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中國藝術家作品展”巡展亮相上海新美術館
中新網北京2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遊目騁懷——旅德中國藝術家作品展”巡展日前亮相上海新美術館。展覽由中國國際文化傳(chuan) 播中心、中國德國友好協會(hui) 主辦。
展覽匯聚37位旅德中國藝術家,展出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設計、建築以及新媒體(ti) 藝術等多個(ge) 領域。其中不僅(jin) 包括許江、楊起、譚平、朱金石、鄧國源、周春芽、張曉剛、馬路、王小慧、單凡、王小鬆、任戎、李繼偉(wei) 、繆曉春等風格語言個(ge) 性鮮明的創作,也展現了王敏、何見平、滕菲、林存真、何崴等在藝術設計、建築設計領域的重要成果。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旅德中國藝術家進行的係統性學術梳理,全景式地呈現了該群體(ti) 在中德文化藝術交流中融匯兩(liang) 國藝術優(you) 長,在時代發展中深入思考與(yu) 探索的累累碩果。
“遊目騁懷”出自王羲之名篇《蘭(lan) 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le) 也”。正如本次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主席範迪安所言,“‘遊目騁懷’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源遠流長的藝術創作方式。‘遊目’意味著行走的觀看與(yu) 體(ti) 驗,是在‘遊’的過程中對自然、社會(hui) 和生活進行體(ti) 察和體(ti) 驗的一種藝術狀態。隻有如此,才能真正敞開自己的胸懷,呈現更加寬闊的眺望和更加寬廣的表達。旅德中國藝術家跨越文化邊界,遊走於(yu) 中德文化交流的橋梁之上,在觀覽中德藝術傳(chuan) 統和現代發展特征的基礎上,將廣闊的視野和細密的感思凝練於(yu) 自身的藝術與(yu) 設計創作中。因此,‘遊目騁懷’的狀態不僅(jin) 是旅德中國藝術家藝術成長、成熟曆程的真實寫(xie) 照,更是對中德藝術交流未來的美好憧憬。”
中國國際文化傳(chuan) 播中心執行主席龍宇翔表示,書(shu) 畫藝術作為(wei) 重要的文化符號,在不同文明間架起溝通橋梁。希望通過此次作品展,以文化交流為(wei) 媒,進一步加強中德兩(liang) 國民間、地方、青年、教育、文化友好交流,夯實兩(liang) 國關(guan) 係的社會(hui) 和民意基礎,並成為(wei) 中德兩(liang) 國藝術家開展藝術研討和文化交流的互動平台,為(wei) 造福兩(liang) 國和兩(liang) 國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德國友好協會(hui) 會(hui) 長、中國前駐德大使史明德從(cong) 中德友好的角度出發,回溯了中德藝術的交流曆程。他說,此次旅德中國藝術家作品展是一次別開生麵的展示,它讓我們(men) 看到旅德中國藝術家們(men) 如何穿行於(yu) 中德藝術之間,在研究、借鑒的基礎上迸發創造的活力。他們(men) 將中德藝術傳(chuan) 統和表現方式相融,呈現出蓬勃的創造生機,為(wei) 中德兩(liang) 國半個(ge) 世紀的真摯情誼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展望未來,中德藝術交流將有助於(yu) 中德雙方攜手努力,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為(wei) 推動創造兩(liang) 國人民的福祉做出新的貢獻。
據悉,該展覽將持續至3月31日,此後還將巡展至青島、常州等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