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環境浸入式”戲劇的主角是觀眾

發布時間:2023-02-16 15:08:00來源: 新京報

  詳解沉浸式戲劇表現形式和特點,分析國內(nei) 火爆案例《現在開市》《不眠之夜》

  “環境浸入式”戲劇的主角是觀眾(zhong)

  以特別的體(ti) 驗感和強參與(yu) 感為(wei) 主要特點的沉浸式戲劇/浸入式戲劇(Immersive Theatre),又可以叫環境戲劇(Environmental Theatre),這並不是一種新興(xing) 產(chan) 物,但近些年許多國內(nei) 的先鋒導演開始嚐試涉足這個(ge) 領域。突破傳(chuan) 統“台上演戲,台下看戲”模式的沉浸式戲劇,究竟是一種什麽(me) 樣的演出形式?這些年在國內(nei) 外又有怎樣的發展?

  表現形式重“自由”

  業(ye) 界公認,沉浸式戲劇的概念最早源自英國。與(yu) 傳(chuan) 統的戲劇演員在台上、觀眾(zhong) 坐在台下的觀演方式相比,他們(men) 不再被禁錮於(yu) 舞台或觀眾(zhong) 席上,而是可以在特定的表演空間中自由移動,觀眾(zhong) 能夠自由選擇自己想去的地方和扮演的角色,甚至參與(yu) 戲劇之中,以不同的觀劇視角感受不同的劇情。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更是可以通過多媒體(ti) 、虛擬現實、三維實景等多重科技手段的介入,讓整體(ti) 現場與(yu) 視聽體(ti) 驗日趨完善,進而加深觀眾(zhong) 與(yu) 演員之間的互動。

  相關(guan) 資料顯示,沉浸式戲劇的出現源於(yu) 有關(guan) 戲劇劇場的現代主義(yi) 實驗,戲劇家在探索戲劇與(yu) 其他藝術相比的獨特性時,將目光投向了空間,開始聚焦劇場與(yu) 觀眾(zhong) 的關(guan) 係。目前沉浸式戲劇最典型的三種觀演形式——第一種為(wei) 由演員帶領觀眾(zhong) 步行至不同場景,通過台詞、動作演繹推動劇情,這一形式常見於(yu) 國內(nei) 各類實景體(ti) 驗;第二種是在一個(ge) 或幾個(ge) 相鄰的固定場景中呈現,演員按照劇本進行演繹;創作團隊讓觀眾(zhong) 和演員以及全部工作人員共享一個(ge) 舞台空間,但觀眾(zhong) 不會(hui) 和演員有任何交流。

  第三種便是最為(wei) 流行的“環境浸入式”,演出地點是一棟建築或一片區域內(nei) ,觀眾(zhong) 可以隨意走動,表演無處不在,整個(ge) 演出沒有標準文本。這種形式在全球範圍內(nei) 最知名的代表作包括《不眠之夜》與(yu) 《金錢世界》(北京版《現在開市》)等。同時,國內(nei) 也有一些類似的原創作品,比如孟京輝戲劇工作室曾經創作的《成都偷心》、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武康路19號》等,其中《成都偷心》在一座8600多平米、五層樓高的劇場裏90個(ge) 房間上演,劇場分隔成168個(ge) 演出空間,40多名演員同時表演,觀眾(zhong) 可以根據喜好自行決(jue) 定在經過鈴聲響起的電話亭時去接聽電話,或者在劇場的酒吧中來一杯雞尾酒,若要完整逛完,觀眾(zhong) 需要走三萬(wan) 多步。

  國內(nei) 沉浸式戲劇正“熱”

  多年前,在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前沿論壇上,常為(wei) 《紐約時報》、《紐約戲劇》撰文的戲劇評論家喬(qiao) 納森·曼德爾曾梳理沉浸式戲劇的定義(yi) ,並介紹了一部戲劇成為(wei) 沉浸式戲劇的必備要素。他認為(wei) 一部戲劇作品如果要成為(wei) 沉浸式戲劇:首先,要營造一個(ge)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戲劇的物理環境,以及設置一個(ge)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戲劇的故事情節;其次,成為(wei) 沉浸式戲劇需要具備藝術裝置和互動博物館的雙重功效;最後,這部劇需要體(ti) 現沉浸式戲劇所具有的其他各種意義(yi) 。

  沉浸式戲劇的概念在國內(nei) 外很常見,其中除了2003年首演於(yu) 英國倫(lun) 敦的“開山鼻祖”《不眠之夜》外,《墜落的愛麗(li) 絲(si) 》、《金錢世界》等沉浸式戲劇作品也都為(wei) 人所熟知,而近些年國內(nei) 的先鋒戲劇導演也在嚐試涉足這個(ge) 領域,之前便有孟京輝第一次引進西方“沉浸式戲劇”的戲劇類型而做的《死水邊的美人魚》,在北京蜂巢劇場裏,16名演員攜帶著總計49個(ge) 故事穿梭在空間裏,以及何念導演的中國第一部以婚禮為(wei) 主題的超維度戲劇《消失的新郎》等。

  回顧國內(nei) “沉浸式體(ti) 驗”賽道真正的開端,源於(yu) 2016年,由英國戲劇先鋒Punchdrunk和上海文廣演藝集團SMG LIVE聯合製作,上海尚演文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上海版在滬未演先火。該戲曾創下不到100小時之內(nei) ,1萬(wan) 張預售票全部售罄的紀錄。這種介於(yu) 真實性與(yu) 戲劇性之間、重塑觀演關(guan) 係的戲劇體(ti) 驗,在全國範圍內(nei) 掀起了一股“沉浸式”的先鋒浪潮。《不眠之夜》是英國龐奇德雷克劇團創作的沉浸式戲劇的代表作,2003年首演於(yu) 英國倫(lun) 敦,當時英國《衛報》曾報道,其開演後吸引了一批年輕人走進劇場,在吸引年輕觀眾(zhong) 方麵效果顯著。

  正版《不眠之夜》整個(ge) 全球的駐演地點隻有紐約和上海兩(liang) 座城市。盡管演出地點如此稀少,但它依然吸引了無數“潮人”、戲迷、藝術愛好者打“飛的”前來打卡。尤其優(you) 化改良後的上海版《不眠之夜》,在登陸中國後的數年間,實現了連續演出超過1400場,觀演人次逾44萬(wan) ,平均上座率高達95%的駐演紀錄。從(cong) 觀眾(zhong) 結構來看,《不眠之夜》的外地觀眾(zhong) 比例由2019年的45%上升到54%以上。

  除了上海之外,《現在開市》(沉浸式互動戲劇《金錢世界》北京版)作為(wei) 落址於(yu) 北京市東(dong) 城區隆福文化街區“大麥新空間”的開業(ye) 大戲,自2022年11月開啟首輪駐演之後,吸引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觀看體(ti) 驗,每月加開場次均一票難求。《現在開市》原版由比利時實驗劇團Ontroerend Goed於(yu) 2017年創作,問世後曾參加多個(ge) 全球藝術節。2019年劇目的首部中文版登陸上海,在上海駐演兩(liang) 年,場場售罄,迄今為(wei) 止吸引逾4萬(wan) 人次觀看,被引入北京後該劇進行了全新升級。由《不眠之夜》《現在開市》等現象級的沉浸式戲劇所展現出來的熱度,象征著體(ti) 驗感、參與(yu) 感的沉浸式演藝,由此正式開啟了它的“黃金時代”。

  觀眾(zhong) 看演出也“參與(yu) ”演出

  以《不眠之夜》為(wei) 例,其主線劇情選擇的是莎士比亞(ya) 的經典戲劇《麥克白》,在此基礎上,根據演出場地本土文化添加了新的劇情內(nei) 容。故事場景設定為(wei) 20世紀30年代初的上海,由上海市靜安區五層樓的麥金儂(nong) 酒店改造而成,並結合燈光、音效以及煙霧等元素搭建了臥室、教堂、墓地、酒店大堂等90多個(ge) 實景房間,觀眾(zhong) 可以自由漫步在猶如電影攝影棚的5層樓裏穿梭探尋,酒店的各個(ge) 角落都埋藏著故事線索。在三個(ge) 多小時的演出中,觀眾(zhong) 可跟隨演員的身影和表演,置身於(yu) 戲劇情節中,甚至成為(wei) 戲劇故事的一個(ge) 組成部分。與(yu) 傳(chuan) 統戲劇或者營銷都有固定的故事線,觀眾(zhong) 或者消費者更多的是被帶動或引領不同,沉浸式戲劇則跳出傳(chuan) 統,將原本的故事打碎,觀眾(zhong) 可以結合自身的興(xing) 趣需求選擇故事視角順序。打破邊界感,感官體(ti) 驗豐(feng) 富,觀眾(zhong) 擁有自主選擇權,加之觀演雙方的互動留下獨特的觀感。正如《不眠之夜》原版製作團隊英國龐奇德雷克劇團藝術總監費力克斯·巴雷特所言:“希望借沉浸式戲劇賦予觀眾(zhong) 一種力量,讓他們(men) 在娛樂(le) 體(ti) 驗中自由選擇,並為(wei) 自己的選擇負責。”

  與(yu) 《不眠之夜》上海版相比,2月10日《現在開市》於(yu) 大麥新空間複演。整場演出模擬百年世界金融史,觀眾(zhong) 置身其中,代表一個(ge) 個(ge) “銀行”,在“國際貨幣管理局”的場景裏,親(qin) 身經曆金融市場的興(xing) 衰並主導劇情的發展,在感受戲劇張力的同時,也對整個(ge) 金融係統的運轉規則、全球經濟運作模式有更深刻的了解。觀眾(zhong) 的一舉(ju) 一動都將影響演員的回應、劇情的走向,自身也將產(chan) 生不可複製的“第一視角”感受。有觀眾(zhong) 曾在體(ti) 驗後寫(xie) 下自己的體(ti) 會(hui) ,“過程並不是很燒腦,完全沒有金融學知識也能跟得上。沉浸式戲劇的核心還是在演員身上,扮演交易員的演員們(men) 很會(hui) 引導大家入戲,製造步步為(wei) 營的緊張感。觀眾(zhong) 們(men) 通過參與(yu) 一輪輪的市場投資,最終得以體(ti) 會(hui) 債(zhai) 務危機如何發生以及銀行在經濟係統中的角色。”

  撰文/新京報記者 劉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