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民航業力爭實現平穩增長

發布時間:2023-01-17 16:10:00來源: 經濟日報

 

  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紅旗渠機場預計2023年上半年正式通航。建成運營後,將同時兼顧航空物流、通用航空和航空運動功能。王子瑞攝(中經視覺)

  “2023年,民航業(ye) 將按照安全第一、市場主導、保障先行的原則,在做好運行保障能力評估的基礎上,把握好行業(ye) 恢複發展的節奏。力爭(zheng) 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yi) 噸公裏,旅客運輸量4.6億(yi) 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wan) 噸,總體(ti) 恢複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爭(zheng) 實現盈虧(kui) 平衡。”在日前舉(ju) 行的2023年全國民航工作會(hui) 議上,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宋誌勇介紹了2023年民航業(ye) 發展目標。

  穩住行業(ye) 發展基本盤

  過去一年,民航業(ye) 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麵對安全壓力、疫情防控、經營虧(kui) 損等交織疊加因素,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逆境中經受了考驗,高質量完成了多項重大任務。

  2022年,民航業(ye) 完成運輸總周轉量599.3億(yi) 噸公裏、旅客運輸量2.5億(yi) 人次、貨郵吞吐量607.6萬(wan) 噸,恢複至新冠肺炎疫情前的46.3%、38.1%、80.7%;妥善處置了“3·21”東(dong) 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推動全係統、全員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

  據悉,2022年民航業(ye) 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超過1200億(yi) 元。民航業(ye) 加快100項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新建遷建8個(ge) 機場,亞(ya) 洲最大的專(zhuan) 業(ye) 貨運機場——鄂州機場建成投入運行。截至目前,我國運輸機場總數達254個(ge) ,通用機場達399個(ge) ,擁有運輸飛機4165架、通用航空器3177架、跑道282條、航站樓1800.6萬(wan) 平方米、機位7328個(ge) 。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占芬表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項支持政策穩住了行業(ye) 發展的基本盤,增強了行業(ye) 恢複發展的信心和底氣。同時,民航業(ye) 在製度法規、基礎設施、市場監管等方麵進行了大量的革新,推進了安全發展、智慧民航建設、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破除了阻礙行業(ye) 發展的一些障礙,為(wei) 民航市場的恢複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動能。

  民航市場逐步恢複

  “今年將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行業(ye) 恢複發展,推進航空運輸市場安全有序恢複。”宋誌勇表示,民航業(ye) 將在做好運行保障能力評估的基礎上,把握好行業(ye) 恢複發展的節奏,力爭(zheng) 行業(ye) 總體(ti) 恢複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實現盈虧(kui) 平衡。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麵,為(wei) 民航業(ye) 恢複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和支撐。占芬認為(wei) ,經濟和產(chan) 業(ye) 鏈的恢複能帶動民航出行需求回暖以及航空貨運需求穩定。隨著我國民航市場逐步恢複、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票價(jia) 水平回歸理性,航空市場仍有較大增量空間。

  中國民航大學航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津強調,2023年民航業(ye) 需要將疫情防控要求與(yu) 恢複發展要求緊密結合,優(you) 化調整防控政策。同時,進一步提高國際航空、貨運航空、支線航空、通用航空在民航業(ye) 務中的比重。在充分發揮市場機製的前提下,大型航空公司側(ce) 重發展國內(nei) 和國際樞紐間的空中快線,中小航空公司專(zhuan) 注支線市場,擴大“幹支通,全網聯”範圍,使空中快線與(yu) 支線更好銜接。

  推動民航業(ye) 恢複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其促進循環、擴大流通的支撐作用。專(zhuan) 家建議,民航業(ye) 應進一步完善與(yu) 國民經濟社會(hui) 發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相適應的現代機場體(ti) 係和航線網絡,助力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同時,發揮民航業(ye) 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推動民航業(ye) 與(yu) 航空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持續改進產(chan) 品質量和性能,不斷提升售後服務水平,讓國產(chan) 飛機更具商業(ye) 競爭(zheng) 價(jia) 值,促進我國航空工業(ye) 發展壯大。

  當前,我國已經與(yu) 100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yu) 64個(ge) 國家保持定期客貨運通航,構建起新時代“空中絲(si) 綢之路”。

  宋誌勇表示,2023年,將加快構建民航業(ye) 對外開放新格局。民航業(ye) 將充分利用中國巨大市場的吸引力,擴大國際合作範圍。完善合作機製,夯實合作內(nei) 容,加強與(yu) 各國民航主管部門各層級的溝通交流,加強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航相關(guan) 領域合作。

  近日,中國民航局印發的《關(guan) 於(yu) 恢複國際客運航班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穩妥推進國際客運航班恢複運營,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對國際客運航班實施“五個(ge) 一”和“一國一策”等調控措施,中外航空公司按照雙邊運輸協定安排運營定期客運航班。

  “疫情對民航國際和地區客運航班運行影響是最大的,這部分業(ye) 務也是航司和機場最為(wei) 複雜的業(ye) 務類型。”廣州民航職業(ye) 技術學院民航經營管理學院副院長綦琦認為(wei) ,航空公司需要盡快恢複各型號遠程寬體(ti) 客機的運營能力,機場要強化國際和地區航班的綜合保障能力,尤其是大型客運口岸的航班保障能力。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目前,由國航與(yu) 國鐵集團共同推出的空鐵聯運產(chan) 品,已在中國國航APP和鐵路12306 APP同步上線。空鐵聯運產(chan) 品共支持30個(ge) 城市,50個(ge) 中轉火車站,282個(ge) 通達火車站,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樞紐城市。旅客可以一站式購買(mai) 高鐵與(yu) 航班銜接的聯運產(chan) 品,實現“一次購票、一筆支付、一證通行”。

  2023年,民航業(ye) 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加大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大力構建以機場為(wei) 核心、多種交通方式便捷換乘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推出更多的“航空+”聯運產(chan) 品,加快實現與(yu) 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提升在綜合交通體(ti) 係中的占比,助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交通強國目標。

  占芬認為(wei) ,下一步,民航業(ye) 將把智慧民航建設、機場運營管理和服務模式轉變、中小機場空管服務模式創新、民航服務數字化轉型等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作為(wei) 重點改革任務,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體(ti) 係、宏觀調控體(ti) 係、運行管理體(ti) 係、行政管理體(ti) 係、行業(ye) 治理體(ti) 係等,推動民航業(ye) 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民航業(ye) 將把創新作為(wei) 推動行業(ye) 轉型升級的根本之策。2023年,中國民航局將與(yu) 科技部共同組織實施好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力爭(zheng) 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取得突破。同時提升空管核心技術領域自主研發能力,推進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航空器全球追蹤監控體(ti) 係。

  宋誌勇表示,隨著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民群眾(zhong) 對飛行體(ti) 驗、空中遊覽等通用航空需求將越來越多樣,對應急救援、醫療救護、治安監控、環境監測等公共服務產(chan) 品要求也會(hui) 越來越高。2023年,民航業(ye) 將不斷創新航空服務產(chan) 品,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綦琦認為(wei) ,推進航空服務產(chan) 品創新,要在確保國內(nei) 客運恢複的同時,增加對低空旅遊、私人飛行、電動航空器載貨載人等新興(xing) 航空服務產(chan) 品培育力度。

  “2023年要加快推進智慧民航建設,持續推進智慧出行、智慧機場等建設。”占芬建議,要加強行業(ye) 上下遊合作,利用跨界合作激發創新活力,鼓勵航空運輸企業(ye) 和在線旅行社、製造業(ye) 企業(ye) 等加強融合,加強供需對接、產(chan) 品合作,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出行的需求,提升航空物流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崔國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