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耕”新丨春回大地 春耕裏的“數字產業”
春來中國,萬(wan) 象更新。眼下,全國春耕備耕工作陸續展開。“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穀滿倉(cang) 。”每一場收獲,都離不開春日裏的辛勤耕種。
春耕裏的“數字麥田”
如今,科技正在成為(wei) 夯實我國糧食產(chan) 能基礎的重要支撐。如果說科技在現代工業(ye) 中的一大集中體(ti) 現是芯片,那麽(me) 小小的種子便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芯片”。來看一個(ge) 短片,去看看現在這個(ge) 時節,育種基地裏是怎麽(me) 生產(chan) 這些現代農(nong) 業(ye) “芯片”的。
1畝(mu) 地,有多大?666.67平方米,差不多相當於(yu) 1.6個(ge) 標準籃球場。1畝(mu) 地,能育多少種?在海南南繁國家育種實驗室、在河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試驗基地,1畝(mu) 地可以繁育十幾個(ge) 到上百個(ge) 新品種。
立春過後,農(nong) 戶們(men) 開始忙碌著追肥澆水,而河南省農(nong) 科院這1畝(mu) 地的種子試驗田裏,新品種正在誕生。
總台央視記者 蔣樹林:新品種在哪兒(er) ?來看我身旁這個(ge) 隻有數字編碼,還沒有中文標識的試驗品種,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新品種。用一句形象比喻,它們(men) 現在還在學習(xi) 中,等待畢業(ye) 入列。這是因為(wei) 它們(men) 的長輩和師兄,也就是我們(men) 現在大田裏主推的品種,個(ge) 個(ge) 都是實力超群。
河南省小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專(zhuan) 家 河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 雷振生:新品種的表現隻有超過它們(men) 的前輩,超過它們(men) 的大師兄才能夠順利畢業(ye) ,可以說小小的種子為(wei) 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大的貢獻。
在這1畝(mu) 地裏,眾(zhong) 多實力超群的種子組成了一個(ge) 明星家族:其中“百農(nong) 207”自2018年以來,連續3年蟬聯全國推廣麵積第一,累計推廣麵積超1億(yi) 畝(mu) ;“鄭麥379”是目前黃淮南片麥區種植麵積最大的優(you) 質強筋品種;“鄭麥136”經受住了近年來多種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考驗,有望成為(wei) 新一代主導品種。
河南省小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首席專(zhuan) 家 河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 雷振生:這塊兒(er) 麥田可不簡單,它不光繁育種子,而且收獲科技成果。就這一塊麥田,我們(men) 曾經出過兩(liang) 個(ge)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於(yu) 我們(men) 的品種在不斷改良,因此目前生產(chan) 上主栽的一些品種都具有高產(chan) 、穩產(chan) 性好、綜合抗力能力強這麽(me) 一種特點。
就在這1畝(mu) 地旁邊,還有大大小小多個(ge) 糧食作物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的試驗田,種業(ye) 創新的版圖正在擴大。圍繞種子芯片這一重大課題,國家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神農(nong) 種業(ye) 實驗室以及河南省新鄉(xiang) 市打造的中原農(nong) 穀已經長成。小麥育種邁入生物育種、分子育種與(yu) 常規育種相結合的階段。一批優(you) 質專(zhuan) 用小麥品種正在加速培育,夯實糧食產(chan) 能基礎。
“數字鬧鍾”帶來的養(yang) 魚新體(ti) 驗
萬(wan) 象“耕”新,不隻體(ti) 現在糧食作物上。這個(ge) 春天,更多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融合了數字技術,有了全新麵貌。安徽潁上縣地處淮河之濱,漁業(ye) 發達,隨著淮河重點水域禁捕,靠水吃水的老路走不通了。然而這裏的漁民們(men) 卻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
這是安徽省潁上縣郭彭村的新春第一網魚,400多條鱸魚被一位客戶包圓了,每斤比市場價(jia) 還高出3.5元。
客戶 程慶輝:今天上班,我們(men) 來跟他定一下,今年後期長期合作。我們(men) 就要用鮮嫩的魚,貴一點我們(men) 也要用。
大棚種蔬菜常見,但是“大棚養(yang) 魚”卻是個(ge) 新鮮事兒(er) 。這就是潁上縣黃橋鎮從(cong) 去年8月底才建成投產(chan) 的智慧漁場。和傳(chuan) 統的水麵圍網養(yang) 魚相比,這種養(yang) 在陸地上、養(yang) 在大棚裏的魚,用了不少高科技。
潁上縣黃橋鎮郭彭村智慧漁場負責人 郭行義(yi) :每個(ge) 箱子裏都配一個(ge) 傳(chuan) 感器,如果是綠燈證明氧氣含量是正常的,如果是紅燈亮了,證明氧氣就有問題,我在手機上麵都可以實時看見。
養(yang) 魚箱上的傳(chuan) 感器,老郭把它叫做“數字鬧鍾”。沒有裝上這些設備之前,網箱養(yang) 魚是個(ge) 苦差事,晚上要經常起來查看是否缺氧。而現在,含氧量監測有數字鬧鍾接手,並自動決(jue) 策處置,魚的質量和產(chan) 量大幅提高。
潁上縣黃橋鎮郭彭村智慧漁場技術員 董德水:我們(men) 通過這個(ge) 數據平台,能夠隨時掌握我們(men) 整個(ge) 項目魚的生產(chan) 狀況,魚的水質的情況都可以隨時進行掌握。
這個(ge) 漁場占地6.5畝(mu) ,有80個(ge) 養(yang) 殖箱體(ti) ,一個(ge) 養(yang) 殖箱就相當於(yu) 2.5畝(mu) 精養(yang) 魚塘水麵的養(yang) 殖量。如今每天都有3000斤鮮魚從(cong) 這裏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潁上縣黃橋鎮黨(dang) 委書(shu) 記 劉國東(dong) :一開始我們(men) 不是80個(ge) 箱子,實際一開始就四個(ge) 箱子,四個(ge) 箱子先養(yang) ,養(yang) 過以後讓他們(men) 來看,有效益,立即加大養(yang) 殖量,變化就大了,現在很多村都要往這裏麵投。
現在,漁場旺季每天都需要50多名工人,全部來自當地村民。
潁上縣黃橋鎮郭彭村智慧漁場負責人 郭行義(yi) :禁捕以來,好多漁民就沒有事情做了,我們(men) 智慧漁場就需要他們(men) 這些會(hui) 捕魚,會(hui) 撈魚的工人,轉化為(wei) 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工人,既解決(jue) 了我們(men) 工廠的用工問題,又解決(jue) 了他們(men) 就近就業(ye) 問題。
“數字工友”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打開全新空間
數字技術讓莊稼有了新的種法、魚兒(er) 有了新的養(yang) 法,更深度參與(yu) 到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塑造當中。通過數字耳標等方式,還解決(jue) 了以往畜牧養(yang) 殖企業(ye) 在辦理信貸抵押時,占資產(chan) 大頭的生物活體(ti) “確權難抵押難”的問題,暢通了資金鏈,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注入更多活力。
養(yang) 牛不見牛,全靠“數字工友”。新的一年,山東(dong) 省萊西市這家奶牛養(yang) 殖企業(ye) ,用上了剛升級改造的智慧養(yang) 殖管理係統,偌大的養(yang) 殖場看不到一個(ge) 工人,依托數字技術,從(cong) 喂食、測量體(ti) 溫、通風、噴淋直到產(chan) 奶都實現了無人化。然而在企業(ye) 負責人王義(yi) 堅心裏,這樣的數字化改造還不夠完美,他們(men) 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遇到了融資難題。
青島荷斯坦奶牛養(yang) 殖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義(yi) 堅:可能奶牛的價(jia) 值要占我們(men) 企業(ye) 總資產(chan) 的70%-80%左右。像銀行傳(chuan) 統的信貸業(ye) 務主要還是做這種不動產(chan) 的抵押,奶牛生物資產(chan) ,銀行會(hui) 考慮到可能資產(chan) 不大好監管,所以很少有銀行願意做這種動產(chan) 的抵押。
如何破解活體(ti) 抵押難題,當地政府看準了數字轉型浪潮,推動銀行和互聯網企業(ye) 合作,他們(men) 給每一個(ge) 奶牛都安裝了數字耳標,耳標上的芯片可對奶牛的體(ti) 溫、活躍度、運動量等生命特征進行多維監控,形成數字化標識傳(chuan) 送到銀行終端。
興(xing) 業(ye) 銀行萊西支行業(ye) 務部經理 許豔霞:我們(men) 就能夠知道咱們(men) 的牛是在我們(men) 的牛場正常在這產(chan) 奶,從(cong) 而達到我們(men) 對你們(men) 的生產(chan) 經營的一個(ge) 把控程度,我們(men) 就可以通過銀行授信。
至此,一座數字牧場完成了搭建,“數字工友”讓養(yang) 殖更精細規範,也破解了貸款難題,讓養(yang) 殖企業(ye) 的長久發展有動力、有底氣。如今,僅(jin) 在山東(dong) 就已建設了93家智慧畜牧業(ye) 示範應用基地、42家智慧牧場。
青島荷斯坦奶牛養(yang) 殖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義(yi) 堅:家鄉(xiang) 新遇,遇到的是我們(men) 越來越多的奶牛養(yang) 殖企業(ye) 實現了數字化、標準化,這些變化帶來的是整個(ge) 畜牧養(yang) 殖業(ye) 質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大大促進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和農(nong) 民增收,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更多活力。
開啟水上春耕
蟹農(nong) 投放蟹苗忙
這兩(liang) 天,地處鄱陽湖畔的江西鄱陽縣的蟹農(nong) 們(men) ,早早地開啟水上春耕,鄉(xiang) 野阡陌間一派蟹苗投放的繁忙景象。
在鄱陽縣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千畝(mu) 蟹塘裏,工人們(men) 正搶抓節氣,對蟹苗進行公母分類後,再分塘投放。
鄱陽縣特種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負責人 張春鳳:公的和母的成熟相差有半個(ge) 月至二十天,第一把母的老一點的先上市場,公的還沒有成熟的時候就等二十天,半個(ge) 月以後再上市場。
據了解,從(cong) 正月初九開始,蟹農(nong) 們(men) 就開始忙著水上春耕了。目前,蟹苗投放已接近尾聲。鄱陽縣大閘蟹養(yang) 殖麵積達到6萬(wan) 畝(mu) ,產(chan) 值超過1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