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陸續公布新一屆政協委員名單,多地增設“環境資源界”界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今天上午,十四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完整名單公布,共760人。值得關(guan) 注的是,本屆北京政協委員新增了“環境資源界”,界別總數仍為(wei) 32個(ge) 。
北京本屆政協委員中的“環境資源界”有19名政協委員,來自政、企、學等領域。
據公開資料,新當選“環境資源界”委員的閔慶文,曾任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科學委員會(hui) 主席,長期致力於(yu) 我國民族地區的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發掘與(yu) 保護。
截至2022年年底,在我國獲得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認定的18項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中,有7項(其中一項為(wei) 聯合申報項目)位於(yu) 民族地區。據媒體(ti) 報道,閔慶文帶領團隊幾乎全程參與(yu) 了這些項目的申報工作,並為(wei) 申報成功後的保護與(yu) 利用提供了科技服務。
出現在本屆“環境資源界”委員名單上的新麵孔,還有中國礦業(ye) 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yu) 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鞠楊。
中國礦業(ye) 大學(北京)官網信息顯示,2021年,鞠楊擔任負責人的“煤炭資源綠色智能安全開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創新研究群體(ti) 項目獲批立項。該項目圍繞能源安全及雙碳目標等國家重大需求與(yu) 戰略決(jue) 策,為(wei) 建立和發展煤炭資源綠色智能安全開采的新理論與(yu) 新技術提供創新支撐。
2022年,北京市房山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孫愛華曾以“科學技術界”委員身份出席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她在提案中建議,為(wei) “易危級”物種大鴇設立季節性保護小區,讓每年冬天成群抵達北京通州的大鴇安穩越冬。本屆北京政協,她將以“環境資源界”委員的身份參會(hui) 。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福建、甘肅、河南、廣東(dong) 、江西、天津、山西、雲(yun) 南、湖北、湖南、內(nei) 蒙古、江蘇、河北、浙江、寧夏等地公布的新一屆政協委員名單中,均增設了“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西藏自治區公布的新一屆政協委員名單中,則將“經濟界”調整為(wei) “經濟和生態界”。
1月8日,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祁金利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會(hui) 前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十四屆市政協委員在人選構成上,著眼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委員專(zhu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
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曆533名,占70.1%;院士9名,比上屆增加6名;長江學者16名,比上屆增加7名。非公有製經濟人士主要來自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數字經濟等方麵,符合首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求。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四個(ge) 群體(ti) 皆已覆蓋。同時根據當前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發掘了一批對增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有突出貢獻的領軍(jun) 人才,以及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的代表性人物,體(ti) 現了北京的人才高地優(you) 勢。
此外,繼續提名和新提名比例適當,委員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繼續提名362名,占47.6%(上屆43.1%);新提名398名,占52.4%(上屆56.9%)。本屆委員統籌考慮了國家機關(guan) 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ye) 、文化衛生等方麵知識分子相對集中的重點領域,涵蓋55所在京高校,比上屆增加5所。同時適當增加了基礎研究、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方麵人士,整體(ti) 素質較高,具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和較好的群眾(zhong) 基礎,為(wei) 市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市政協副秘書(shu) 長、新聞發言人錢衛介紹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有關(guan) 活動安排時提到,大會(hui) 期間有兩(liang) 場活動與(yu) 生態環境相關(guan) 。1月15日將記者會(hui) ,市政協委員圍繞“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 為(wei) 深入推進首都城市更新、打造宜居環境獻計出力”主題建言獻策;1月17日將召開“大力實施綠色戰略 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界別聯組座談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