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活力中國丨在數字化浪潮中感受中國經濟活力

發布時間:2023-01-12 16:3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秒鍾可以幹什麽(me) ?

  在汽車生產(chan) 線上,利用 AI技術,1秒鍾就能完成全車車燈質檢。

  在“智能工廠”裏,可以完成十台機器的測試運算。

  電商平台上,當消費者點下支付的一秒鍾,後台完成了17億(yi) 次計算,有超過3000個(ge) 快件進入到了寄遞渠道。

  今天,數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中國。新春前夕,總台多路記者奔赴工廠農(nong) 村,平台企業(ye) ,去感受這數字新動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蓬勃活力!

  辦公樓裏的“數字”活力

  夜晚的杭州阿裏雲(yun) 穀園區,辦公樓依舊燈火通明,不少人還在忙碌著。討論方案、敲代碼、打電話、開會(hui) 、連線,一層樓裏,幾乎每個(ge) 工位,每個(ge) 人都在忙著工作。他們(men) 被稱為(wei) 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研發工程師。雖然工程師們(men) 坐在同一個(ge) 辦公室裏,可每個(ge) 人身後,都牽引一個(ge) 行業(ye) 、3到5家工廠的數字化轉型任務。這也意味著,工程師每天要處理2800多億(yi) 條數據,調用3萬(wan) 多次智能算法接口。

  雖然已經是晚上十點鍾,辦公室裏還是依舊繁忙,但負責人告訴記者,再過兩(liang) 天,這裏就沒有這麽(me) 多人了,因為(wei) 他們(men) 中很多人要去工廠一線,去參與(yu) 數字化改造,在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的當下,正是由於(yu) 他們(men) 的努力,在加速著中國製造業(ye) 的轉型升級。

  數字化讓水泥廠越來越智能

  在安徽蕪湖的水泥公司裏,工程師們(men) 正在將原料倉(cang) 庫改成無人車間。在水泥生產(chan) 線控製中心,工程師們(men) 正在對操控生產(chan) 線的“大腦”——控製係統,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師告訴記者,有了這套新的數字化係統,可隨時監控產(chan) 線狀態,並及時自動作出專(zhuan) 家級的精確調整。不僅(jin) 可以降低24%的人員勞動強度,還提升產(chan) 品質量,產(chan) 品標準偏差降低了43%。

  如今,無人駕駛的礦車和挖機在礦山上有序的開采,檢測線全自動24小時自動檢測原材料的成分,水泥生產(chan) 線每幾分鍾就自動微調一次參數以保持最佳的狀態,一顆“工業(ye) 大腦”在這裏正越來越健全。這個(ge) 水泥生產(chan) 全流程的智能工廠,實現了水泥製造全流程過程智能控製,使勞動生產(chan) 力提升20%,綜合能效提升3.5%,生產(chan) 效率提高6.6%。

  景德鎮陶瓷產(chan) 業(ye)

  有了工業(ye) 互聯網平台

  江西景德鎮的這家陶瓷企業(ye) ,雖臨(lin) 近春節,卻依舊十分忙碌,工人們(men) 正在加緊趕製上個(ge) 星期剛接到的一批300萬(wan) 的訂單。一個(ge) 訂單就相當於(yu) 他們(men) 以往半年的產(chan) 值,之所以能接到這個(ge) 大單子,主要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一個(ge) 平台上找到了好的設計資源。這個(ge) 平台,正是當地政府聯合海爾卡奧斯打造的全國首個(ge) 陶瓷行業(y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平台上匯聚了300多位知名陶瓷大師和陶瓷設計團隊,這家陶瓷就在平台上對接到了北京的一家陶瓷設計機構,通過出色的設計方案,成功拿下300萬(wan) 的大訂單。除了共享設計資源,這個(g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還圍繞陶瓷企業(ye) 發展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穿針引線。也就是我們(men) 通過平台賦能陶瓷產(chan) 業(ye) 訂單、設計、製造、采購、物流、交易等各個(ge) 環節。

  目前,中國陶瓷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匯聚了超1.5萬(wan) 條陶瓷資源數據,已吸引1萬(wan) 家產(chan) 業(ye) 服務商、300餘(yu) 位陶瓷大師及3000餘(yu) 家全國陶瓷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入駐平台。未來,平台將不斷整合、共享行業(ye) 生態及資源,賦能陶瓷產(chan) 業(ye) 發展體(ti) 係新模式、新業(ye) 態。同時,通過不斷強化平台賦能價(jia) 值和能力,服務更多陶瓷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推動平台從(cong) 服務景德鎮走向服務全國。

  “智能工廠”開啟未來工業(ye) 新場景

  在江蘇南京,這家生產(chan) 5G智能裝備的企業(ye) ,出貨平台異常繁忙,但製造車間卻“黑燈瞎火”。這個(ge) 用5G技術生產(chan) 5G裝備的工廠,基本實現了無人化。工廠產(chan) 出提升113%,交貨周期縮短42%,產(chan) 品上市周期縮短17%。像這樣的數字化智能工廠在江蘇不在少數。

  這家位於(yu) 常熟的電路板製造企業(ye) ,讓機器深度學習(xi) 生產(chan) 檢驗人員的技能,練就了“火眼金睛”。在生產(chan) 車間,每一片電路板都需要經過質量檢驗,但是傳(chuan) 統的質檢設備存在誤報率高的問題,有時甚至達到了70%以上,為(wei) 此產(chan) 線必須依靠人工進行二次複判,耗費了大量人力。而用上人工智能,這一問題迎刃而解了。

  “鵝臉識別”“智能種菜”

  農(nong) 業(ye) 正在更“聰明”

  在廣東(dong) 汕頭後洋堤村最大的養(yang) 鵝場裏,養(yang) 殖戶金書(shu) 濤十分忙碌。與(yu) 往年相比,今年他從(cong) 容、安心了不少。原本最擔心的病鵝問題,被人工智能技術改變了。覆蓋整個(ge) 養(yang) 鵝場的攝像頭、紅外測溫儀(yi) ,實時監控鵝的狀態,發現呆頭鵝、發燒鵝,手機裏的小程序就能第一時間提醒。鵝場的溫度、濕度甚至是PM2.5指數,都能隨時掌握。它可以做到一天24個(ge) 小時監控養(yang) 殖的實時情況,鵝的存活率提高了30%。

  解決(jue) 養(yang) 鵝大難題的,是一群00後大學生。計算機、人工智能怎樣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結合?隻有到了現場才知道有多難。4000隻鵝的養(yang) 鵝場,隨處可見3厘米厚的鵝糞,監測鵝臉才隻是第一步。要在一張滿是鵝臉的圖片裏通過人工智能識別到呆頭鵝,就要經過大量的人工標注。6000張圖片、30萬(wan) 隻鵝的標注,全部標注完足足用了10天的時間。

  當00後大學生用代碼解決(jue) 養(yang) 鵝難題時,在山東(dong) 壽光,數字技術已經讓一座座蔬菜大棚變成了“綠色工廠”。

  穿行在壽光市智慧農(nong) 業(ye) 科技園的玻璃溫室內(nei) ,一個(ge) 個(ge) 模樣、功能不一的機器人正在有序作業(ye) ,而發布各種“指令”的是機器人“小金”,它的後台係統已將相關(guan) 種植標準數據錄入其中,將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驗數據化,通過溫室的2000多個(ge) 監測探頭,收集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溫度、濕度等各類數據信息。獲得了數據,這個(ge) 程序就知道外麵什麽(me) 情況了,棚裏啥情況,植物已經種植了多長時間等等,係統根據這些條件來做出分析判斷,是否科學,是否正常。

  探頭收集的數據經過後台係統處理後,還會(hui) 生成指令反饋給分布在園區內(nei) 的20多台多功能機器人,機器人收到指令後進行水肥控製、授粉、采摘、分揀、巡檢等工作。科技的賦能,讓農(nong) 業(ye) 從(cong) 生產(chan) 、采摘到銷售實現全流程智慧化管理,蔬菜之鄉(xiang) 開啟智慧農(nong) 業(ye) 的新路徑。

  創新引領!數字經濟正煥發勃勃生機

  廣州人工智能與(yu) 數字經濟試驗區裏,建設熱火朝天,近二十個(ge) 企業(ye) 總部項目都在加緊建設,在距離不到4公裏的地方,人工智能與(yu) 數字經濟的重大創新研發平台——琶洲實驗室裏,同樣一派繁忙,研發人員正在圍繞類腦智能、大數據應用等前沿技術和產(chan) 品進行研究。超過50個(ge) 科技重大項目,都在加速推進,瞄準的是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方麵的“卡脖子”難題。

  與(yu) 此同時,基礎科學研究的產(chan) 業(ye) 化轉化與(yu) 應用也在同步進行,15個(ge) 創新成果正在加速轉化。在人工智能與(yu) 數字技術創新研發的引領下,目前僅(jin) 這一個(ge) 試驗區,已經形成數字家庭、集成電路、健康產(chan) 業(ye) 等3個(ge) 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帶動區內(nei) 注冊(ce) 企業(ye) 超10萬(wan) 家,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企業(ye) 超過1萬(wan) 家,正在成為(wei) 我國數字領域的技術創新策源地和產(chan) 業(ye) 集聚示範區,引領中國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