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根植主業 守正創新
泱泱中華,文明博大。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研究方法路徑。在近期公布的第十四屆“全國文化企業(ye) 30強”中,不乏守正創新的骨幹企業(ye) ,他們(men) 根植傳(chuan) 統,麵向未來,大膽創新,麵對行業(ye) 壓力和疫情影響,實現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feng) 收。他們(men) 是如何做到的呢?
王崟膠的女兒(er) 王聖湲今年5歲半,在書(shu) 店一下子就相中了一本與(yu) 大運河有關(guan) 的兒(er) 童讀物。雖說帶孩子去過通惠河,但讓孩子從(cong) 繪本上了解身邊的大運河還是第一次。
《DK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是兒(er) 童百科繪本,以全景繪畫的形式講述了中國大運河的曆史。2021年至今,這本書(shu) 的多語言版本在英國、美國、德國等十餘(yu) 個(ge) 國家出版,銷量已經超過十萬(wan) 冊(ce) 。
這是DK出版的第一本中國主題內(nei) 容的兒(er) 童科普讀物。英國DK出版社致力於(yu) 把優(you) 秀的圖書(shu) 通過版權合作的形式在不同的國家出版,至今已有63種語言的出版物暢銷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這本由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原創的繪本能夠被DK選中出版,必須通過其全球選題會(hui) ,擇稿標準極其嚴(yan) 格。
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百科視覺分社社長 楊振:隻有內(nei) 容符合全球市場讀者的需求,才會(hui) 引進這個(ge) 內(nei) 容。這也是中國文化真正地走出去,真正地用中國的內(nei) 容,我輸出給它,然後收取DK的版稅。
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執行董事(社長)黨(dang) 委書(shu) 記、常務副總編輯 劉祚臣:中國文化走出去,此前我們(men) 走了很多年。早期走是把咱們(men) 的產(chan) 品背出去,有些時候入眼不一定能入心。現在是內(nei) 容走出去,他來包裝,這樣走出去是入眼入心走出去。
10萬(wan) 元的版稅雖然不多,但卻撬動了全球的傳(chuan) 播,更探索了“出版+”的創新路徑。6年多的時間裏,楊振和團隊以大運河、長城、中軸線、絲(si) 綢之路等相關(guan) 內(nei) 容為(wei) 主題,利用互聯網思維,對中國故事元素進行立體(ti) 式開發,讓這些傳(chuan) 統文化的“標識”活了起來。
1300多年前的一個(ge) 唐朝女性背包,在現在看來也很時尚,它是根據敦煌莫高窟第17窟中的壁畫所繪,真實再現了盛唐時期的曆史圖景。而在大運河的岸邊,石頭和石頭之間,畫家還原了一些榫卯結構的鐵扣,這些“蝴蝶扣”是為(wei) 鞏固岸堤所製,能讓石頭更加結實耐用。類似“出版+數字”的細節設計更多地尊重了史實。
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百科視覺分社社長 楊振:我們(men) 會(hui) 議室基本上每次開會(hui) 都要吵架,吵到外麵所有的編輯都知道我們(men) 在討論大運河,比如燃燈塔擺放在哪個(ge) 位置。
為(wei) 了使內(nei) 容更加準確,楊振和團隊邀請了地理、曆史、書(shu) 畫、非遺等專(zhuan) 家參與(yu) ,6年的時間裏踏遍了大運河、長城等地的15個(ge) 省份30個(ge) 城市,考察裏程2萬(wan) 餘(yu) 公裏,形成了20萬(wan) 字的考察記錄。結合史實藝術化再現了大運河、長城等文化“標識”的曆史圖景。
依托大百科全書(shu) 的知識框架體(ti) 係,楊振和專(zhuan) 家團隊開發的《穿越時空的中國·大運河》數字影像廣受歡迎,他們(men) 把1700多個(ge) 動畫人物、200多艘大小船隻用3D巨幕的形式展現,在法蘭(lan) 克福國際書(shu) 展上大放異彩,還在北京大興(xing) 機場和城區20塊8K超高清大屏上展播。通過文創產(chan) 品、教育課程等全產(chan) 業(ye) 鏈開發運營,形成了中國故事IP主題矩陣,走進了英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ya) 、加拿大等國家。
根植主業(ye) 優(you) 勢,大力推動創新。這是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隸屬的中國出版集團連續14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ye) 30強”的重要原因。2021年,麵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和整體(ti) 下行的外部環境,集團全年實現營收127億(yi) 元,利潤總額10.7億(yi) 元,收入利潤雙增6%以上。不少新業(ye) 態項目已經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帶動企業(ye) 轉型作用顯現。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成員、中國出版傳(chuan) 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茅院生:到目前,我們(men) 集團積累的數字化項目超過百種。在2021年,我們(men) 在數字化相關(guan) 項目上的營收超過了30億(yi) ,在中華書(shu) 局把我們(men) 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出版物全部進行了數字化,現在,工具書(shu) App的平台當中,已經有24部工具書(shu) 在平台上可以看到。
同樣是根植主業(ye)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抓牢發行主渠道,創作生產(chan) 了《懸崖之上》《峰爆》《穿過寒冬擁抱你》等電影作品。2021年出品影片票房占同期全國國產(chan) 影片票房總額的60.01%,年度觀眾(zhong) 滿意度調查高分榜中半數為(wei) 中影股份出品影片。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傅若清:這幾年的疫情確實給電影全產(chan) 業(ye) 鏈造成影響,我們(men) 更聚焦在高質量上,必須調整自己原來傳(chuan) 統的工藝流、傳(chuan) 統的創作流、傳(chuan) 統的技術流,就是守正創新,守電影本體(ti) 的質,又要發展和創新。
科幻電影被譽為(wei) 電影工業(ye) 的金字塔。4年前的春節檔,一部創造了國產(chan) 科幻電影票房奇跡的電影風靡一時,它是被譽為(wei) 中國科幻電影裏程碑之作的《流浪地球》,創下了46.87億(yi) 的票房。科幻電影真正體(ti) 現了電影產(chan) 業(ye) 的工業(ye) 屬性,而如何創作出優(you) 秀的科幻電影一直是行業(ye) 的難題。今年春節檔,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流浪地球2》上映,這部電影探索融入工業(ye) 電影的製作理念,從(cong) 生產(chan) 流程上大膽創新,大量運用新技術提升影片質量。
“數字永生”“意識上傳(chuan) ”“腦機接口”,這些科幻電影的前沿話題在《流浪地球2》中被涉及,創作團隊在科影融合方麵進行了深度探索,邀請了20多名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組成科研顧問團隊,深度參與(yu) 到科學觀念構架和劇本創作之中,在保護影片想象力的同時,用科學依據去推演影片幻想世界的合理性,最大程度給予觀眾(zhong) 真實感。
在創作的過程中,中科院計算所的老師為(wei) 劇組提供了“數字生命”的設計構想;力學所的老師賦予了“太空電梯”背後科學的合理性;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老師則提供了地球停轉後,“24小時製”變為(wei) “60小時製”的計算。甚至連電影中計算機屏幕上的運行代碼都是經過科學設定的。
除了劇本架構的創新,在拍攝流程上,創作團隊也大膽創新。
導演 郭帆:我們(men) 用了大概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在一個(ge) 虛擬的空間裏去拍攝整部戲。演員全部穿著動作捕捉衣,然後他們(men) 從(cong) 頭演一遍,所有調度也都彩排一遍。在畫麵中可以看到這個(ge) 景是大是小,從(cong) 這可以調整,全組的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我們(men) 今天要拍什麽(me) ,因為(wei) 他看到了。
《流浪地球2》引入了“全程預拍攝”概念,所謂的預拍攝就是“提前模擬拍攝”,創作團隊通過分鏡繪製、動態預演、虛擬拍攝三種方式,在影片正式開拍前完成部分影片的模擬拍攝和剪輯製作。通過增加這一流程,優(you) 化實拍方案,大幅節約籌備、調度和拍攝的時間。
一套電影中的呼叫係統,創作團隊會(hui) 尋找廣東(dong) 的手機製造廠商,按照生產(chan) 實際產(chan) 品的模式去製作;一套演員的宇航服,創作團隊會(hui) 將其模塊化設計再拆解,按照零件批量化生產(chan) 。《流浪地球2》中的道具製作也大膽創新,大量運用3D打印、數字車床、激光雕刻等新技術,使生產(chan) 效率顯著提升。
導演 郭帆:原來好萊塢是按產(chan) 品生產(chan) 邏輯去做道具,所以在最初的時候,建立所有模型都是有內(nei) 構的。你會(hui) 發現當你借他們(men) 的力返回來做這些東(dong) 西時候,瞬間就超過了好萊塢的那些人,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生產(chan) 能力太強了,是因為(wei) 國家工業(ye) 體(ti) 係的建立,讓我們(men) 這件事情完整。
為(wei) 了嚐試電影生產(chan) 的流程化改造,創作團隊和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成立了“電影工業(ye) 化實驗室”。實驗室對標好萊塢,致力於(yu) 為(wei) 中國電影工業(ye) 梳理出一整套適合我國特色的製作標準。
導演 郭帆:我們(men) 經常會(hui) 在電視新聞上,不斷看到有航天員出艙、玉兔登月、又建立天宮空間站了,我覺得國家的國力強大是對科幻電影最好的背書(shu) ,我們(men) 如果能夠通過幾部影片,逐漸蹚一蹚這條路,哪怕我們(men) 蹚不出來,但是我們(men) 能留下一批錯誤,讓別人去借鑒,還能繼續蹚,這就可以了。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傅若清:它會(hui) 是一個(ge) 點帶麵的效應。通過科技類型帶動,未來在其他類型上的影片也會(hui) 采取他們(men) 這樣的製作工藝、製作流程,整個(ge) 的中國電影製作水準就提起來了。
既要關(guan) 照傳(chuan) 統,也要關(guan) 照未來。本屆“30強”文化企業(ye) 用實力與(yu) 業(ye) 績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質量和效益實現有效提升。可見我們(men) 常說的文化自信,來源於(yu) 守正,更來源於(yu) 創新。文化高原形成了,文化高峰就會(hui) 出現,就會(hui) 出現更多的優(you) 秀作品,從(cong) 而形成更強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凝聚力,構建起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家園。
製片人丨劉雪鬆 李作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