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京津冀“海上門戶”煥發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3-01-12 16: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剛進入2023年的天津港,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往返世界各地的貨輪忙碌進出,滿載進出口貨物的卡車行駛穿梭……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智慧零碳”碼頭和港口自動駕駛示範區,更智慧的天津港正通過一係列改革創新舉(ju) 措,打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堵點”,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這幾天,上海浦海航運有限公司的“華鑫178”輪正停靠在太平洋碼頭進行卸船作業(ye) 。天津海關(guan) 關(guan) 員在監控指揮中心通過口岸智慧管控係統就完成了對船舶靠泊、裝卸貨物、場位堆存等信息的核查。這樣的智慧監管作業(ye) 模式,已成為(wei) 東(dong) 疆港區內(nei) 外貿同船運輸業(ye) 務的日常。

  2022年至今,依托口岸智慧管控係統的支持,原本隻經營外貿業(ye) 務的太平洋碼頭,已“接待”了內(nei) 貿船舶926艘次,內(nei) 貿貨物突破110萬(wan) 標箱,打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在這裏有了更加直觀的體(ti) 現。

  “智慧監管”作業(ye) 模式的背後,靠的是對港口的精細化改造。如今,在太平洋碼頭的58處場橋、27個(ge) 主要路口和29條進出閘通道上,關(guan) 港雙方通力配合安裝了500餘(yu) 路帶有芯片計算功能的監控設施,實現對港區全景監控以及對車輛、集裝箱等動態目標的實時捕捉識別。

  配合新上線的“東(dong) 疆太平洋碼頭智慧管控平台”,海關(guan) 可以對港區裝卸、倉(cang) 儲(chu) 、運輸、卡口等環節進行全鏈條監管。特別是依托平台中的內(nei) 貿船舶靠港信息推送模塊,可以動態掌握船名、航次、靠泊泊位、抵離港時間等信息,監管效率大幅提升,更為(wei) 企業(ye) 解決(jue) 了原有內(nei) 貿船舶靠港時“一船一備案”的繁瑣手續和時間掌握不準確的問題。

  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孫岩說:“自去年開展內(nei) 外貿同船運輸工作以來,太平洋碼頭新增了10餘(yu) 條航線。內(nei) 外貿同船運輸為(wei) 進一步豐(feng) 富內(nei) 外貿作業(ye) 模式、提升內(nei) 支線船舶艙位使用效率、增強港口物流競爭(zheng) 力增添了新動能。”

  1月5日,滿載著85噸棉花的4個(ge) 集裝箱運抵天津港歐亞(ya) 集裝箱碼頭。此時,收貨企業(ye) 的車輛也已抵達碼頭邊。在碩大吊臂的映襯下,一個(ge) 個(ge) 集裝箱就像色彩斑斕的玩具盒子,在碼頭工人熟練的操作下被井然有序地從(cong) 進境貨船上卸下直接裝載到等候在岸邊的車輛上,貨物放行、卸貨、裝車、提離,行雲(yun) 流水、一氣嗬成。

  而在另一邊的天津港北疆碼頭,西門子電器傳(chuan) 動有限公司生產(chan) 出口的4台變頻調速裝置設備,運用“抵港直裝”模式,從(cong) 企業(ye) 運抵天津港北疆碼頭後,直接裝船運往韓國。

  西門子電器傳(chuan) 動有限公司商務與(yu) 進出口部門經理劉炎說:“以前為(wei) 了不錯過船期,我們(men) 需要提前幾天集港等待裝船。”現在應用抵港直裝模式,無需在堆場存放,在工廠時就可以邊裝貨、邊預配、邊報關(guan) ,完全可以按照我們(men) 自己的計劃預約集港,貨物到港就裝船,省了時間,也節省了物流和堆存的費用。

  2022年該公司出口額比2021年增加了14%,這都與(yu) 天津口岸不斷優(you) 化的通關(guan) 效率、營商環境密不可分。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的改革措施,讓貨物在港時間大幅縮短,碼頭倉(cang) 儲(chu) 空間利用更加充分。這一改革進一步帶動了港口吞吐量的增長,2022年全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已超2150萬(wan) 標箱。

  天津港是京津冀地區的主要出海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為(wei) 了讓口岸的創新措施便利通關(guan) 舉(ju) 措更好服務京津冀外貿企業(ye) ,天津海關(guan) 和北京、河北兩(liang) 地海關(guan) 深化協作,推動津冀港口合作,打造海鐵聯運物流解決(jue) 方案,高水平打造京津冀“海上門戶”樞紐。

  目前京津冀三地海關(guan) 聯合製定外貿物流領域保通保暢措施,開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重點企業(ye) 三關(guan) 互認,已實現257家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重點企業(ye) 名單互認、實驗室檢測結果互認、通關(guan) 便利共享,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保障京津冀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循環暢通,不斷推進京津冀跨境貨物貿易一體(ti) 化監管。

  在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裝載著進境集裝箱貨物的無人駕駛卡車停靠在一個(ge) 藍綠相間的集裝箱“房子”前。“房子”內(nei) 的探測機器人根據指令,快速穩定“行走”出來,平行伸出一根柱形探測臂,上下移動後準確地將探頭對準受檢集裝箱側(ce) 方通氣孔,2分鍾後探頭完成取樣,無人車輛隨即繼續通行。

  這個(ge) 集裝箱“房子”,就是剛剛部署到位的“非傳(chuan) 統安全移動技術平台”。它是一款基於(yu) 40尺集裝箱定製研發的“移動實驗室”,集成了“H-物質鑒別多模譜儀(yi) ”“礦產(chan) 品現場固廢排查儀(yi) ”“燃燒速率儀(yi) ”“閉杯閃點儀(yi) ”等多種口岸貨物快速篩查和危險特性判別設備,是一個(ge) 具備口岸核生化爆毒等現場應急鑒別和檢驗的可移動、集成化、智能化尖端裝備平台。

  為(wei) 了能夠滿足智能化無人碼頭作業(ye) 要求,天津海關(guan) 還對車載式H986設備的機檢作業(ye) 、圖像傳(chuan) 輸、遠程控製等方麵進行優(you) 化升級,實現遠程無人非侵入式機檢查驗作業(ye) 功能。與(yu) 現代化碼頭發展相適應的海關(guan) 智慧協同作業(ye) 模式,將口岸監管順勢嵌入碼頭作業(ye) ,實現碼頭進出口貨物“無感”通關(guan) 。

  此外,天津海關(guan) 還依托安裝在碼頭進出卡口的空箱聲呐檢測設備和空箱稱重係統,保障嚴(yan) 密監管的同時,加快進口空箱流轉速度,緩解企業(ye) “用箱難”問題。“空箱卸船後,通過海關(guan) 的智能監管設備,一分鍾內(nei) 就可以在閘口完成檢測放行,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不超過30分鍾。”天津港聯盟國際集裝箱碼頭市場部經理李連晟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