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春耕備耕忙 糧食生產開局穩(堅定信心 開局起步)

發布時間:2023-02-07 15:08:00來源: 人民日報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

  中原糧倉(cang) ,春管正忙。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王莊鎮後王莊村的麥田裏,農(nong) 技員陳一品手把手給鄉(xiang) 親(qin) 們(men) 講技術:“農(nong) 時不等人,肥水跟得上,防好病蟲害,準保又是好收成。”

  南國春早,土膏正潤。海南省海口市紅旗鎮墨橋村裏奏響水稻播種“春耕曲”,無人機作業(ye) ,村民鄧育輝忙得不亦樂(le) 乎,“播種新技術,省工、節本、效率高!”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2022年,我國糧食總產(chan) 量13730.6億(yi) 斤,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麵對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生產(chan) 實現“十九連豐(feng) ”,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了。今年我國糧食生產(chan) 目標任務重點是“兩(liang) 穩兩(liang) 擴兩(liang) 提”,即穩麵積、穩產(chan) 量,擴大豆、擴油料,提單產(chan) 、提自給率。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春播糧食產(chan) 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糧食產(chan) 量占主要口糧的近四成,抓好春耕春管,是確保全年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的關(guan) 鍵。各地區各部門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好勢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正從(cong) 南向北陸續展開,冬小麥冬油菜麵積增加、長勢正常,春播糧食意向麵積穩中略增,糧油生產(chan) 和春耕備耕總體(ti) 形勢較好。

  放眼廣袤田野,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feng) 收正在孕育。

  下好“先手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勁頭足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下好“先手棋”,確保糧食生產(chan) 開局穩,各地區各部門及早謀劃全年糧食生產(chan) ,抓實各項保障措施。

  春耕備耕,農(nong) 資先行。

  連日來,黑龍江農(nong) 墾紅衛農(nong) 場統一購買(mai) 的5795噸氮、磷、鉀肥陸續運達指定地點。“質量有保證,還直接送到家門口,省心。”種植戶王立波一邊點算,一邊謀劃新一年的水稻種植。

  春耕備耕大忙時節,各地用種需求持續上漲,製種生產(chan) 線開足馬力。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ye) 各加工企業(ye) 緊盯市場抓進度,晝夜生產(chan) 水稻、玉米種子,一粒粒種子搭乘專(zhuan) 列、貨車銷往全國。

  肥料作為(wei) 糧食的“糧食”,其質量好壞,供應是否充足,直接影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跟蹤調度農(nong) 資供需情況,抓好跨區調劑調運,加強供應保障……各地區各部門組織好農(nong) 資生產(chan) 、流通、供應,確保及時到村到店到戶。

  春耕春管,服務跟上。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農(nong) 技部門組建技術小分隊,奔赴田間地頭,為(wei) 農(nong) 戶提供技術指導。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農(nong) 技員趙婕說,當前宿豫區在田小麥43萬(wan) 畝(mu) ,苗情長勢較好,一、二類苗占比超過92%,為(wei) 夏糧生產(chan) 搭好“豐(feng) 收架子”。

  進村入戶解難題。“今年小麥種了多少畝(mu) ?”“澆水打藥方便嗎?”……河南省原陽縣大賓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鵬舉(ju) 每次上門走訪,都把農(nong) 戶的春耕需求記下來,最短時間內(nei) 提供解決(jue) 方案。“鎮裏動員黨(dang) 員幹部、種糧大戶組建春耕生產(chan) 服務隊,助力老人、脫貧群眾(zhong) 春耕春管,解決(jue) 生產(chan) 後顧之憂。”

  當前,西南冬小麥進入拔節期、江淮即將返青、北方冬小麥仍在越冬,長江流域冬油菜等陸續進入現蕾抽薹期。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專(zhuan) 家製定發布小麥、油菜防凍抗旱促穩產(chan) 技術意見,啟動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大培訓;派出11個(ge) 專(zhuan) 家指導組分赴河北、江西等小麥和油菜主產(chan) 區,推動防災減災和春季田管關(guan) 鍵措施落實落地,全力以赴奪取夏季糧油豐(feng) 收。

  生產(chan) 需求,保障及時。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拖拉機奔跑調試隆隆聲、叉車穿梭轉運嘀嘀聲、設備飛速運轉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保春耕的交響樂(le) 。加快生產(chan) 、加急發運,1月份中國一拖累計向全國發運拖拉機8500餘(yu) 台,有力保障春耕需求。

  “農(nong) 行300萬(wan) 貸款真是及時雨,添置了拖拉機、插秧機,大家幹勁更足了!”一大早,廣東(dong) 省惠州市博羅縣觀音閣鎮種糧大戶彭惠華,就帶著10餘(yu) 名農(nong) 機手操作農(nong) 機下了田,翻耕土地,準備播種。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力爭(zheng) 發放春耕備耕貸款1600億(yi) 元以上,足額保障各地春耕備耕信貸需求。

  眼下,種子、肥料備充足,技術、服務到田頭,“大鐵牛”“田保姆”來幫忙……一幅人勤春來早的畫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鋪展,為(wei) 提升糧食穩定供應能力、保持物價(jia) 平穩運行打牢基礎。

  從(cong) “會(hui) 種地”到“慧種地”,科技支撐動力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農(nong) 業(ye) 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

  增產(chan) 增收,技術是關(guan) 鍵。春耕備耕一線,農(nong) 業(ye) 科技引擎蓄滿動能,良種、良機配良法,“金扁擔”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供有力支撐。

  瞄準良種,田野孕育好收成。

  篩選、分級、包衣、數粒……河北沃土種業(ye) 公司車間裏,三條生產(chan) 線同時運轉。一袋袋玉米良種經智能包裝後,由機器人碼垛搬至成品庫,再裝車運送到全國各地。

  “這些都是公司自主培育的玉米品種,‘沃玉3號’‘沃玉111’等,畝(mu) 產(chan) 達到900公斤左右,綜合抗性、適應性和穩定性優(you) 勢明顯。”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繼續加強研發創新投入,加強與(yu) 科研院校及重點企業(ye) 協作,促進“育繁推”模式高效落地。

  攥牢當家品種,擦亮農(nong) 業(ye) “芯片”。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比超過95%。從(cong) 中央到地方,國家種業(ye) 企業(ye) 陣型加快構建,打通研發和市場兩(liang) 端,不斷凝聚種業(ye) 振興(xing) 核心力量。

  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以玉米為(wei) 重點啟動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提升工程,示範推廣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耐密品種,力爭(zheng) 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明顯提升,其中玉米示範田畝(mu) 產(chan) 提高100公斤以上。

  良機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今年返青施肥有新‘神器’!”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贛榆區昭金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胡團說,過去用高地隙植保機撒肥,有時難免壓到作物,今年新購置的農(nong) 業(ye) 無人機,比普通機型增加一項施肥功能,強度高、作業(ye) 穩,一次能裝載50公斤肥料,搭配螺旋流道甩盤,撒播更均勻流暢。

  “小麥種肥同播,去年底,3天就播完480畝(mu) 地。”今年,胡團計劃添置北鬥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期待智慧“鐵牛”在田野裏大顯身手。

  農(nong) 機一響,種地不慌。當前,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24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油菜移栽機等過去的短板機具成功量產(chan) 。天上飛,地上跑,越來越多高科技農(nong) 機裝備駐紮田間,“會(hui) 種地”變身“慧種地”,對糧食增產(chan) 貢獻率顯著提升。

  良法配套,種糧收獲好效益。

  165.1公斤!去年山東(dong) 省禹城市複合種植大豆畝(mu) 產(chan) 創出高產(chan) 紀錄。在全國,首次大麵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成果喜人,推動我國大豆自給率提升3個(ge) 百分點。

  “上一季,俺家560畝(mu) 地基本實現‘玉米不減產(chan) ,大豆算白撿’,每畝(mu) 增收300元左右,今年肯定接著幹!”春節一過,禹城市莒鎮李尚武村糧食大戶吳多霞忙著谘詢農(nong) 技人員,爭(zheng) 取田裏多生“金豆豆”。

  “玉米大豆同播,要克服不少技術難題。”禹城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李成強介紹,通過與(yu) 農(nong) 業(ye) 院校密切合作,專(zhuan) 家團隊手把手幫助農(nong) 民突破“選良種、擴間距、縮株距”三道核心技術關(guan) 。新春伊始,全市組織13支科技服務隊、79名農(nong) 技員對接種植大戶,確保技術直通田間。

  科技沉下去,效益提上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今年將集成推廣一批高產(chan) 增產(chan) 技術模式,加大大豆種植支持力度,加力推進技術裝備研發應用,爭(zheng) 取高產(chan) 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丘陵山區適用機械等短板技術盡快取得突破。

  硬措施落地,產(chan) 能根基夯得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春回大地,田管忙。在安徽省蒙城縣楚村鎮楚店村的麥田裏,農(nong) 機手駕駛著自走式小麥施肥機,在田間追施返青肥,鄰近的麥田,兩(liang) 架植保無人機在噴施除草劑。

  “今年種的小麥麵積超過1300畝(mu) ,眼下長勢好於(yu) 去年,一畝(mu) 地多收100斤沒問題。”蒙城縣金粒源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楚殿民說,“加上優(you) 質優(you) 價(jia) ,今年增收估計得有20萬(wan) 元。”蒙城全縣小麥種植麵積195.56萬(wan) 畝(mu) ,比上年擴種了1.76萬(wan) 畝(mu) 。

  糧食生產(chan) 穩字當頭,核心就是穩麵積、穩產(chan) 量,確保產(chan) 得出、供得上。2023年,我國明確啟動實施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將確保糧食麵積穩定在17.7億(yi) 畝(mu) 以上、糧食產(chan) 量繼續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提升耕地質量,穩住糧食產(chan) 能基礎。

  大年初九,陝西省渭南市東(dong) 雷抽黃灌區高標準農(nong) 田裏,胡建科頂著寒風整理田埂,為(wei) 春灌做準備。“今年種了9畝(mu) 小麥,冬灌已經澆了一水,春灌澆水加追肥,5月底開鐮收割,產(chan) 量肯定能超過去年。”胡建科眉眼帶笑地說,“耕地實施改造後,渠道變直了,澆一畝(mu) 小麥水費省了不少,還省了人工費。灌溉方便又及時,有點旱情咱也不怕了!”

  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旱能澆、澇能排,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後,農(nong) 田新氣象給種糧帶來好前景。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如期實現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累計建設目標,建成後的高標準農(nong) 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ge) 等級,畝(mu) 均糧食產(chan) 能增加10%—20%。

  今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讓“一季千斤、兩(liang) 季噸糧”在更多地方成為(wei) 現實。

  惠農(nong) 政策到戶,糧農(nong) 吃下“定心丸”。

  清早,四川省旺蒼縣三江鎮三江村種植大戶何永超就拿著輸水管道,給田裏的油菜補水。“前期有點旱,多虧(kui) 補水及時,現在長勢不錯,過兩(liang) 天再打些除草劑,增產(chan) 有望!”

  何永超去年種了10畝(mu) 油菜,今年擴種到60多畝(mu) 。“支持政策好,咱信心就足!”旺蒼縣連續多年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項目,對項目區內(nei) 油菜種植農(nong) 戶給予每畝(mu) 150元補貼。“今年菜籽收購價(jia) 每公斤漲了3角,效益越來越好。”何永超說。

  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不斷健全。2022年,穩定和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補助、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玉米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稻穀補貼等政策,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範圍,三次向實際種糧農(nong) 民合計發放400億(yi) 元一次性補貼……有效調動種糧農(nong) 民積極性。

  今年,種糧農(nong) 民還將收獲政策“大禮包”:落實最低收購價(jia) 、生產(chan) 者補貼;加大對大豆種植支持力度,繼續實施小麥“一噴三防”補助全覆蓋,提早下撥病蟲害防控資金,實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補助。日前,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轉移支付2115億(yi) 元,鼓勵農(nong) 民做好春耕備耕,讓農(nong) 民種糧有奔頭。

  堅定信心,鉚足幹勁。從(cong) 東(dong) 北平原到江淮大地,從(cong) 塞上江南到天府糧倉(cang) ,億(yi) 萬(wan) 農(nong) 民辛勤耕耘,揮灑汗水,紮實推進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讓農(nong) 業(ye) 根基更穩,讓飯碗端得更牢。

  (本報記者朱雋、常欽、鬱靜嫻、李曉晴、遊儀(y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