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安徽高校共青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打造永不散場的“挑戰杯”

發布時間:2022-12-28 15:5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位於(yu) 巢湖之濱的安徽省創新館,是國內(nei) 首座以創新為(wei) 主題的場館。團安徽省委日前與(yu) 安徽省創新館達成戰略合作,聯合舉(ju) 辦第十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資源對接會(hui) ,搭建創業(ye) 項目與(yu) 投資機構交流互動的平台,共選出9個(ge) 項目在安徽省創新館1號館進行展示。

  從(cong)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三代半導體(ti) ”,到合肥工業(ye) 大學的“自動扶梯梳齒板安全檢測儀(yi) ”,再到安徽大學的“先進存儲(chu) 芯片”等成果,均係今年“挑戰杯”省賽新鮮出爐的金獎項目,它們(men) 置身高規格的展示平台,有望更好地促進項目落地轉化。

  團安徽省委十年磨一劍,誌在打造永不散場的“挑戰杯”,使之成為(wei) 安徽高校共青團培養(yang) 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助推高校人才培養(yang) 方式與(yu) 教學改革。

  以賽育人 賽事促進高校改革

  兩(liang) 組數據的對比,足以顯示“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吸引力的提升與(yu) 覆蓋麵的擴大——

  自2004年首屆“挑戰杯”創業(ye) 計劃競賽,到2022年的第十屆,從(cong) 最初19所高校的89個(ge) 項目,發展到123所學校的1237個(ge) 項目,參賽學校數增加了5倍,參賽項目數增加了近13倍。

  2022年賽事啟動以來,省級組委會(hui) 結合各學校往年參賽規模和獲獎情況,建章立製,增加優(you) 秀學校報送作品數量。全省近10萬(wan) 名大學生、兩(liang) 萬(wan) 名指導教師直接參加了本屆競賽的校級比賽。

  安徽財經大學完善競賽規章製度,將賽事與(yu) 教師職稱評定、學生評獎評優(you) 掛鉤,校內(nei) 選拔賽共有548個(ge) 團隊提交了作品,參賽學生數量達3901人,指導教師數量達513人。

  今年“挑戰杯”賽季,經過決(jue) 賽的激烈角逐,全省共有74個(ge) 項目獲得省級金獎。在往屆全國賽中,安徽申報的項目榮獲多個(ge) 創業(ye) 金獎,團省委多次獲評省級優(you) 秀組織獎。

  值得一提的是,“挑戰杯”賽事深度融入高校創新創業(ye) 教育體(ti) 係和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中,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其中,合肥工業(ye) 大學開設了創新創業(ye) 相關(guan) 課程96門,每年修讀學生超過兩(liang) 萬(wan) 人次;同時選派青年教師外出學習(xi) 培訓,充實導師力量,依托學校創客基地落實“鏈條遞進式”的創新創業(ye) 扶持,為(wei) “挑戰杯”競賽提供豐(feng) 富的項目支持。

  整合資源 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從(cong) 2004年的89個(ge) 項目中隻有11個(ge) 項目完成工商注冊(ce) ,到2022年的1237個(ge) 項目中有近20%的項目完成工商注冊(ce) ,項目落地轉化率提高了66.7%。“挑戰杯”創業(ye) 計劃競賽曆經十屆,省、校兩(liang) 級組委會(hui) 不斷整合社會(hui) 資源,力求突出競賽的社會(hui) 性和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ye) 能力,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今年省級組委會(hui) 多措並舉(ju) ,切實幫助大學生創業(ye) 企業(ye) 實現項目落地,先後舉(ju) 辦“名師大講堂”“資源對接會(hui) ”“導師會(hui) 客廳”等活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ye) 生韓東(dong) 成和同學範超正是“挑戰杯”賽事的受益者。他們(men) 在2016年8月成立了東(dong) 超科技公司,其核心技術是“等效負折射率光學平板透鏡”,又稱“空中成像”。

  參加2018年“挑戰杯”省賽之前,他們(men) 的團隊規模隻有30人左右,資金嚴(yan) 重不足,沒有工廠,也沒有廠房,隻能借用學校的實驗室搞研發。

  2019年年底,“空中成像”技術經過3年研發,終於(yu) 進入市場轉化環節,但一直未能突破產(chan) 能不足、資金缺口等瓶頸。“早期的科技創業(ye) 團隊尤其需要平台和渠道,去增加曝光機會(hui) 。”韓東(dong) 成記得,備戰“挑戰杯”時,老師和專(zhuan) 家評委都建議他們(men) 多去路演,接受批評和挑戰。為(wei) 此他去了國內(nei) 很多大城市,甚至將展台搭到了北京中關(guan) 村。

  正是因為(wei) 不斷走出去,東(dong) 超科技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6年裏,公司獲得近3億(yi) 元融資。2020年1月,團隊將核心技術應用於(yu) 抗疫場景,為(wei) 醫院開發出無接觸式掛號機,後來又集成創新出無接觸浮空式電梯終端。眼下,團隊規模擴至200人左右,產(chan) 品應用到博物館、汽車、家電、餐飲等細分領域。

  搭建共享平台 提供持續跟蹤幫扶

  為(wei) 增進大學生創業(ye) 交流,促進大學生創業(ye) 企業(ye) 成長,團安徽省委指導成立了由創業(ye) 青年自主運行管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協作組織,穩定服務大學生創業(ye) 者500餘(yu) 人。不少參與(yu) 過“挑戰杯”的“種子選手”,都會(hui) 被作為(wei) 重點服務對象,給予進一步的孵化以及持續跟蹤幫扶。

  畢業(ye) 於(yu) 安徽工業(ye) 大學的李智虎是安徽焓穀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2008年參加“挑戰杯”競賽,獲得安徽省金獎、全國銀獎。2009年4月他創業(ye) 時,團隊隻有8人,現在已有70多人。讓他感觸最深的是,正是和參加“挑戰杯”的隊友們(men) 一起攜手前進、互相鼓勵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收獲。

  創業(ye) 前期,李智虎的團隊主攻節能項目的合同能源管理,在團省委組織開展的創業(ye) 實戰營、“青苗杯”項目資本對接會(hui) 等活動中,他向專(zhuan) 家和同行學習(xi) 創業(ye) 知識和先進理念,及時調整創業(ye) 方向,聚焦自身優(you) 勢領域,實現了從(cong) 施工運營到規劃設計的轉型發展。眼下,他也成為(wei) 安徽工業(ye) 大學“挑戰杯”的創業(ye) 導師,給予創業(ye) 者持續精準的指導和幫扶。

  團安徽省委通過“青苗杯”安徽省項目資本對接會(hui) ,為(wei) 大學生創業(ye) 企業(ye) 提供風險投資對接,截至目前實現融資近2.13億(yi) 元;推薦申請安徽省青年創業(ye) 引導資金政策,共有48名創業(ye) 者成功申請,額度共計2700多萬(wan) 元,切實解決(jue) 了資金難題。

  團安徽省委副書(shu) 記竇賢琨表示,“賽事會(hui) 落幕,但是挑戰仍在繼續,大學生的創新創業(ye) 活動永不散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