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市暖花先知——從“亞洲花都”交易大數據看消費加速回暖
新華社昆明2月9日電(記者趙珮然、楊靜)姹紫嫣紅的鮮花、嬌翠欲滴的盆栽……在雲(yun) 南省昆明市呈貢區的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二代”華人用手機直播市場內(nei) 花卉的情況,並與(yu) 國外客商對接花卉進出口事宜。
位於(yu) 滇池東(dong) 岸的鬥南花卉市場,素有“亞(ya) 洲花都”之稱,是亞(ya) 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被譽為(wei) 我國花卉的“市場風向標”和“價(jia) 格晴雨表”,鮮切花從(cong) 這裏通過航空、冷鏈運輸等方式銷往國內(nei) 各地及日本、泰國、越南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今年元旦到元宵節期間,位於(yu) 鬥南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交易量不斷走高,迎來鮮花消費熱,單頭玫瑰等品類價(jia) 格超過了2019年同期水平。
華人從(cong) 2012年便開始從(cong) 事花卉進出口貿易。“這得益於(yu) 父親(qin) 的影響。”華人說,二十世紀80年代,他的父親(qin) 成為(wei) 當地最早的一批花農(nong) 之一,自此之後家人便和花卉結下不解之緣。
“東(dong) 南亞(ya) 對盆栽、鮮花的需求量比較大,我們(men) 能提供穩定供應。”華人說,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他感到市場正逐步轉暖,2022年他進口了約100萬(wan) 株蘭(lan) 花苗,培育好的蘭(lan) 花已經陸續上市。
鬥南國際花卉產(chan) 業(ye) 園區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顧朝飛說,春節期間,鬥南花卉市場鮮切花交易量約7756萬(wan) 枝,交易額超過1億(yi) 元,市場日均遊客量超2萬(wan) 人次;昆明國際花拍中心春節期間拍賣交易總量達1160萬(wan) 枝。
在昆明國際花拍中心的拍賣大廳,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根據屏幕上顯示的鮮花品種、等級、價(jia) 格等情況,快速判斷是否搶拍,待整場拍賣結束後,拍到的鮮花就會(hui) 進入打包環節,隨即裝車發送至各地。
“節後的婚慶、開業(ye) 慶典活動持續拉動市場行情,即將到來的情人節也將帶動市場行情攀上新高峰。”昆明國際花拍中心拍賣師李茜說,中心今年1月24日開市以來,平均每日交易量300餘(yu) 萬(wan) 枝,成交率達94%,交易均價(jia) 達到每枝2.4元,市場行情穩中向好,價(jia) 格指數持續上行。
在昆明國際花拍中心的“候花區”,一輛輛裝滿鮮花的台車有序移動。李茜介紹,今年以來鮮花消費旺盛,其中複古色係、紅色係、粉色係等品類受到市場追捧。國內(nei) 鮮花消費增長的同時,東(dong) 南亞(ya) 市場需求也十分旺盛。
昆明國際花拍中心的鮮切花價(jia) 格指數顯示,今年的價(jia) 格指數最高點位已突破598點,超過了2020年1月的440點。“不論是從(cong) 貨量還是價(jia) 格,我們(men) 都可以看出市場整體(ti) 行情已有明顯恢複。”李茜說。
鬥南花卉市場的對手交易市場內(nei) 同樣人頭攢動,除了本地居民消費熱情不減,不時能看到拖著行李箱來逛花市的遊客。年前還擔心鮮花不好賣的花商張挎平現在信心滿滿,不到下午4點,頭天的備貨已經賣出一半。
鬥南花卉市場的物流體(ti) 係也不斷提速,從(cong) 過去單一的公路運輸向航空運輸、高鐵運輸等方式轉變。雲(yun) 南順豐(feng) 速運有限公司結合大數據預測和客戶調研,還啟動了鮮花預約、送花上門等服務。電商的發展,特別是微信小程序和直播,也極大地帶動了生活類用花市場,使鮮花成為(wei) 日常消費品。
“我的花有四分之一都是在網上賣。”張挎平說,上海、南京、廣州的一些熟客現在采取“訂閱製”購花的方式,每月的“訂閱費”在100元至200元不等,她會(hui) 根據客戶的喜好進行搭配,通過空運將鮮花送達客戶手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