、用網普及率高、使用頻率高,網絡生活從(cong) 學習(xi) 到休閑,要比成年人來得更豐(feng) 富、形態更複雜。
在網絡中,他們(men) 一方麵是網絡內(nei) 容的接受者,另一方麵是網絡文化的創造者,還是網絡生態的參與(yu) 者。但青少年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社會(hui) 常識的判斷和識別能力還沒有成型,這就決(jue) 定了他們(men) 應對網絡暴力、惡意騷擾等缺乏有效手段,抵禦網絡安全風險能力還很弱小,需要社會(hui) 各界給予恰當可靠的保護。
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中,有一組關(guan) 於(yu) 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防範意識的數據,數據表明有八成以上的未成年人,會(hui) 在上網過程中防範網絡安全風險。能取得這個(ge) 成果,並不容易,也很了不起。首先證明了多年來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也說明了當代青少年的網絡素養(yang) 得到較大提高。
但我們(men) 不能忘了,還有20%的未成年網民不怎麽(me) 考慮安全風險,而且存在“年齡越小、認識越少”的特點,這個(ge) 特點非常值得我們(men) 警惕和重視。這背後說明網絡空間治理的三件“法寶”,即需求側(ce) 的條件、供給側(ce) 的技術、監管端的手段,使用還不到位,至少目前還不完全協調。
從(cong) 需求側(ce) 來看,暴露的是部分未成年人用網能力不夠強的問題,背後的邏輯是: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yang) 要怎麽(me) 提高、提高到什麽(me) 程度、應該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提高?換個(ge) 角度看,為(wei) 什麽(me) 現在未成年人的網絡環境還不那麽(me) 健康,網絡空間還能不能、要不要繼續淨化?實際上,未成年人本來就不應該去考慮“網絡江湖如此險惡”的問題。
從(cong) 供給側(ce) 來看,有沒有能力做好網絡空間的安全守護工作,尤其是適應青少年成長規律的安全技術是否有進展,這方麵還有繼續努力提升的空間。此外,青少年常用的智能終端仍然存在以往積累下來、尚未徹底解決(jue) 的安全問題。
從(cong) 監管端來看,當前相關(guan) 法律法規已經頒布出台了不少,但“縫隙大”,再加上相關(guan) 部門各管一塊,未來還需要更成體(ti) 係地來管理相關(guan) 問題,監管手段的有效性、力度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為(wei) 此,建議:一是讓“正能量”照耀“陰暗麵”,堅持把好網絡內(nei) 容關(guan) ,持續不斷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二是讓“供給側(ce) ”匹配“需求側(ce) ”,提高技術水平、過好能力關(guan) ,為(wei) 未成年人研發更好的安全產(chan) 品和服務;三是讓“自留地”變成“責任田”,監管部門要過好管理“鬆軟關(guan) ”,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體(ti) 係,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guan) 乎千萬(wan) 家庭幸福安寧,關(guan) 乎社會(hui) 和諧穩定。黨(dang) 和國家曆來高度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孩子們(men) 成長得更好,是我們(men) 最大的心願。當前,隨著我國邁向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國家的新征程,各方更要以新理念為(wei) 引領,為(wei) 未成年人提供更有力的網絡安全保護,讓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治理做到“有法有罰、能管善管”,更好地營造風清氣正的上網環境。
(作者為(wei) 全國政協委員、第五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