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汪世瑜執導的越劇《獅吼記》福州首演
中新網福州2月15日電(記者 劉可耕)由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汪世瑜先生執導的越劇《獅吼記》,14日晚在福州芳華劇院首演。
汪世瑜先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昆曲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享有“巾生魁首”之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昆曲《獅吼記》是汪世瑜的代表作之一。該劇源於(yu) 明代劇作家汪廷訥創作的一本傳(chuan) 奇,以其詼諧幽默的輕喜劇特質成為(wei) 昆曲常演出劇目之一。該劇通過書(shu) 生陳季常與(yu) 妻子柳氏和好友蘇東(dong) 坡,交織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文人畫卷。
作為(wei) 福建芳華越劇院梅花獎獲得者陳麗(li) 宇在中國戲曲學院第七屆中國京劇優(you) 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的藝術導師,汪世瑜先生兩(liang) 次親(qin) 赴福州,將該劇移植改編為(wei) 越劇尹派劇目,並為(wei) 陳麗(li) 宇進行量身打造的傳(chuan) 授和排演。在創排過程中,汪世瑜借鑒了福建古老戲曲的“七子班”演出形式,僅(jin) 以七名演員演繹全劇。他為(wei) 陳麗(li) 宇打造出一個(ge) 小生的新形象,同時也為(wei) “芳華”提供一個(ge) 學習(xi) 昆曲和福建古老劇種的樣式模板。
汪世瑜先生表示,越劇《獅吼記》是一部守正創新的作品。它在昆曲原劇目寫(xie) 意的基礎上,以規範典雅的戲曲程式和“四工腔”守住了戲曲的魂和越劇的本,又融入了越劇的現代感,在思想和意識上創新性地融合了“家庭和諧社會(hui) 穩定”的思想意識,用歡聲笑語服務了民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要,達到了雅俗共賞的社會(hui) 價(jia) 值。
福建芳華越劇院書(shu) 記、院長鄭全表示,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men) 有責任和義(yi) 務守護好、傳(chuan) 承好、發展好這一瑰寶。“芳華人將懷感恩之心,承責任之重,以傳(chuan) 承之誌履行好戲曲傳(chuan) 承發展的重要使命。作為(wei) 福建省文旅‘十四五’規劃裏確立的尹派傳(chuan) 承保護基地,‘芳華’會(hui) 繼續做好尹派的保護傳(chuan) 承發展工作,助力福建文化強省建設。”
該劇主演陳麗(li) 宇希望,能夠以這個(ge) 戲帶動和培養(yang) 更多“芳華”的主創人員和青年演員,之後也將用“青春版”的形式讓該劇在“芳華”接續傳(chuan) 承,為(wei) 院團的未來儲(chu) 備更多人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