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擴充醫療資源 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老年新冠感染重症患者不需要經過分級診療逐級轉診,要直接轉診到三級醫院進行就診救治。”在12月2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現在各地疫情發展進入不同階段,各地診療需求不同,國家衛健委正在指導地方不斷擴充醫療資源,擴大醫療服務供給。
核酸采樣點改成臨(lin) 時發熱診療點
“在一些地方,如北京、上海、安徽、江蘇、山東(dong) 等地,方艙醫院、體(ti) 育館、核酸采樣點被改造成臨(lin) 時發熱診療點,不斷滿足發熱患者的診療需求。”焦雅輝說,針對在疫情發展過程中發熱門診診療需求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國家衛健委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者發熱診室。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全國二級以上醫院發熱門診超過1.6萬(wan) 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設的發熱門診和發熱診室超過4.1萬(wan) 個(ge) ,通過增加藥品配備、簡化發熱就診流程,發熱門診醫療服務效率也在不斷提升。
為(wei) 補充線下醫療服務能力,各醫療機構開展了互聯網診療服務,為(wei) 發熱患者提供線上谘詢和用藥指導,開具相應的處方,利用線下第三方配送,來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更多的患者可以通過零售藥店或者線上購藥的方式購買(mai) 。
急診留觀患者實現24小時清零收治
“我們(men) 要求三級醫院發揮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對於(yu) 急診留觀的重症患者要實現24小時清零收治。”焦雅輝強調,醫院要暢通急診和住院病房收治之間的綠色通道,把急診資源快速循環周轉起來,收治更多的重症患者,提供重症診療服務,最大程度實現重症患者的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焦雅輝表示,“重症患者救治是我們(men) 當前工作的重點。各地正在擴容改造定點醫院、亞(ya) 定點醫院,同時增加二級醫療機構的重症資源,重點拓展三級醫院的重症醫療資源。我們(men) 也建立了日調度製度,隨時調度各地醫療資源準備和使用情況。”
針對農(nong) 村地區的重症救治問題,焦雅輝介紹,各地此前建立了縣域醫共體(ti) 製度,將有合並症的老年人、兒(er) 童等高風險人群都納入管理。
一旦發生重症救治情況,要發揮市縣兩(liang) 級轉診機製作用,立即將重症患者轉診到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如果患者不具備轉診條件,城市支援醫院要通過遠程或者派駐專(zhuan) 家指導的方式,指導開展醫療救治。
“兩(liang) 節期間,支援醫院要派駐人員在縣醫院駐點指導,各地還要組派巡回醫療隊在兩(liang) 節期間加大對農(nong) 村地區的巡診,及時發現高風險人群,及早采取相應幹預措施。”焦雅輝說。
重症救治“家底”如何
那麽(me) ,我國當前的重症救治資源總量情況如何?焦雅輝介紹,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總的床位數是561.6萬(wan) 張,近期床位使用率在60%左右。
截至12月25日,全國重症醫學床位總數是18.1萬(wan) 張,每10萬(wan) 人約有12.8張,血液透析單元16.7萬(wan) 個(ge) 、床旁血濾機2.4萬(wan) 台、體(ti) 外膜肺氧合機2600餘(yu) 台、有創呼吸機13.1萬(wan) 台、無創呼吸機15.7萬(wan) 台、監護儀(yi) 109萬(wan) 台、高流量吸氧儀(yi) 5.8萬(wan) 台。三級醫療機構的重症醫學床位數為(wei) 13.34萬(wan) 張,可轉換ICU床位數為(wei) 10.48萬(wan) 張。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為(wei) 50%。
“全國重症床位資源總體(ti) 來看是充足的,全國總體(ti) 床位資源和設備資源能夠滿足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焦雅輝也提醒,目前正在經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資源已經接近臨(lin) 界值,需要進一步擴充重症床位的資源或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轉。
國家衛健委將根據疫情發展情況繼續加大監測,並通過區域之間建立區域協同支援製度,根據每個(ge) 地方疫情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及時統籌調配全國重症資源加強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張佳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