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國發展具備長期穩定環境——新征程上滿懷信心開新局展新貌係列述評之七

發布時間:2023-02-13 14:51:00來源: 光明日報

  2月7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hui) 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開辟了廣闊前景。”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濟社會(hui)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複雜多變,都難以動搖中國經濟社會(hui) 的穩定發展。

  中國的“兩(liang) 大奇跡”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社會(hui) 長期穩定保證了我們(men) 可以聚精會(hui) 神搞建設,為(wei) 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經濟快速增長使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共享改革發展紅利,為(wei) 社會(hui) 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鐵飛馳穿梭,景區遊人如織,國內(nei) 出遊超3億(yi) 人次;影院場次爆滿,春節檔電影票房突破67億(yi) 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ye) 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6.8%……剛剛過去的兔年春節,向世界展現了一個(ge) 安定美好、充滿生機的中國。

  各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蓬勃興(xing) 起,沿海地區踴躍創新,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dong) 北振興(xing) 蓄勢待發,邊疆地區興(xing) 邊富民……神州大地充滿躍動的活力,為(wei) 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

  繁華街區、城市廣場、醫療機構、車站碼頭等重點部位和場所秩序井然,強化景區治安秩序維護和安全隱患排查,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食藥環”等各類突出違法犯罪的嚴(yan) 打高壓態勢……中國社會(hui) 治安秩序良好,百姓過了一個(ge) 祥和年。

  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長期穩定,顯得尤為(wei) 可貴。

  美國權威民調機構蓋洛普發布的《2021年全球法律與(yu) 秩序報告》顯示,根據居民對當地警察信心、對自身安全感受以及盜竊、人身傷(shang) 害或搶劫案件發生率等指標綜合評價(jia) ,中國得分高達93,位列全球第二,並連續三年上升,國際社會(hui) 普遍認為(wei) 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麵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底氣所在。隻要我們(men) 不斷增加攻堅克難的戰略定力和信心勇氣,中國必將鞏固和續寫(xie) 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人民更為(wei) 安居樂(le) 業(ye)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補齊民生保障短板、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作為(wei) 社會(hui) 建設的緊迫任務,不斷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wei) 重點的社會(hui) 建設,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

  2012年至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6%;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yi) 人,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超10億(yi) 人,形成全球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網。新時代十年,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300萬(wan) 人以上;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wan) 套,改造農(nong) 村危房2400多萬(wan) 戶;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更新幅度超過70%,高職學校招生人數接近翻倍……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提出的人類發展指數,以“預期壽命”“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總收入”等指標來衡量,更加側(ce) 重人們(men) 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獲得感。2020年和2021年,全球人類發展指數連續兩(liang) 年出現有記錄以來的下降,而2021年中國在這一指數的排行榜上較2019年提升了6位。

  一係列重大政策舉(ju) 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我們(men) 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zheng) 史上的中國奇跡。應對世紀疫情是一場關(guan) 乎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大戰大考。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

  我們(men) 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創造了彪炳史冊(ce) 的“脫貧奇跡”: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wan) 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

  夯實“中國之治”基石,社會(hui) 更加安定有序——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在社會(hui) 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nei) 部矛盾機製,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暢通和規範群眾(zhong) 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健全城鄉(xiang) 社區治理體(ti) 係……

  當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經驗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不斷湧現,以“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為(wei) 特色的基層治理讓社會(hui) 更加安定有序。

  年初,遼寧沈陽市蘇家屯區葵花社區的居民活動小廣場上,一張公示板格外醒目:10名社區幹部、22名樓院黨(dang) 小組組長、107名黨(dang) 員中心戶的聯係方式清晰在列。社區居民一出家門就能看到這些信息。

  沈陽開展“黨(dang) 派我來的”行動,推動基層治理。全市以300戶為(wei) 單位,將城區劃出14265個(ge) 網格。黨(dang) 支部建在了網格上、樓院裏,居民看得見黨(dang) 旗,找得到黨(dang) 員,辦得成難事,切實感受到黨(dang) 始終在自己身邊。

  隨著直播、外賣等新業(ye) 態興(xing) 起,城市中多了許多新就業(ye) 群體(ti) 忙碌的身影。保護這一群體(ti) 權益,更好滿足其需求,幫助他們(men) 融入社區是各地持續探索的課題。山東(dong) 省濟寧市梁山縣等地堅持以基層黨(dang) 建統籌行業(ye) 資源,以暖心服務為(wei) 抓手,引導新就業(ye) 群體(ti) 融入基層治理。

  “群英斷是非”“社區議事廳”“茶館會(hui) 議室”……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wei) 依歸,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積極探索社會(hui) 基層治理經驗,“中國之治”基石得以不斷夯實,社會(hui) 更加安定有序。

  統籌發展和安全,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發展和安全,如一體(ti) 之兩(liang) 翼、驅動之雙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受新冠疫情和烏(wu) 克蘭(lan) 危機影響,全球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國內(nei) 保供穩價(jia) 壓力增大。

  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轉移支付2115億(yi) 元,開展十大主要糧食和畜禽育種攻關(guan) ,不誤農(nong) 時抓好春耕備耕,提升糧食穩定供應能力;西氣東(dong) 輸四線工程開工建設,中國海油勘探發現我國首個(ge) 深水深層大氣田,西南地區首個(ge) 特高壓交流工程國家電網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各地各部門繃緊糧食和能源安全之弦,綜合施策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價(jia) 格平穩。

  保障港口、站場等集疏運正常運行,打通貨運物流梗阻;建立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企業(ye) “白名單”製度,確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加強監測調度和供需對接,穩定大宗商品、關(guan) 鍵零部件價(jia) 格……一係列政策措施次第出台,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

  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我國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來之不易、尤為(wei) 重要。打好化險為(wei) 夷、化危為(wei) 機的戰略主動戰,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停步,維護高水平安全不放鬆,我們(men) 就能贏得優(you) 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新的征程上,無論外部環境的變化如何複雜,無論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如何艱巨,擁有長期穩定社會(hui) 環境的中國,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開新局、展新貌,續寫(xie) 中國發展的新奇跡。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記者葉昊鳴、嚴(yan) 賦憬、馮(feng) 歆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