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中國答卷經得起曆史檢驗
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ye) 銷售額同比增長6.8%;全國出入境人員超287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20.5%;全國消費相關(guan) 行業(ye) 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與(yu) 2019年春節假期相比年均增長12.4%……今年春節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第一個(ge) 春節,1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宣布全國整體(ti) 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一個(ge) 個(ge) 火熱的數據,生動注解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有力印證了我國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正確性。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國製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標準。回顧三年抗疫,從(cong) 突發疫情應急圍堵,到常態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綜合防控;從(cong) 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到大上海保衛戰……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時因勢不斷優(you) 化調整防控措施,先後印發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診療方案,隨著條件的逐步具備相繼出台二十條優(you) 化措施,推出新十條優(you) 化措施,將新冠病毒感染從(cong) “乙類甲管”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戰略主動權。三年來,我們(men) 經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衝(chong) 擊,有效處置了百餘(yu) 起聚集性疫情,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的廣泛流行,有力守護了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實踐充分證明,黨(dang) 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
防疫關(guan) 乎生命,發展關(guan) 乎生計。如何統籌處理好二者關(guan) 係,考驗智慧與(yu) 治理水平。三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走出了一條精準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辯證之道。數據是最客觀的說明:2020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2.2%,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ti) ;2021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8.4%,超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期;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21萬(wan) 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快於(yu) 多數主要經濟體(ti) 。三年來,我國經濟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長,明顯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保持領先。近期,多個(ge) 國際組織紛紛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認為(wei) 中國有望成為(wei) 拉動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可以說,我國抗疫和發展的成績完全經得起曆史的檢驗。
新冠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yan) 重的傳(chuan) 染病大流行,是整個(ge) 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嚴(yan) 峻挑戰。三年來,中國盡己所能助力各國抗擊疫情,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這是風雨同舟的中國行動:向12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2億(yi) 劑新冠疫苗,向153個(ge) 國家和15個(ge) 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yi) 件抗疫物資,向34個(ge) 國家派出抗疫醫療專(zhuan) 家組。在全球抗疫最吃勁的階段,中國成為(wei) 全球抗疫物資供應的大後方,為(wei) 世界各國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這是共克時艱的中國貢獻:進博會(hui) 、服貿會(hui) 、消博會(hui) 、廣交會(hui) 等“四大展會(hui) ”年年舉(ju) 辦,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持續增加,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連續14年居全球首位,21個(ge) 自貿試驗區覆蓋東(dong) 西南北中,海南自貿港揚帆起航。三年來,中國堅持“團結抗疫和複蘇經濟,兩(liang) 手都要抓,兩(liang) 手都要硬”,在同國際社會(hui) 團結抗疫的同時,以自身開放合作為(wei) 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作出了重要貢獻,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注入強勁動力。
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men) 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最大程度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穿越疫情的陰霾,今日中國正在釋放出發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強大能量。三年同心抗疫,中國這份非凡的抗疫答卷,成績殊為(wei) 不易,世人有目共睹,曆史必將銘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