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種桑養蠶促增收(新春走基層)

發布時間:2023-01-29 11:17:00來源: 人民日報

  新春時節,雲(yun) 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隴把鎮呂良村的桑樹地裏綠意盎然,村民瞿發貴忙著給桑田施底肥,自家25畝(mu) 地加上轉租的56畝(mu) 地種桑養(yang) 蠶,去年收入20多萬(wan) 元。

  站在籃球場大的蠶棚裏,瞿發貴一一介紹:“這是喂蠶車,那是水簾降溫,別看棚大,一兩(liang) 個(ge) 人就管得下。”目前,呂良村共有蠶農(nong) 133戶,桑園麵積2295畝(mu) ,建起240座近3萬(wan) 平方米標準化蠶棚。

  德宏州一年幾乎都是“無霜期”,利於(yu) 生產(chan) 高品質蠶絲(si) 。隴川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蠶桑辦主任張曉買(mai) 介紹,為(wei) 了降低農(nong) 戶養(yang) 殖風險,縣裏摸索出“小蠶共育模式”,由繅絲(si) 公司向農(nong) 戶提供桑苗、小蠶並墊付建設養(yang) 蠶大棚所需物資,待回購蠶繭時再抵價(jia) 扣除。當地還推行地麵養(yang) 蠶、桑樹枝條養(yang) 蠶等簡單易行的養(yang) 蠶技術。截至目前,德宏州建起小蠶共育基地25個(ge) ,其中隴川縣14個(ge) 。

  走進村民排紮丁家,這名32歲的景頗族婦女正在整理菌包。11月到來年3月,是養(yang) 蠶的空閑期,養(yang) 蠶棚變身蘑菇大棚。桑樹枝條粉碎後可以製作菌包,菌包用完再粉碎還田當綠肥。“蠶桑+蘑菇”,形成循環農(nong) 業(ye) 鏈條。隴川縣委書(shu) 記寸待純介紹,目前全縣種桑5萬(wan) 多畝(mu) ,覆蓋了九成行政村,帶動農(nong) 戶3500餘(yu) 戶,戶均增收1萬(wan) 餘(yu) 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