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國寶”守護人
【新春走基層】
從(cong) 福建武夷山市區向南出發,在連綿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驅車約40公裏,就來到了位於(yu) 興(xing) 田鎮城村的漢城遺址。
春節前夕,在城村漢城遺址西城牆外側(ce) ,考古人員正對這裏的杉樹下遺址進行發掘清理。在四五米深的壕溝底部,考古項目負責人、福建博物院副院長、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館長樓建龍正小心翼翼地對溝內(nei) 的一片炭化竹編遺跡進行取樣。“這是不久前剛剛挖掘出來的一件文物,我們(men) 準備進行測年鑒定。”樓建龍說。沾滿汙泥的野外工作服、已經看不清顏色的運動鞋,這身裝束,讓這位考古專(zhuan) 家看上去像一位田野勞作的村民,臉上的表情更像是豐(feng) 收後的喜悅。
漢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建境內(nei) 考古發現的唯一有城牆環繞的大型城市遺址,代表了閩越文明發展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曆史、科學和藝術價(jia) 值。遺址作為(wei) 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遺產(chan) 的重要組成部分入列《世界遺產(chan) 名錄》,2022年12月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城村漢城考古遺址公園的成功獲批是一個(ge) 新的起點。”樓建龍說。
考古現場周圍,堆積著大量黃褐色黏土和粗砂,這些都是樓建龍和考古人員一點點用小鏟子挖出來的。“整個(ge) 發掘麵積530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清理掃尾工作。”從(cong) 年頭到年尾,每天和考古人員“挖土不止”的樓建龍像是在敘述一件日常事。這些年來,對考古的熱愛與(yu) 執著,已經融進他的骨子裏,讓他成為(wei) 一名“文化國寶”的守護人。
樓建龍說,成為(wei)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後,城村漢城遺址將被打造成一個(ge) 集考古、研究、展覽、研學、休閑為(wei) 一體(ti) 的考古遺址公園,以推動考古研究、遺址保護的成果轉化與(yu) 傳(chuan) 播。同時,通過數字化等手段提高遺址公園吸引力,發揮好遺址公園的科普功能,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活起來”,讓更多人懂得它的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