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二人的接力春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通訊員 邢欣 郭笑丞
“再往左一點,哎,好。”1月7日,春運第一天的晚上,在即將從(cong) 青島始發開往棗莊西的5038次列車上,36歲的孫延紅和她的父親(qin) 孫培祥忙著給車窗上貼福字,為(wei) 返鄉(xiang) 的旅客營造春節氣氛。
車上,孫延紅是列車長,父親(qin) 是列車員。“車上我聽她的,回家她要聽我的。”孫培祥打趣道。今年的春運,對於(yu) 孫延紅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yi) ,這是她擔任列車長的第一個(ge) 春運,也是她的父親(qin) 孫培祥退休前的最後一個(ge) 春運。
在青島客運段,共有50對共同從(cong) 事列車乘務工作崗位的“兩(liang) 代人”,他們(men) 在列車上奉獻青春、接力堅守。
20時23分,5038次列車載著200多名旅客駛離站台。這一天起,父女倆(lia) 除了值乘5038/5次列車,還要接續值乘棗莊西至臨(lin) 沂5005/6次、棗莊西至日照西5007/8次、棗莊西至煙台5036/7次、煙台至菏澤5046/7次等8個(ge) 車次,一趟出乘需要3天,連續在車上待59個(ge) 多小時,幾乎轉遍了大半個(ge) 山東(dong) 。
列車始發後,孫延紅的工作就是把13節車廂巡查一遍,拉一拉車門把手,看一看設備狀態等等,經過車廂的時候,她不時提示旅客全列禁止吸煙。
父親(qin) 孫培祥今年3月就要退休,他從(cong) 沒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他看守2節硬臥車廂,為(wei) 旅客安置行李、清掃衛生、防疫消毒等工作,都是他一人負責。“隻有做好消毒工作,才能保證下一位上車旅客的安全。”孫培祥說,一路上旅客上上下下,自己多一分細心,旅客就多一分平安。
59歲的孫培祥從(cong) 17歲開始在青島建築段幹了8年的電工、木工、瓦工等工作。建築段取消後,1988年轉崗到運轉車長幹了26年。“年三十這天,車上會(hui) 把素不相識的旅客邀請一起過除夕,包餃子,有說有唱一起熱鬧,感覺旅客和列車員就像一家人。”孫培祥說。
然而,這在女兒(er) 印象中完全是另一個(ge) 版本的春節。“我爸工作四十多年,在家過年不超過5次”,孫延紅笑稱。小時候的記憶中,父親(qin) 很少出席她的各項活動,更別說春運最忙的時候。從(cong) 小到大,她聽得最多的就是爸爸經曆洪水斷道、暴雪晚點、迎戰台風和旅客一起共渡難關(guan) 的事。耳濡目染,孫延紅早早就立下了投身鐵路的誌願。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2008年1月,21歲的孫延紅來到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客運段應聘列車員,父女倆(lia) 雖然在一個(ge) 單位工作,但值乘的卻是不同車次。有時,父親(qin) 到達退乘,女兒(er) 出務接車,女兒(er) 下班回家,父親(qin) 上班跑車。同樣的工作性質,讓孫延紅更加深切地體(ti) 會(hui) 到父親(qin) 的辛苦與(yu) 不易。
“爸爸時常告訴我,服務旅客的時候,一定要更細心、更耐心。”孫延紅說,從(cong) 上車整理備品到車門口驗票,從(cong) 引導旅客進入車廂到為(wei) 旅客調整行李架,從(cong) 站前打掃衛生到照顧特殊重點旅客……一起在家的時間裏,父親(qin) 會(hui) 傳(chuan) 授她許多工作方法。
2022年6月,孫延紅的人生日曆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她擔當了青島開往曹縣的5026次副列車長。剛幹列車長時,像父親(qin) 這樣50歲以上的老列車員,班組就占了一半。麵對一趟車、上百名旅客和往返近千公裏的路程,孫延紅覺得肩上的擔子特別重。
第一次正式出乘前,父親(qin) 反複叮囑她:“在工作中善於(yu) 觀察,多向老師傅請教乘務經驗,尤其是對突發事件的處置時,一定要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隨機應對。”
有一次,列車在莒縣站開車不久,12號車廂一名中年旅客渾身抽搐,雙眼緊閉。孫延紅一邊通知廣播員尋找車上的醫務工作者,一邊趕往現場查看情況。在得知旅客患有疾病後,孫延紅迅速找來幹淨的臥具讓旅客咬著,避免咬到舌頭。孫延紅和列車員一起按住這名旅客,直到一名從(cong) 事護士工作的旅客前來救治,旅客病情得以緩解。
2022年10月28日,青島站雨棚施工,5026次列車停運。車隊人手緊張時,孫延紅在父親(qin) 的支持下第一時間向車隊黨(dang) 總支遞交了“請戰書(shu) ”,父女倆(lia) 被安排到同一趟列車上。
和父親(qin) 同跑一趟車,孫延紅非常珍惜,遇到的難題總是及時向父親(qin) 請教:沿線哪些車站是低站台,哪些是需要放置警示帶和安全渡板才能乘降的高站台,哪些車站旅客集中上車,哪些站點列車上水等等,父親(qin) 的經驗為(wei) 她迎接新崗位、服務第一個(ge) 春運帶來很多勇氣和信心。
為(wei) 了讓旅客更加安心,孫延紅特意準備了很多獨立包裝的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免洗洗手液和一次性手套,方便自己和班組的列車員隨身攜帶更換,也能在有旅客需要的時候及時相助。
運行途中,她加大車廂巡視頻次,廣播宣傳(chuan) 防疫知識,提醒旅客配搭好口罩……雖然有時會(hui) 有旅客嫌麻煩,但孫延紅深知,落實好每一處防疫細節,才是對旅客負責。
1月7日22點,5038次列車的臥鋪車廂熄燈。孫培祥要在熄燈後將乘客們(men) 脫下的鞋子擺放整齊。由於(yu) 光線昏暗,他幾乎是弓著腰在黑暗中摸索,再一一擺放好。孫延紅匆匆走過,這是她第四次經過這裏。為(wei) 保證列車的安全,她需要在列車行進中反反複複檢查車內(nei) 情況,容不得半點馬虎。
夜越來越深,車廂內(nei) 也完全暗了下來,臥鋪車廂中傳(chuan) 來旅客們(men) 的低鼾。淩晨1點,另一名列車員來接替孫培祥繼續值夜班,孫培祥終於(yu) 可以去休息一會(hui) 兒(er) 。等到第二天天亮列車抵達棗莊西,他要再接替同事打掃車廂。
“當初選擇鐵路,一家人非常高興(xing) ,都說幹列車乘務工作辛苦,一年有半年顛簸在外,可我們(men) 一家都對鐵路有著深厚的感情,鐵路就像我心裏的根,不能到我這裏斷了。”孫延紅說。
次日7時02分,列車緩緩駛進棗莊西站。在稍作調整後,這趟列車改為(wei) 棗莊西至臨(lin) 沂5005/6次,繼續踏上春運行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