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年輕人為采煤穿上智能化“外衣”
130米深的井下,閆鵬操作著重達225噸的采煤機,讓直徑4.3米的采煤刀旋轉著割入兩(liang) 層樓房高的煤壁裏,一層80厘米厚的堅硬煤塊便被削落墜下。
這是位於(yu) 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國家能源集團神東(dong) 煤炭上灣煤礦綜采一隊的作業(ye) 現場。
進入冬季,國家能源集團神東(dong) 煤炭所屬的13座礦井、11座選煤廠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chan) 。上灣煤礦綜采一隊副隊長閆鵬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刀切過去可采煤3000噸。我們(men) 一個(ge) 圓(24小時)班一天最高可產(chan) 4.8萬(wan) 噸原煤。”
為(wei) 了開采特厚煤層,最大限度回采煤炭,上灣煤礦啟用了超大井下支護係統,實現特厚煤層“一口吞”。在上灣煤礦超大采高工作麵,128台總重量超萬(wan) 噸的液壓支架一字排開,組合成一把巨型的“保護傘(san) ”。支架的臂膀支撐住8.8米高的頂板形成開采區,底部有煤炭運輸係統,支架的另一端則連接行人通道。
寫(xie) 著“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綜采工作麵”的牌子格外顯眼,幾個(ge) 關(guan) 鍵詞點明了上灣煤礦綜采一隊的特點,這支80人的主力開采隊伍平均年齡37歲。他們(men) 一個(ge) 個(ge) 技能滿點,操控著各類智能化設備開采煤炭,做好能源保供工作。
1998年出生的田軍(jun) 腰間別著改錐、鉗子、扳手等十幾種常用工具,他熟練地檢修著各類設備。研究生畢業(ye) 後,今年29歲的姬智工作僅(jin) 3年就升為(wei) 一線管理人員,他緊盯著設備的運行情況,觀測著礦壓變化,以備隨時作出調整。姬智向記者介紹,自今年10月以來,綜采一隊加長生產(chan) 時間、縮短檢修時長,“大家都在盡全力完成保供任務”。
在神東(dong) 煤炭集團洗選中心大柳塔選煤廠裝車站點,裝車員李琴平均每分鍾就要完成70噸煤炭的裝車工作,這裏平均每天要發出24列運煤專(zhuan) 列,運往華東(dong) 、華南地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內(nei) 蒙古優(you) 化提升煤炭產(chan) 能,保障煤炭安全供應,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努力為(wei) 國家提供更加穩定、更加安全、更加綠色的能源供給。
據內(nei) 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陳錚介紹,目前,內(nei) 蒙古全區在產(chan) 煤礦產(chan) 能達12.2億(yi) 噸。據內(nei) 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統計,1-10月份全區煤炭產(chan) 量9.7億(yi) 噸,占全國的1/4,同比增長13.6%;外調量5.8億(yi) 噸,煤炭供應範圍覆蓋全國2/3以上省份,同比增長17%,產(chan) 量和外運量均創曆史新高。
為(wei) 了更高效地完成煤炭生產(chan) 任務,2020年上灣煤礦開始建設智能化示範礦井,實施重點領域智能升級改造,助力礦井高效生產(chan) ;深入推進智能風險預控,助力礦井安全生產(chan) ;推動清潔節能技術應用,助力綠色礦山建設。上灣煤礦的智能化升級之路,正響應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狹長的井下通道裏,一處工作台上放置著十幾台電腦。上灣煤礦機電信息中心主任毛自新介紹,這是煤礦智能化建設的一部分,工作人員從(cong) 顯示器上能直觀看到采煤機、液壓支架等煤炭開采設備的運行情況,也能通過電腦對設備進行遠程操控,“如今下井不再是體(ti) 力活,靠經驗,更多的是腦力勞動,靠數據”。通過實時監測的數據來更好地進行生產(chan) 管理,姬智說:“工人操作是否規範、設備運行是否正常,一下就能看到,智能化建設大大方便了我們(men) 的日常管理。”
在上灣煤礦工作的十幾年裏,今年33歲的毛自新見證了采煤、掘進、主運、經營的智能化升級。上灣煤礦的一代代青年更見證了這座始建於(yu) 1987年的煤礦從(cong) 機械化換人到自動化減人,再到智能化無人的發展曆程。
從(cong) 西安科技大學畢業(ye) 後,毛自新就來到上灣煤礦工作,最早是在機電隊,當時的工作就是在一公裏長的巷道裏來回巡查,檢查是否有突水、冒水的情況,“我記得隊裏有大半工人都是幹這個(ge) 活兒(er) ,現在隻用4個(ge) 人,通過手機就能監測完成這項工作。”
自2020年上灣煤礦建成井下目標精確定位、應急廣播、礦壓預測等智能安全監控係統後,供電、供排水、主運等生產(chan) 係統均實現無人值守;此外,配備了應用鑽探、巡檢、噴漿等機器人39台,減少了一些非固定崗位和作業(ye) 人員。
還有一個(ge) 變化也讓毛自新深有體(ti) 會(hui) 。以前每隔一兩(liang) 個(ge) 月他就要檢修運輸煤炭的膠帶機內(nei) 部鋼絲(si) 繩是否斷裂,“檢測設備又重,過程又複雜”。如今,上灣煤礦自主研發的國內(nei) 首套6000米變頻單點驅動可伸縮順槽膠帶機,應用了鋼絲(si) 繩無損智能檢測,並在主運膠帶機和順槽各部膠帶機的關(guan) 鍵部位安設AI智能攝像頭,能夠實現精準識別堆煤、跑偏、灑煤等異常圖像,並且實時推送報警信息,保證膠帶機安全可靠運行。
“煤礦進行智能化建設後,高學曆、會(hui) 信息技術的年輕人更受重視。”毛自新發現,上灣煤礦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擇業(ye) 青睞。目前,上灣煤礦機電信息中心職工的平均年齡為(wei) 34歲,他們(men) 擔負著全礦智能化設備、信息化係統的維護職責。
如今,上灣煤礦推進“綠色礦井、生態礦區”建設,8輛新能源電動車已入井作業(ye) ,無人駕駛礦車已安全行駛1.5萬(wan) 公裏,礦區植被覆蓋率提升到95%以上。國家能源集團神東(dong) 煤炭董事長李新華表示,大家將堅持走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繼續為(wei) 能源行業(ye) 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打造神東(dong) 樣板,為(wei) 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神東(dong) 力量,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增添神東(dong) 色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