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湖北一遺址群考古溯源江漢地區萬年文化史新證

發布時間:2022-12-22 14:4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12月21日電 (記者 梁婷)記者21日從(cong)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湖北當陽九裏崗遺址群考古調查、發掘取得重要收獲,此次調查與(yu) 發掘,填補江漢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的缺環,為(wei) 湖北萬(wan) 年文化史增添新舉(ju) 證,夯實長江中遊早期文明探源的實證基礎。

  九裏崗遺址群位於(yu) 江漢平原西部邊緣與(yu) 荊山南部餘(yu) 脈結合的山前地帶,行政區劃上隸屬於(yu) 湖北省當陽市廟前鎮井崗村、煙集村與(yu) 旭光村。九裏崗遺址群,概指目前已發現的九裏崗遺址、夾口山遺址、平麵山遺址、西麵山遺址、楊木崗遺址、北木崗墓地、馬林崗墓地等。

  2022年7月至11月,為(wei) 配合沿江高鐵荊門至宜昌段基本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昌博物館、當陽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高鐵沿線進行了調查,並對涉建範圍內(nei) 的九裏崗遺址、北木崗墓地進行重點發掘,取得一係列重要收獲。此次九裏崗遺址發掘麵積500平方米,共出土石製品300餘(yu) 件,年代從(cong) 舊石器時代中期一直延續至晚期。

  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其芳介紹,九裏崗遺址群基本特征首推“延續性”,在同一條崗地之上,從(cong) 距今十多萬(wan) 年的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間幾乎未曾中斷,且分布很廣,這在早期遺址中實屬罕見。優(you) 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廣闊的遺存分布範圍和連續的文化堆積層次,表明九裏崗區域一直是早期人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場所,也是探索沮漳河流域乃至整個(ge) 長江中遊地區“百萬(wan) 年人類史、一萬(wan) 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及早期楚文化的前沿重地。

  更為(wei) 重要的是,在夾口山遺址通過地表采集及清理斷坎剖麵發現了具有原生地層的細石器,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嶄露頭角的複合工具在舊、新石器過渡階段得以長足發展的有力證據。

  向其芳表示,夾口山遺址為(wei) 構建沮漳河流域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材料,也為(wei) 深入了解長江中遊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人地關(guan) 係、石器加工技術、生業(ye) 模式等方麵的發展層次及演變脈絡等創造了條件和可能。(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