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減災委:全國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查明了重點地區抗災能力

發布時間:2023-02-15 14:40: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2月1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減災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鄭國光介紹,近三年來,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地區組織全國近500萬(wan)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共獲取全國災害風險要素數據數十億(yi) 條,全麵完成了普查調查、數據質檢和匯交任務,目前正在利用調查數據開展國家、省、市、縣四級災害風險評估與(yu) 區劃工作。

  災害風險普查的任務是,全麵獲取全國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災害、水旱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6大類23種災害致災要素數據,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係統、產(chan) 業(ye) 、資源和環境等6大類27種承災體(ti) 數據,政府、社會(hui) 、基層家庭等3大類16種綜合減災能力數據,1978年以來年度災害和1949年以來重大災害事件調查數據,以及重點災害隱患調查數據。

  近三年來,在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的統一組織領導下,通過上下各方協同推進,全麵完成了普查調查任務。例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行業(ye) 獲取了全國近6億(yi) 棟城鄉(xiang) 房屋建築數據以及80多萬(wan) 處市政設施數據。交通運輸行業(ye) 完成了500多萬(wan) 公裏路網、90多萬(wan) 座橋梁和隧道,以及6000多個(ge) 沿海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和千噸級以上內(nei) 河泊位、1.5萬(wan) 公裏的三級及以上內(nei) 河航道的調查。林草行業(ye) 完成11萬(wan) 多個(ge) 森林和草原可燃物樣地調查,檢測實驗室樣品近80萬(wan) 份。自然資源地質行業(ye) 開展了2081個(ge) 縣(區、市)地質災害風險調查,掌握了全國28萬(wan) 多處地質災害隱患數據。海洋行業(ye) 完成1.39萬(wan) 個(ge) (段)海洋承災體(ti) 以及6000多處重點隱患的調查。水利行業(ye) 完成了全國水庫、水閘、堤防等水利設施的調查,獲取了幹旱致災調查數據7萬(wan) 多條。應急管理行業(ye) 協同教育、衛生健康、文化旅遊等行業(ye) 獲取了70萬(wan) 多個(ge) 公共服務設施、近15萬(wan) 個(ge) 危化企業(ye) (含加油加氣站)、3萬(wan) 多座非煤礦山(含尾礦庫)和煤礦等承災體(ti) 信息,450萬(wan) 條綜合減災能力數據,230多萬(wan) 條年度曆史自然災害數據。生態環境行業(ye) 獲取了全國民用核設施調查數據2.3萬(wan) 條。氣象行業(ye) 獲取了10種氣象災害致災因子信息664萬(wan) 條。地震行業(ye) 獲取了2.7萬(wan) 多個(ge) 場地地震工程地質條件鑽孔數據。

  此外,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統計局、銀保監會(hui) 、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根據任務分工,組織開展相關(guan) 調查或提供相關(guan) 數據,共享通信設施、農(nong) 作物分布、人口普查和經濟普查、保險企業(ye) 、鐵路等相關(guan) 數據。財政部安排專(zhuan) 項資金支持普查工作。發展和改革委、中科院、工程院、能源局、中央軍(jun) 委聯參戰保局等積極參與(yu) 普查方案和技術規範製定、調查工作協調、成果應用等工作。

  數據的質量及完整、規範是普查調查的難點和重點,也是災害風險評估與(yu) 區劃工作的重要基礎。參與(yu) 調查的行業(ye) 部門和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任務分工,分層級、分行業(ye) 開展調查數據質檢工作,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應急、氣象、林草、地震等行業(ye) 部門分別製定了調查數據質檢方案,研發質檢軟件,組織專(zhuan) 家隊伍開展調查數據質檢,包括現場抽查,質檢通不過的,退回整改。向國務院普查辦匯交的調查數據還要進行綜合性質檢,即檢查數據的完整性、規範性,通不過的,再退回行業(ye) 部門整改,確保了普查調查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

  通過調查,基本摸清了全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底數,查明了重點地區抗災能力,為(wei) 全麵做好災害風險評估與(yu) 區劃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鍛煉培養(yang) 了地方防災減災救災管理和技術隊伍,營造了全社會(hui) 關(guan) 心、參與(yu) 、支持防災減災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