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救星來了”
2006年1月21日,當年春運開始的第8天,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絞車手、救生員曹煜在遼寧興(xing) 城菊花島附近,成功救助20名遇險人員。
在茫茫北部海域,作為(wei) 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絞車手、救生員,曹煜和他的隊友們(men) 被不少遇險者視作“救星”。他們(men) 在這片海區進行過幾百次救援,讓幾百人成功脫險。
今年春節期間,這顆海上的“救星”將繼續“照亮”遊子們(men) 的歸家路。過節時,正是曹煜和隊友們(men) 過關(guan) 時,春節期間堅守崗位是他們(men) 的常態。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他春節期間僅(jin) 回過一次家。原本,今年他打算回河北老家和父母一起過年,1月10日,他卻踏上了異地值守的旅程,從(cong) 煙台到了大連,他和隊友們(men) 將守護遊子們(men) 海上回家路的安全。
“救星”來了
長期以來,曹煜和隊友們(men) 就守在遊子們(men) 的海上回家路上,隨時準備救援。戰狂風、鬥巨浪,是這支海上救援隊的日常。
在曹煜參加的幾百起救援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18年前他第一次參與(yu) 的海上救援。
2005年11月末,渤海南部的萊州灣有兩(liang) 條小船進水,3名船員遇險,急需救援。當時,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規模還很小,隊裏隻有4名救生員,絞車手還是向其他隊伍借的。出發時天空飄著雪花,風大概有八九級,刮得臉生疼,海浪撲過來能有四五米高,兩(liang) 條小船在海裏蕩來蕩去,兩(liang) 名船員半蹲著拿著瓢把船艙的水往外舀。水越積越多,進水的速度越來越快,船員也越來越慌。
絞車手將曹煜往第一條漁船上放時,資深的救生員問曹煜:害怕不害怕?當時還是救援新手的曹煜說:“不害怕,能下。”
逼近甲板時,曹煜著急登船,差點撞到桅杆上。後來,那兩(liang) 名獲救的船員告訴他,看見直升機來了,心裏的石頭就落地了,“你看,救星來了!”
“不要慌,一個(ge) 一個(ge) 來,我們(men) 會(hui) 把你們(men) 都安全救回去。”這是曹煜登船後說的第一句話。他希望能給遇險人員一些心理安慰。隨後,曹煜把救援套往遇險人員腋下一套,鎖住鎖扣後,連接絞車上的鐵環。然後,他向空中打個(ge) 手勢,通知絞車手“準備好了”絞車手再將他們(men) 拉上直升機。
船上兩(liang) 人都救上去後,絞車手又將曹煜放到另一隻小船上。最終,3人都被救了回來。當時,曹煜十分激動,他覺得自己終於(yu) 學有所用,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也讓曹煜越來越有幹勁,支撐著他一次次刷新救援紀錄。
到隊3年,曹煜就創造了隊伍中單機、單次救助人數之最。2006年年初,遼寧葫蘆島有20名遊客在海上走失了。接到任務後,曹煜與(yu) 夥(huo) 伴們(men) 在浮冰上找到了走失的人。
當天氣溫較高,海麵上的冰開始融化,冰麵裂成了三塊,每塊上麵有5-8人,有的冰塊有一個(ge) 足球場那麽(me) 大,冰塊之間相隔較遠。直升機飛到遇險人員所在區域時已是下午,三塊浮冰上的人齊刷刷地抬頭看著他,場麵十分震撼。
當時,隻有曹煜一名救生員,他唯一的想法是盡一切可能把這20人救上去。救一個(ge) 人大概需要兩(liang) 三分鍾,一個(ge) 接一個(ge) 地救,一塊冰上的人救完了,直升機就將他放在另外一塊冰上。隨著絞車不停升降,大概60分鍾,他將冰上的人都救了上去。
後來,曹煜和團隊又一次刷新了救援紀錄。2010年9月7日,中石化勝利油田作業(ye) 三號平台在渤海灣淺海海域作業(ye) 過程中,受台風“瑪瑙”影響,平台發生傾(qing) 斜,4人落水,另有32人被困。
曹煜隨機組人員抵達平台上空後,作為(wei) 絞車手,冒著旋翼碰觸平台障礙物和救生員隨時掉落大海的風險,僅(jin) 用10分鍾,指揮直升機將首批11名遇險人員轉運到勝利油田臨(lin) 時起降點。隨後直升機再次飛臨(lin) 救助現場,將剩餘(yu) 14名遇險人員救上直升機。單次救助14人,創造了我國海上專(zhuan) 業(ye) 救助直升機單次救助人數的新紀錄。
曹煜創造的紀錄遠不止此。作為(wei) 交通運輸部救撈係統首批直升機救生員,他與(yu) 機組成員創造了我國海上船機配合救助的新方法,首次完成了直升機空中滑降與(yu) 帶纜任務,成功嚐試了我國專(zhuan) 業(ye) 救助直升機的首次山地救助。
“幸好,這個(ge) 人被救活了”
在曹煜家裏,有一摞證書(shu) ,見證了他在“驚濤駭浪”裏的奮不顧身。海上救援風險大,曹煜的妻子何紅霞十分擔心丈夫的安全,但她知道丈夫有多熱愛這份工作,一直也很支持他。
海上救援時,救援人員主要麵臨(lin) 的風險是風大、能見度低、浪高浪急、船左右搖擺。站不穩,被浪拍趴下也是常有的事。
在曹煜的救援經曆中,漁船遇險的情況居多,尤其是一些小型漁船,直升機飛到小漁船上空,飛行員可以觀察到周圍的情況,但正下方漁船的情況就成了視覺“盲區”。而絞車手就像是飛行員的“眼睛”。很多時候,絞車手站在或跪在艙門邊,觀察下方遇險船隻的情況、救援人員的情況以及救援進度,並將這些情況告知飛行員,讓飛行員心中有數。之後,再通過絞車手的操作,把救生員安全地放到甲板上,再安全地拉上來。
在最驚險的一次救援中,曹煜的腿差點被紮穿,那時他還是救生員,他們(men) 救助東(dong) 海海域一艘漁船上的重病號。當時,風大浪高,絞車手把曹煜放下去時,船晃得厲害,曹煜很難保持平衡。而漁船後甲板上全是爬犁,一個(ge) 爬犁有三四米長,一根釘耙的耙齒約30厘米長,齒尖全部朝上。曹煜在來回晃動的後甲板上躲釘耙,最後還是被釘耙劃傷(shang) 了腿,如果再深一點,腿就被紮穿了。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獲救人員出現了低溫症,出現昏迷跡象。為(wei) 了不讓他昏迷,曹煜顧不了那麽(me) 多,不斷拍打他的臉,一直喊:“不要睡,不要睡,不要睡。”讓他保持意識。最後這個(ge) 人被救活了。事後,曹煜才開始擔心,這樣拍打會(hui) 不會(hui) 引起糾紛。
今年是曹煜守在海上的第二十個(ge) 年頭,像往常一樣,海上的船員、過往客輪的乘客需要他時,他會(hui) 瞬間變成那顆“救星”,飛到大家身邊。
“希望我們(men) 的堅守讓大家過一個(ge) 平平安安的節日。”他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