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形式節目紮堆出現 為何音樂綜藝爆款越來越難見?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音樂(le) 綜藝總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尤其是2021年,《歌手》《樂(le) 隊的夏天》《中國新說唱》等重頭綜藝消失,讓行業(ye) 內(nei) 外開始看衰音樂(le) 綜藝,此類節目的觀眾(zhong) 審美疲勞和市場動蕩成為(wei) 討論焦點。然而,危機之處可能有機遇,剛剛過去的2022年,《聲生不息》《中國說唱巔峰對決(jue) 》等音樂(le) 綜藝不斷革新亮相,音綜又滿血複活,讓觀眾(zhong) 看到了這類綜藝頑強的生命力。音樂(le) 類綜藝節目依然是綜藝市場的剛需,但超級大爆款卻越來越難見。
新類型與(yu) 小切口
2022年多檔音樂(le) 綜藝呈現出新的創作特點和趨勢。有的節目直接做成演唱會(hui) 形式,追求觀看的現場感和氛圍感;有的節目融入元宇宙、虛擬技術,用科技革新節目;有的節目追求複古形式,恢複競演舞台“打歌”,營造更豐(feng) 富的節目看點。
音樂(le) 綜藝創作市場越來越細分,民謠、合唱、演唱會(hui) 等新類型節目出現。比如《我們(men) 民謠2022》,聚集周雲(yun) 蓬、房東(dong) 的貓、陳粒等29組音樂(le) 人,用民謠唱生活故事,聚焦民謠音樂(le) 最新發展。節目能否找到觀眾(zhong) 的情感釋放點、帶火民謠值得期待;《時光音樂(le) 會(hui) 2》有田震、孫悅、梁詠琪等老歌手加盟,她們(men) 分享的時光故事,是音樂(le) 之外的最大看點;《朝陽打歌中心》找回複古的打歌形式,讓新生代音樂(le) 人“開麥迎接挑戰”,期待發現更多的優(you) 質音樂(le) 偶像;《來看我們(men) 的演唱會(hui) 》提出“全開麥式演唱會(hui) live音綜”,張信哲、戴佩妮、江美琪、伍思凱、陳楚生、周蕙等歌手參與(yu) ,以主題演唱會(hui) 形式錄製,成功喚醒了樂(le) 迷對高水平演唱會(hui) 的渴望和期待。音綜的最大革新,就是開始追求演唱會(hui) 的現場感、場景感,以滿足觀眾(zhong) 對陪伴感的需求,給大家帶去沉浸式、強共鳴的觀看體(ti) 驗。
此外,元宇宙、虛擬技術也在不斷革新音綜,增加了此類節目的高科技元素。元宇宙音樂(le) 闖關(guan) 節目《元音大冒險》,集結大張偉(wei) 、蕭敬騰、張雨綺等玩家,他們(men) 在各種酷炫刺激的VR遊戲中貢獻令人捧腹的爆笑場麵,更在音樂(le) 關(guan) 卡帶來充滿想象力的虛擬異世界大秀。而在《2060元音之境》中,潘瑋柏、張含韻、蕭敬騰、劉雨昕上演一場現實真人舞台秀與(yu) 虛擬形象舞台秀的對決(jue) ,在科技助力下,四位嘉賓現場展現各種“超能力”,比如劉雨昕瞬時移動、潘瑋柏時空靜止、蕭敬騰的三重身份等,給現場增添驚喜感。
複雜敘事與(yu) 情懷價(jia) 值
回顧2022年,音綜更加注重內(nei) 容細分,除了綜N代,新節目嚐試從(cong) 虛擬偶像、音樂(le) 劇、國潮、懷舊潮、慢綜藝等尋找新方向。經過多年發展,音樂(le) 綜藝已不僅(jin) 隻有音樂(le) 屬性和音樂(le) 技能的呈現,也開始尋求複雜敘事,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都在追尋觀眾(zhong) 的“痛點”,進行一次次創新改造。音綜競爭(zheng) 激烈,不少音綜招商難,在市場、行業(ye) 塑造下,更多節目開始追求有價(jia) 值表達的好內(nei) 容。
2022年音綜的最大聲浪是懷舊潮。《乘風破浪3》讓王心淩再次翻紅;《我們(men) 的歌4》邀請周傳(chuan) 雄、陳慧嫻等老歌手,翻唱經典歌曲,喚醒大家記憶中的旋律;《閃光的樂(le) 隊》中,張震嶽、梁龍、周曉鷗、張楚等音樂(le) 人唱起經典曲目,觀眾(zhong) 迅速穿越時空定格記憶;主打情懷牌的《乘風破浪》《披荊斬棘》《聲生不息·港樂(le) 季》等節目喚起了觀眾(zhong) 回憶殺,讓老歌手、經典曲目翻紅;還有主打經典港劇主題曲的《那年的精彩》等節目待播。在這些節目助推下,經典老歌重新進入大眾(zhong) 視野,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同時,懷舊類音綜不僅(jin) 折射懷舊情緒,像演繹經典粵曲的《聲生不息·港樂(le) 季》還融入了人文情懷、價(jia) 值傳(chuan) 遞,讓節目充滿時代感、厚重感,用情感去觸動觀眾(zhong) ,引發共鳴。
2022年還有更多節目追求更加具體(ti) 、深刻的價(jia) 值表達。比如《唱出我新聲》主打音樂(le) 融合,展現年輕人的宏大少年誌、家國情。比如“快男”歌手參加的《快樂(le) 再出發》把音樂(le) 與(yu) 城市文化生活、個(ge) 體(ti) 情感與(yu) 成長表達融於(yu) 一體(ti) ,傳(chuan) 遞音樂(le) 、文化以及樂(le) 觀的精神追求。而為(wei) 了滿足觀眾(zhong) 慢下來、尋求心靈治愈的需求,不少綜藝主打“慢”,通過娓娓道來的音樂(le) 敘事,給觀眾(zhong) 帶去溫暖觀感。比如《時光音樂(le) 會(hui) 》讓譚詠麟、林誌炫等音樂(le) 人走向戶外回歸自然,重新演繹經典歌曲,再通過一封手寫(xie) 信、圍爐夜話等形式,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珍貴的人生經曆,打開更多敘事空間。“慢”音樂(le) 綜藝,追求故事性、人文性、思想性,讓音樂(le) 節目承載更多價(jia) 值表達。
音綜麵臨(lin) 的困境不少
從(cong) 《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樂(le) 隊的夏天》,再到《乘風破浪》《聲生不息·港樂(le) 季》,觀眾(zhong) 能發現,音綜不僅(jin) 是剛需,而且出綜藝大爆款的概率很高。但是以2022年音綜回潮的體(ti) 量來看,出大爆款越來越難,而且音綜麵臨(lin) 的困境也不少。
爆款音綜可以造新星,讓草根逆襲、老歌手翻紅,但從(cong) 最近的節目來看,嘉賓資源的大麵積重疊、原創音樂(le) 的稀缺、難見專(zhuan) 業(ye) 化和創作型新鮮麵孔、內(nei) 容同質化等問題,都在考驗著音綜的質量。2022年,老一代男神譚詠麟、李克勤、張信哲等,中生代實力派的潘瑋柏、蕭敬騰、張傑、胡彥斌、張韶涵、李榮浩等,更年輕的張碧晨、毛不易、汪蘇瀧等,這些音樂(le) 人穿梭在不同音樂(le) 節目中擔任嘉賓,優(you) 質嘉賓資源被透支,考驗著觀眾(zhong) 的審美疲勞。
在《天賜的聲音3》上,歌手蘇見信提出一個(ge) 讓大家思考的問題,那就是音綜都在做歌曲翻唱,編曲和唱功進步了,卻不見原創作品出現,節目的意義(yi) 在哪裏?音綜市場音樂(le) 原創力不足,導致各類節目都在主打懷舊牌,變著花樣以不同形式老歌新唱。音綜集體(ti) 懷舊,翻唱過剩、原創力不足,也讓很多節目出不了圈。《黑怕女孩》《說唱新世代》《我的音樂(le) 你聽嗎》《誰是寶藏歌手》等節目,雖帶來一些“00後”新人、新潮模式玩法,但這些節目要麽(me) 是窄眾(zhong) 的垂直類節目,要麽(me) 節目模式本身不吸睛,幾輪節目做下來,也很難讓年輕歌手出圈。
從(cong) 評分觀眾(zhong) 數量上來看,2022年的頭部音樂(le) 綜藝難再續寫(xie) 往年的輝煌,之前的大爆款音綜都有十幾萬(wan) 、幾十萬(wan) 觀眾(zhong) 打分,現在的音綜幾萬(wan) 人打分就不錯了。音綜大爆款難尋的背後,除了這類節目自身麵臨(lin) 的困境,還有音樂(le) 綜藝觀眾(zhong) 被短視頻分流、市場環境變化、火爆歌曲的高額版權費用等大環境的影響。這種情況下,當下的音綜也無心在挖掘新人、挖掘獨特音樂(le) 資源方麵下功夫,而是在觀眾(zhong) 的情緒滿足上做足功夫。而音樂(le) 觀眾(zhong) 分眾(zhong) 時代的到來,也讓音綜很難誕生全民性爆款節目。
音綜的疲態符合綜藝市場的發展規律,任何綜藝類型都有瓶頸期,但當下音樂(le) 綜藝可以通過模式創新,在競爭(zheng) 激烈的綜藝市場中存活下來。其實,對於(yu) 音綜來說,不妨對原創音樂(le) 多一些關(guan) 注和耐心,回歸音樂(le) 本位更有利於(yu) 這類綜藝的可持續發展。
音綜與(yu) 音樂(le) 產(chan) 業(ye) 共生
相比於(yu) 其他類型綜藝和行業(ye) ,音綜與(yu) 音樂(le) 產(chan) 業(ye) 的共生關(guan) 係似乎更密切一些,音樂(le) 綜藝在音樂(le) 產(chan) 業(ye) 鏈條上也發揮著一定作用。
在選秀綜藝蓬勃發展時代,“超女”“快男”“好聲音”等節目從(cong) 音樂(le) 學院選出新人,為(wei) 音樂(le) 行業(ye) 源源不斷注入活力,音綜成為(wei) 造星的重要力量。而近幾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爆款節目《樂(le) 隊的夏天》,該節目憑借一己之力,把痛仰、新褲子、麵孔、刺蝟、重塑、五條人等原來小圈子化的樂(le) 隊送上大眾(zhong) 矚目的舞台,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了不同類型音樂(le) 的發展成果。節目播出後,每個(ge) 樂(le) 隊迅速漲粉,演出費翻了數倍,商演和代言邀約飛來,原本即將解散的一些樂(le) 隊也過上了好日子。《樂(le) 隊的夏天》的產(chan) 生與(yu) LiveHouse、音樂(le) 節等線下消費市場的迅速發展神奇合拍,在音樂(le) 節和LiveHouse需要更大更高效的推廣平台時,《樂(le) 隊的夏天》順勢而為(wei) ,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鏈條上的一環,推動獨立音樂(le) 產(chan) 業(ye) 鏈的完善和規範化。
2022年音綜又調轉方向,開始邀請歌手做現場感、場景化體(ti) 驗度很高的音樂(le) 會(hui) 綜藝,讓觀眾(zhong) 感受到現場音樂(le) 的氛圍。同時,年底新節目中也出現了打歌舞台,開始注意挖掘那些兩(liang) 三年都沒有演出機會(hui) 的優(you) 秀新人,為(wei) 他們(men) 提供舞台,推動行業(ye) 的健康發展。音樂(le) 綜藝就像一個(ge) 黏合劑,反映著音樂(le) 行業(ye) 的現狀,也參與(yu) 其中,承擔著一些助推作用。
總的來說,音綜與(yu) 音樂(le) 產(chan) 業(ye) 雙贏的局麵可遇不可求,娛樂(le) 大眾(zhong) 的音綜也無法解決(jue) 音樂(le) 行業(ye) 的諸多問題。音樂(le) 人才的培養(yang) 、對大眾(zhong) 審美的引領、音樂(le) 創作唯流量論窘境等,都需要音樂(le) 行業(ye) 自身去解決(jue) 。音樂(le) 綜藝更需要背靠一棵良性發展的音樂(le) 產(chan) 業(ye) 大樹,才能尋求更大市場。雖然綜藝市場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一年幾十檔音樂(le) 綜藝播出,體(ti) 量依舊不小,音綜如何更好發展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