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洋白菜裝上“中國芯”的老院士走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歲末大寒,1月20日深夜,我國著名蔬菜學家、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方智遠先生因病與(yu) 世長辭,享年84歲。
從(cong) 事蔬菜遺傳(chuan) 育種和研究近60年,方智遠先後培育了五代甘藍新品種,結束了我國甘藍品種長期主要依靠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麵,有力支撐了蔬菜科技的自立自強和種子的國產(chan) 化。他曾說:“解決(jue) 老百姓的吃菜問題,還得靠我們(men) 自己的品種。”
在蔬菜中,十字花科是一個(ge) 大家族,而甘藍(又名圓白菜、洋白菜),是這個(ge) 大家族中重要的一員。但少有人了解,這個(ge) 傳(chuan) 入中國已有數百年的作物,在半個(ge) 世紀前,種子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1964年,方智遠大學畢業(ye) 後分配到中國農(nong) 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當時我國蔬菜遺傳(chuan) 育種研究還很落後,許多蔬菜優(you) 良品種完全依賴進口,外商常常刁難,肆意抬高種子價(jia) 格,降低種子質量。
1967年,兩(liang) 廣地區種植的上百萬(wan) 畝(mu) 甘藍因種子質量問題大麵積不結球,看到農(nong) 民的慘重損失,方智遠暗自下定決(jue) 心“一定要搞出我國自己的甘藍品種,不再受製於(yu) 人!”
麵對國外的技術封鎖,方智遠帶領團隊從(cong) 零開始搞甘藍育種。為(wei) 此廣泛搜集、鑒定育種資源,一朵花一朵花授粉,一棵苗一棵苗篩選。
終於(yu) ,方智遠團隊在1973年突破自交不親(qin) 和育種技術,育成我國第一個(ge) 甘藍雜交種“京豐(feng) 一號”,結束了我國甘藍良種完全依靠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麵,為(wei) 洋白菜種子裝上了“中國芯”。
方智遠常說:“生產(chan) 和市場需求就是我們(men) 育種的方向,一定要從(cong) 生產(chan) 實踐中不斷找問題、明方向。”這也是他在50多年的研究中一直實踐的信條。
20世紀80年代,他帶領團隊選育出國內(nei) 首批抗病毒病、耐抽薹的“中甘11號”等品種。90年代,以抗逆、高品質甘藍為(wei) 目標,育成了不易未熟抽薹且葉質脆嫩的新品種“中甘8398”和“中甘15號”。
進入21世紀,他帶領團隊將分子育種和生物技術與(yu) 雄性不育育種相結合,在國際上首次建立起甘藍顯性核基因雄性不育育種技術體(ti) 係,培育出“中甘21”等甘藍新品種,完成了甘藍育種技術由自交不親(qin) 和到雄性不育的重大變革。
方智遠常說,“看一個(ge) 育種專(zhuan) 家的成績,不能隻看他發多少文章,主要看市場上生產(chan) 中有多少是他們(men) 育成的品種。”
他十分重視把科研成果盡快應用到生產(chan) 中,打通新品種轉化“最後一公裏”。他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上百個(ge) 示範基地和銷售網點,並長期紮根一線,與(yu) 許多基層人員和農(nong) 民、農(nong) 場工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經過努力,他帶領團隊將30多個(ge) 甘藍品種推廣到全國各地,高峰時期播種麵積占比60%以上,累計推廣超1.5億(yi) 畝(mu) 。
方智遠帶領團隊在河南濟源、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察布、湖南衡陽成立院士工作站。在濟源貧困山區建立規模化繁種基地,進一步發展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繁種基地;在烏(wu) 蘭(lan) 察布、衡陽示範推廣甘藍等蔬菜新品種,帶動了當地農(nong) 民的脫貧致富。
“人誤田一時,田誤人一年。咱們(men) 做育種的,要多把時間放在地裏,時刻把百姓裝在心裏。”從(cong) 小成長於(yu) 農(nong) 村的方智遠,總會(hui) 設身處地為(wei) 農(nong) 民著想。多年來,方智遠帶領團隊植根一線,以蔬菜產(chan) 業(ye) 為(wei) 抓手,與(yu) 基層人員擰成一股繩,為(wei)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作出巨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方智遠還特別重視中青年科技人員的培養(yang) 工作。
“要把他們(men) 扶起來,給他們(men) 擔責任,放手讓他們(men) 幹。團隊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才能發揮每個(ge) 人的積極性。”方智遠說。
中國農(nong) 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長張揚勇是方智遠團隊的一員,他至今記得,當年進入研究所麵試時,方院士問他“願不願意下地?”還告訴他“農(nong) 業(ye) 科研是一個(ge) 辛苦的活兒(er) ,大地才是我們(men) 的工作場所。”
“方院士總是相信,我們(men) 能夠趕超國外,實現越冬甘藍品種自主,他曾經說,即便我超越不了,我的學生,還有眾(zhong) 多未來的科學家們(men) ,一定能夠實現超越。”張揚勇說。
方智遠對待研究生培養(yang) 同樣一絲(si) 不苟,他的研究生個(ge) 個(ge) 都感到很幸運、有幹頭,因為(wei) 方先生總是能將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無私地傳(chuan) 授給他們(men) ,而對研究生選題和設計、論文撰寫(xie) ,他都嚴(yan) 格把關(guan) 、精益求精。
方智遠生活節儉(jian) 樸素,但他的心裏總是裝著他人。
為(wei) 了鼓勵和表彰那些在蔬菜花卉領域有所貢獻的人,他把1995年何梁何利科學與(yu) 進步獎的10萬(wan) 港元獎金捐出作為(wei) 獎勵基金;他在多所大學設立方智遠獎學金,幫扶學生完成學業(ye) 、鼓勵他們(men) 樹立遠大誌向。他還把2014年獲評“中國種業(ye) 十大功勳人物”的100萬(wan) 元獎金捐出用於(yu) 改善研究所科研條件。
近年來,針對重大病害枯萎病,方智遠又帶領團隊培育出高抗且優(you) 質的“中甘628”等新品種。“中甘”係列品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在這些榮譽麵前,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做的還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