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中國,實現更大發展
近年來,中國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吸引了一批國外中小企業(ye) 來華投資興(xing) 業(ye) 。不少接受采訪的企業(ye) 管理人員表示,開放的營商環境、強大的經濟韌性和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讓他們(men) 對在中國實現更大發展充滿信心。
德國機床附件公司——
“中國高質量發展增強對外企吸引力”
本報記者 姚雪青
“今年首月,我們(men) 在中國國內(nei) 的訂單增長了27%,國外訂單增長了34%,呈現出供銷兩(liang) 旺的好勢頭。”德國德納泰克集團亞(ya) 洲區銷售副總裁萊爾·希爾德布蘭(lan) 德興(xing) 奮地告訴記者。春節剛過,德納泰克的子公司——無錫托達康機床附件有限公司的機械加工車間裏就已一片忙碌。測量、鑽孔、裁切……高品質的刮屑板、XY軸防護係統、風琴護罩等產(chan) 品生產(chan) 有條不紊。
托達康為(wei) 全德資企業(ye) ,於(yu) 2007年落戶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是德納泰克集團在華投產(chan) 的唯一企業(ye) 。產(chan) 品除供應中聯重科、山東(dong) 臨(lin) 工等中國國內(nei) 大型企業(ye) 外,還大量出口歐美市場,采購者不乏德瑪吉等全球一線工業(ye) 製造商。“德國技術的先進性,‘鏈’上中國製造的精密度,讓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ye) 成為(wei) 我們(men) 的客戶。”希爾德布蘭(lan) 德說。
機床被稱為(wei) “工業(ye) 母機”,在生產(chan) 中金屬雜屑多、溫度高、粉塵密。如果內(nei) 防護設備標準不夠高,會(hui) 導致工作壽命縮短,生產(chan) 效率降低等問題。“托達康的拳頭產(chan) 品正是為(wei) 機床生產(chan) 內(nei) 防護的‘金鍾罩’。”希爾德布蘭(lan) 德介紹,“我們(men) 使用新能源材料,研磨顆粒十分細小,對精密加工要求非常高。普通保護設備兩(liang) 個(ge) 月就需更換,我們(men) 的設備能堅持一年。”
希爾德布蘭(lan) 德認為(wei) ,托達康機床附件產(chan) 品質量高、保護性強,與(yu) 中國產(chan) 業(ye) 工人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每當一項新技術的資料從(cong) 德國傳(chuan) 到濱湖區的生產(chan) 車間,我都會(hui) 看到他們(men) 和技術專(zhuan) 員一起鑽研的場景。”他說,在智慧化機械設備與(yu) 經驗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工人通力合作下,托達康已具備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開發製造各種非標產(chan) 品的能力。
希爾德布蘭(lan) 德表示,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完整、交通物流方便、營商環境友好、政策扶持全麵,讓他們(men) 愈加看好在中國的發展前景。近期,托達康趕工生產(chan) 一家工程車輛製造企業(ye) 急需的金屬拖鏈,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證。憑借太湖灣科創帶沿線豐(feng) 富的原材料采購資源和長三角便利的運輸條件,一卷卷鋼卷拉進廠區,經過衝(chong) 壓組裝加工程序並完成校正和性能調試,托達康僅(jin) 用10天就將產(chan) 品送到客戶手中,較常規周期縮短一半。
“15年前,中國豐(feng) 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外資優(you) 惠政策,是我們(men) 投產(chan) 落戶的最大吸引力。發展至今,中國的製造能力持續提升,則讓我們(men) 的黏性越來越高。”希爾德布蘭(lan) 德介紹,依托長三角便利的港口、鐵路、航空等優(you) 勢,托達康已經實現供應鏈本土化,目前70%以上的原料來源於(yu) 無錫及周邊地區,研發設計近年來也逐漸向無錫傾(qing) 斜,“在中國設廠是十分正確的選擇,中國高質量發展增強對外企吸引力,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給予我們(men) 更多信心!”
以色列幹細胞醫學公司——
“我們(men) 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
本報記者 王永戰
“我們(men) 看好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我們(men) 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以色列幹細胞醫學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埃胡德·馬洛姆表示,細胞療法近年來在中國興(xing) 起,隨著政府對幹細胞領域科學研究經費的增加,許多研究都取得了進展。中國的大型製藥公司都意識到了細胞療法的潛力,開始與(yu) 外國公司合作,開發針對多種適應症的細胞療法,給他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馬洛姆擁有以色列理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學士學位,是幹細胞開發和相關(guan) 藥物研究方麵的專(zhuan) 家,在生命科學領域擁有超過40年的高級管理和運營經驗。他先後擔任梯瓦製藥公司兩(liang) 個(ge) 部門的副總裁,還曾任馬克特信阿甘公司首席執行官,現在是幹細胞醫學和馬龍製藥兩(liang) 家公司的負責人。
“幹細胞醫學公司成立於(yu) 10年前,專(zhuan) 注於(yu) 使用細胞技術治療神經方麵的適應症。”馬洛姆說,公司的主要產(chan) 品是用單純外泌體(ti) 和載藥外泌體(ti) 治療自閉症,用抗骨形態發生蛋白小分子促進髓鞘再生,治療複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作為(wei) 政府批準的生物技術公司,幹細胞醫學公司在以色列享有稅收優(you) 惠和政府撥款。馬龍製藥則致力於(yu) 開發用於(yu) 治療神經性疼痛和癲癇的緩釋普瑞巴林等藥物,主打產(chan) 品是用於(yu) 治療複發型多發性硬化症的醋酸格拉替雷長效緩釋注射劑。
“我們(men) 與(yu) 中國擁有良好的合作。”馬洛姆介紹,馬龍製藥在南京擁有當地員工和設施,已與(yu) 中國大型製藥公司簽訂協議開展合作。幹細胞醫學公司的外泌體(ti) 細胞項目也即將入駐成都以色列科技創新中心,並在後者的牽線下,於(yu) 2022年與(yu) 成都拜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對接合作意向。三方已通過線上會(hui) 談討論了幾個(ge) 主要產(chan) 品的合作方式,以及未來進一步投資合作的可能性。“中方合作夥(huo) 伴的知識和能力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馬洛姆說。
馬洛姆堅信,現在正是投資和推動細胞治療產(chan) 品在中國發展的正確時機。有了馬龍製藥在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幹細胞醫學公司也將與(yu) 更多中國公司開展合作,共同為(wei) 人類生命健康謀求福祉。“我們(men) 正尋求與(yu) 更多的中國企業(ye) 進行投資合作,推動公司產(chan) 品進入臨(lin) 床試驗階段。”馬洛姆介紹,中國許多公司已經顯示出對投資幹細胞醫學公司處於(yu) 臨(lin) 床試驗Ⅰ期和Ⅱ期產(chan) 品的興(xing) 趣,“我非常期待盡快再次訪問中國,和新的合作夥(huo) 伴和投資者見麵。”
新加坡“芯片全科醫院”——
“中國市場綜合優(you) 勢吸引我們(men) 緊密合作”
本報記者 劉 慧
“事實證明,我們(men) 落戶蘇州工業(ye) 園區,是非常正確的選擇。”新加坡勝科納米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曉旻介紹,公司在中國已經連續7年實現業(ye) 務營收的大幅增長。2022年,勝科納米全球總部大樓在蘇州工業(ye) 園區奠基。此外,公司在南京和福建也建設了大型檢測分析實驗室,今年華南和華北區域還將同時建成兩(liang) 家實體(ti) 實驗室。
勝科納米於(yu) 200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聚焦電子及半導體(ti) 領域,提供一站式材料分析、失效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服務的“芯片全科醫院”。走進勝科納米的分析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對芯片進行仿真模擬實驗。對於(yu) 出現信號檢測錯誤的異常芯片,工作人員及時進行失效點定位,並結合芯片的原始設計情況判斷芯片失效的機理,製定糾正和改進措施。“如果把一個(ge) 晶體(ti) 管比作一隻螞蟻,那麽(me) 這樣一顆芯片的麵積甚至會(hui) 超過一個(ge) 足球場。我們(men) 的工作之一,就是在這個(ge) ‘足球場’上找到那隻‘生病的螞蟻’,同時找出病因,最大程度保證芯片製造的高成品率。”李曉旻說。
2012年,李曉旻跟隨新加坡—江蘇合作理事會(hui) 來到了蘇州工業(ye) 園區,“這裏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生態、科創氛圍都很好,辦事效率也很高。”考察後,他決(jue) 定將勝科納米落戶於(yu) 此。蘇州工業(ye) 園區也為(wei) 勝科納米在中國的發展積極提供幫助。比如,公司在芯片生產(chan) 中需要用到精密儀(yi) 器,工作環境對振動、磁場等要求很高,工作場所必須遠離地鐵、高壓電、高架橋等公共設施,就連地下停車場都不能有。園區協助公司找到了合適的廠房,讓勝科納米的儀(yi) 器得以平穩運行。隨後的10多年裏,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帶動下,勝科納米在中國開拓出一片廣闊市場。
“中國市場綜合優(you) 勢吸引我們(men) 緊密合作。”李曉旻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十足,在市場潛力、工業(ye) 體(ti) 係、基礎設施、營商環境等方麵具有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不斷推動相關(guan) 行業(ye) 發展。這不僅(jin) 為(wei) 勝科納米提供了投資興(xing) 業(ye) 的沃土,也為(wei) 公司同國際企業(ye) 合作搭建了平台。李曉旻介紹,勝科納米與(yu) 美國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公司賽默飛就將此前的合作延續到了中國。2021年,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上,勝科納米(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賽默飛世爾中國區分析儀(yi) 器集團等多家公司建立了“蘇州勝科半導體(ti) 分析測試平台”,旨在共同助力納米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中小企業(ye) 和初創科技公司提供更好服務。
“未來,我們(men) 希望在這個(ge) 領域同中國進行緊密的合作,繼續分享中國龐大市場的發展機遇。”李曉旻說。
意大利汽車和工業(ye) 設計公司——
“我們(men) 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
本報記者 謝亞(ya) 宏
“進入中國近30年來,我們(men) 在見證中國經濟和中國汽車行業(ye) 不斷發展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成長。”意大利賓尼法利納公司銷售與(yu) 市場高級副總裁朱塞沛·博諾羅說,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與(yu) 中國企業(ye) 合作,和中國市場、中國夥(huo) 伴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賓尼法利納成立於(yu) 1930年,是意大利久負盛名的汽車和工業(ye) 設計公司,曾為(wei) 多個(ge) 國際汽車品牌設計和製造1200多種車型和車身,獲得了市場和業(ye) 界的認可。據博諾羅介紹,賓尼法利納從(cong) 創立開始就一直注重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在上世紀60年代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並在全球率先設計了針對汽車車身的全尺寸風洞。此後,公司還逐漸涉及整車製造和其他產(chan) 品的設計業(ye) 務,並將汽車領域積累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其他產(chan) 品設計領域。
1996年,賓尼法利納成為(wei) 第一家為(wei) 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設計服務的意大利公司,之後又與(yu) 奇瑞、華晨、東(dong) 南等中國汽車廠商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博諾羅表示,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廠商對車輛的設計要求從(cong) 偏重實用性轉向了舒適和美觀,審美品位也在不斷提高。“這也激勵我們(men) 不斷提升水平,設計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chan) 品。”他說。
2010年起,賓尼法利納先後在上海和深圳建立了設計中心,並在寧波等地設立辦事處,專(zhuan) 門為(wei) 中國客戶提供在地服務。“中國是公司第三個(ge) 設立分支機構的海外國家,我們(men) 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的發展機遇。”賓尼法利納上海公司總經理阿爾貝托·比吉尼奧裏表示。近年來,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尤其是新能源領域發展迅速,成為(wei) 賓尼法利納與(yu) 中國企業(ye) 的重要合作方向。
“中國企業(ye) 在自動駕駛、智能物流等領域的豐(feng) 富經驗令我們(men) 印象深刻。”比吉尼奧裏介紹,賓尼法利納目前正與(yu) 百度旗下公司合作研發智能新能源重型卡車,“我們(men) 的合作非常愉快,相信在量產(chan) 後市場前景廣闊。”
除了汽車設計,賓尼法利納在中國的業(ye) 務領域也在不斷擴展,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浙江省嘉善縣“藍環”新城設計項目。項目占地380多萬(wan) 平方米,建成後除供市民生活外,還有高教科研和食品生產(chan) 等多種功能。“這裏讓我想起了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這也是我們(men) 設計的靈感來源之一。”比吉尼奧裏注意到,項目方在設計要求中將“生態文明”作為(wei) 一項重要內(nei) 容,“這是中國發展理念不斷成熟的標誌,也將為(wei) 我們(men) 未來在中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