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家業 興產業 擴就業(有溫度的舉措 暖民心的行動)
核心閱讀
2020年4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時強調,樂(le) 業(ye) 才能安居。解決(jue) 好就業(ye) 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zhong) 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兩(liang) 年多來,平利縣牢記殷殷囑托,以“幸福家園”建設為(wei) 載體(ti) ,從(cong) 社區群眾(zhong) 最關(guan) 切的事情著手,創新基層治理機製,全麵加強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多舉(ju) 措發展產(chan) 業(ye) ,多渠道促進就業(ye) ,促進社會(hui) 融入,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和往常一樣,家住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藥婦溝搬遷社區的周玲收拾停當後,騎上電動車,把孩子送往離家不遠的平利縣城關(guan) 第四小學,隨後沿學校向西300米,就到了上班的社區工廠。周玲就這樣開啟了新的一天。
“以前住在大山裏,常年外出打工,心裏放心不下的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現在搬到社區,生活什麽(me) 都方便,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資,丈夫在附近搞裝修,照顧了老人,又帶了孩子。”周玲說。搬到新社區,住上新房子,有了新工作,迎來新生活,周玲的幸福生活得益於(yu) 易地搬遷政策,更是平利實施“幸福家園”建設的一個(ge) 縮影。
2020年4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時強調,樂(le) 業(ye) 才能安居。解決(jue) 好就業(ye) 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zhong) 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自2020年開始,平利縣以確保搬遷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為(wei) 目標,以“黨(dang) 建引領強、產(chan) 業(ye) 就業(ye) 好、配套設施好、服務保障好、社會(hui) 治理好”為(wei) 主要內(nei) 容,開展了“幸福家園”建設。突出置家業(ye) 、興(xing) 產(chan) 業(ye) 、擴就業(ye) 、促創業(ye) 、優(you) 物業(ye) ,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不返貧,增強搬遷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牢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平利縣興(xing) 辦社區工廠110家,茶園總麵積20萬(wan) 畝(mu) ,絞股藍5萬(wan) 畝(mu) ,年產(chan) 茶1.65萬(wan) 噸,培育本土電商龍頭企業(ye) 36家,17722名易地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ye) 17334人,9135戶有勞動力易地搬遷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ye) 。
“一強四好”
搬遷群眾(zhong) 找到了主心骨
剛搬進社區時,37歲的村民張申明遇到事不知道向誰求助,社區支部力量弱,有時候水管子破了,燈壞了,都要跑到鎮上找幹部,一忙就是大半天。
張申明的“煩惱”在八仙鎮八仙社區並不是新鮮事,作為(wei) 平利縣搬遷人數最多的社區,占地2.5平方公裏,2020年3月建成,安置易地搬遷群眾(zhong) 561戶2259人,建成之初,社區黨(dang) 支部麵臨(lin) 無人可選、無人可用的局麵,2021年雖然配齊了7名幹部,然而,由於(yu) 缺乏經驗,支部力量仍然較弱,發展動力不足。
針對社區情況,鎮裏選派黨(dang) 建指導員開展培訓,實施易地搬遷社區黨(dang) 組織星級管理,落實“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議事,構建區域化黨(dang) 建格局)要求,優(you) 化黨(dang) 組織活動陣地布局,紮實推進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通過星級管理,社區發展思路更清了,發展規劃更明了,我們(men) 還形成‘網格長+網格員’兩(liang) 級聯動體(ti) 係,為(wei) 群眾(zhong) 及時解決(jue) 問題90餘(yu) 件。”八仙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鄒鐠萱說。
自“十二五”以來,全縣累計搬遷群眾(zhong) 32526戶96513人,搬遷人口占全縣常住人口總數的53.3%,為(wei) 了把黨(dang) 的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勝勢,該縣探索“黨(dang) 建引領強、產(chan) 業(ye) 就業(ye) 好、配套設施好、服務保障好、社會(hui) 治理好”的“一強四好”易地搬遷社區後扶發展路子,結合綜合治理、產(chan) 業(ye) 發展以及項目建設等重點任務,把黨(dang) 建觸角延伸到樓宇網格、產(chan) 業(ye) 鏈、項目一線,讓黨(dang) 組織成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的主心骨、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
在此基礎上,實施“雙培雙帶”工程,探索專(zhuan) 職化和多途徑遴選機製配優(you) 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建設“公共服務員、就業(ye) 指導員、文化服務員、社會(hui) 治理員”組成的“四員隊伍”社區工作者,分類製定任務、責任、考核清單,及時轉接遷入黨(dang) 員黨(dang) 組織關(guan) 係,接受“雙重管理”“兩(liang) 地評議”,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三級網格管理體(ti) 係,社區黨(dang) 支部、居委會(hui) 、物業(ye) 公司服務體(ti) 係,監委會(hui) 、業(ye) 主委員會(hui) 為(wei) 主體(ti) 的監督體(ti) 係,把黨(dang) 的全麵領導貫穿到了易地搬遷社區後續扶持發展各項工作的全過程。
截至目前,全縣110個(ge) 易地搬遷安置區(點)中,單獨成立黨(dang) 組織9個(ge) 、掛靠成立黨(dang) 組織101個(ge) ,新建及改擴建黨(dang) 群服務中心30個(ge) 。
“做好易地搬遷後的幫扶工作,就是要不斷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引領力、凝聚力、號召力,讓搬遷群眾(zhong) 真正實現安居樂(le) 業(ye) ,增收致富。”縣委書(shu) 記楊軍(jun) 表示。
“五業(ye) 並舉(ju) ”
拓寬群眾(zhong) 增收路徑
“我上有94歲的母親(qin) ,下有上高中的孩子,妻子身體(ti) 又不好,都需要照顧,無法外出打工;可待在家裏吧,又沒收入。”家住平利縣廣佛鎮廣佛村安置樓的胡明安說。
正當胡明安著急的時候,鎮裏組建鄉(xiang) 村建設服務公司,他做起了泥水工,每月三四千元,在家門口有了收入。
胡明安所在的“勞務公司”是一個(ge) 新“機構”。2022年3月,平利縣在廣佛鎮試點打造全鎮13個(ge) 村(社區)占股70%,社會(hui) 企業(ye) 占股30%的混合所有製綜合服務平台平利鄉(xiang) 村建設服務公司。截至11月底,公司累計開展免費職業(ye) 技能培訓5期180人,免費職業(ye) 介紹120人,勞務派遣280人,組織季節性采茶、烤煙采收和鄉(xiang) 村建設勞務用工9563人次,幫助529人實現就業(ye) 增收190.6萬(wan) 元,人均增收3603元。
為(wei) 了讓搬遷群眾(zhong) 增收有門路,平利縣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家業(ye) 、產(chan) 業(ye) 、就業(ye) 、創業(ye) 、物業(ye) “五業(ye) 並舉(ju) ”的搬遷後扶路徑,建立完善黨(dang) 建引領易地搬遷安置社區就業(ye) 創業(ye) 機製,建設人才招聘、技能培訓、創業(ye) 指導、就業(ye) 服務等平台,對搬遷社區勞動力狀況、勞動力意願和就業(ye) 創業(ye) 情況進行精準摸排,與(yu) 縣內(nei) 外企業(ye) 建立崗位需求信息互通共享機製,常態化發布、精細化推送就業(ye) 信息,促進搬遷群眾(zhong) 多渠道務工就業(ye) 。
同時,積極鼓勵搬遷群眾(zhong) 將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村集體(ti) 、農(nong) 業(ye) 大戶或新型經營主體(ti) ,增加群眾(zhong) 收入、促進規模化農(nong) 業(ye) 發展;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和山林經濟,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製和風險防控機製,讓群眾(zhong) 深度融入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共享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
2022年,全縣組建勞務服務社會(hui) 發展組織13家,解決(jue) 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2100餘(yu) 人,搭建“信息共享、技能培訓、創業(ye) 就業(ye) ”3個(ge) 平台,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ye) 4089人,開展技能培訓2811人,提供就業(ye) 崗位5000個(ge) ,培育農(nong) 業(ye) 企業(ye) 131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44家,家庭農(nong) 場82家,落實222家市場主體(ti) 帶動搬遷戶5685戶8535人,年人均增收2200元,讓搬遷群眾(zhong) 嵌入產(chan) 業(ye) 鏈中實現穩定增收。
“易地搬遷工作要在促群眾(zhong) 發展產(chan) 業(ye) 創業(ye) 、就近就業(ye) 增收,優(you) 化社區治理等方麵持續用力,不斷增強搬遷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縣長陳華表示。
“十小工程”
實現群眾(zhong) 安居夢
入冬以後,家住老縣鎮錦屏社區的汪敏,從(cong) 社區工廠下班後常去附近的愛心菜園,割一把菠菜,扯幾個(ge) 蘿卜,拿回家一洗,一天的菜都夠了。
搬遷之前,汪敏是老縣鎮東(dong) 河村村民,住在距社區十幾公裏的大山中,初到社區,雖然迎來了新生活,同時又有了新困惑,那就是原來家有幾畝(mu) 地,吃菜不花錢,現在到社區,連根蔥都要買(mai)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平利縣從(cong) 解決(jue) 搬遷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難題入手,加快補齊易地搬遷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全麵推進“十小工程”,即“小管家”解決(jue) 管理服務水平、“小配套”解決(jue) 基礎設施短板、“小平台”解決(jue) 公共服務需求、“小庫房”解決(jue) 物資物品存放難、“小餐廳”解決(jue) 特殊群眾(zhong) 吃飯不便、“小課堂”解決(jue) 技能培訓需求、“小廳堂”解決(jue) 婚喪(sang) 嫁娶場所、“小市場”解決(jue) 購物不便、“小菜園”解決(jue) 吃菜難、“小公墓”解決(jue) 農(nong) 村殯葬難題。
暑假期間,老縣鎮錦屏社區的小課堂正式開班,為(wei) 集鎮及周邊中小學生提供暑期義(yi) 務作業(ye) 輔導,大學生誌願者們(men) 耐心地為(wei) 學生輔導功課,答疑解惑。
“我丈夫在外務工,我在社區工廠上班,家裏公婆年紀都大了,本來擔心孩子暑假作業(ye) 沒人輔導,小課堂開班後,心裏的石頭終於(yu) 落地。”學生家長張娟說。
為(wei) 增強搬遷群眾(zhong) 的歸屬感,平利縣還全麵推行“居住簿”管理模式,為(wei) 轄區內(nei) 搬遷安置群眾(zhong) 中未辦理戶口遷移的人員發放“居住簿”,載明遷出地和安置地(社區)相關(guan) 的服務工作,讓搬遷群眾(zhong) 吃下遷出地和遷入地權益雙保障的“定心丸”。
平利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寧國良告訴記者,通過“幸福家園”建設,進一步築牢了基層戰鬥堡壘,提升了基層黨(dang) 建科學化水平,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全麵建設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打牢堅實的基礎。
如今,為(wei) 居民提供創業(ye) 就業(ye) 、文明禮儀(yi) 等培訓的“小課堂”,為(wei) 居民提供兒(er) 童托管、親(qin) 情連線等服務的“小管家”等逐漸融入全縣搬遷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之中,不斷提升群眾(zhong) 生活品質,幫助他們(men) 從(cong) “安家”到“安居”轉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