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上點亮萬家燈火(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2月的柬埔寨,仍顯悶熱。在柬西南部的豆蔻山脈深處,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額勒賽下遊水電站內(nei) 已熱鬧起來。
拿起工具,利落地爬上電纜橋架,羅建華和2位同事開始檢查4號機組設備運行工況。“每年12月到來年4月是旱季,電站庫區內(nei) 水位降到最低,得在這段時間對電站設施設備進行全麵檢查和維護,確保電力生產(chan) 和防洪度汛安全。”作為(wei) 額勒賽項目公司生產(chan) 技術部副主任,羅建華清楚地記得,這是額勒賽水電站連續安全運行的第113個(ge) 月。
2013年,由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額勒賽水電站全部投產(chan) 發電,截至目前累計發電量約100億(yi) 度,高峰期發電量占到柬埔寨全國的30%。當地人說:“電站點亮了我們(men) 的生活,這是中國送來的珍貴禮物。”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中國華電積極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電力項目走進柬埔寨、印度尼西亞(ya) 、孟加拉國等20多個(ge) 國家,公司境外在運裝機容量達到351萬(wan) 千瓦。”中國華電黨(dang) 組書(shu) 記、董事長江毅表示,“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將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wei) 目標,在水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領域優(you) 質打造更多標誌性工程,在‘一帶一路’上點亮萬(wan) 家燈火。”
“10年生活改變如夢幻一般”
跟隨羅建華的腳步,行至電站的一處高點,不遠處水庫大壩上用中柬雙語寫(xie) 著的白色大字格外醒目——“開發水電,福澤百姓”。
這幾個(ge) 字的意義(yi) ,與(yu) 羅建華同行的柬籍員工阿奔感觸挺深。掏出手機,找到家鄉(xiang) 的那張老照片,阿奔打開了話匣子:“在我的老家磅通省,電曾是奢侈品。由於(yu) 電價(jia) 高,很多人用不起電,那時晚上很難看到大片亮光的地方。就算用上電,停電也很常見,一天甚至能停十幾次,家裏電飯鍋蒸出來的米飯都是夾生的。”
改變,在2013年。柬埔寨全國電量缺口曾經超過20%,缺口電力主要從(cong) 越南、泰國、老撾等鄰國進口,由於(yu) 使用高成本的柴油發電和進口電力,當地民用1度電的價(jia) 格最高約合0.9美元。2013年,額勒賽水電站竣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竣工儀(yi) 式上宣布,因為(wei) 額勒賽項目投產(chan) 後每年可為(wei) 全國提供約10億(yi) 度的廉價(jia) 電量,從(cong) 2015年起逐年降低居民用電價(jia) 格。目前,柬埔寨居民用電價(jia) 格已降到每度電約合0.16美元。
阿奔記錄的改變,有電,也有路。隨著額勒賽水電站投產(chan) 發電,當地不僅(jin) 多了一條接入全國的電網,還由中國華電援建了一條公路。工作之餘(yu) ,阿奔喜歡戴著一頂鴨舌帽,騎著自己心愛的自行車四處飛奔,酷酷的。
阿奔說,一路過來,最高興(xing) 的還是沿途的村民,“以前一到雨季就發愁,到處都是土路,別說車了,人走都費勁。看著滿園的香蕉運不出去,村裏人急壞了。現在不一樣嘍,路通了後,還經常有人上門來收購香蕉,大家都挺開心。”
阿奔記錄的改變,還在更新。去年12月16日,阿奔的手機朋友圈被一條消息刷屏:華電海外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燃煤電站2號機組順利通過試運行。
曆時27個(ge) 月,這個(ge) 柬埔寨總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項目全麵建成投產(chan) 。至此,中國華電在柬裝機總量達到103.8萬(wan) 千瓦,成為(wei) 柬埔寨最大的發電運營商,當地每3度電就有1度來自華電電廠。
那天,已在華電工作10年的阿奔和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10年生活改變如夢幻一般,下一個(ge) 10年一定會(hui) 更精彩!”
“很開心成為(wei) 海底‘護林人’”
在印度尼西亞(ya) 巴厘島,當地姑娘芙吉有一所房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清晨,打開窗戶,芙吉很喜歡看旁邊的海豚灣,一群群海豚逐浪嬉戲,在海麵上蕩起一串串漣漪。
緊鄰芙吉家,坐落著全島最大的發電廠——中國華電巴厘島電廠。聊起電廠,芙吉說,“開始的時候,人們(men) 擔心電廠會(hui) 引起汙染問題,但現在大家都誇讚這座中國電廠,不僅(jin) 讓我們(men) 告別了‘缺電’的日子,也讓周邊環境更亮了。”
2015年9月,由中國華電投資、建設並運營的巴厘島電廠進入商業(ye) 運營,7年多來年均發電量超過30億(yi) 度,承擔全島45%以上的用電負荷,每年為(wei) 當地政府節省約8億(yi) 元人民幣購電成本。芙吉是最早進入電廠工作的當地員工之一,從(cong) 建設到運營,她對這座電廠在環保上的付出與(yu) 成效印象深刻。
“電廠運營後,海豚依舊很多。”芙吉說,有了充足的電力供應,村裏人開起民宿,遊客越來越多,海豚灣現在更熱鬧了。
作為(wei) 一名“老華電”,芙吉提到海豚灣時總會(hui) 自豪地談到中國華電的努力:電廠投資約6.8億(yi) 美元,采用先進環保技術,能耗與(yu) 環保指標都優(you) 於(yu) 印尼國家標準,工業(ye) 與(yu) 生活用水排放經過嚴(yan) 格處理後不會(hui) 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汙染。
芙吉自豪的還有她的新身份:海底“護林人”。
由於(yu) 遭受“厄爾尼諾”現象以及旅遊業(ye) 、養(yang) 殖業(ye) 影響,巴厘島北部海域的珊瑚礁群正經曆大規模白化。芙吉的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海域附近的村落,看著生長茂盛的珊瑚逐漸凋零,特別希望能為(wei) 改變這一現狀做點什麽(me) 。她沒想到的是,多年心願在進入電廠工作後得以實現。
2019年底,巴厘島電廠聯合印尼環保機構共同成立珊瑚研究及恢複中心。芙吉得知後,第一個(ge) 報名參與(yu) 了中心組織的珊瑚野放活動,“很開心成為(wei) 海底‘護林人’,希望這一公益環保活動帶動更多人加入到保護珊瑚的隊伍中。”
截至目前,該中心已成功投放超過500株珊瑚幼苗,覆蓋範圍約200平方米天然礁盤。專(zhuan) 家預測,珊瑚移栽2年後,珊瑚物種數將增加1倍。
“媽媽在家裏,家在這裏,海豚還在,美麗(li) 的‘珊瑚海’再現……”芙吉憧憬著美好生活。
“學習(xi) 、奮鬥熱情更高了”
晚上6點半,馬卡早早趕到電站培訓中心,找到座位,拿出紙筆,“今天有新課,學習(xi) 電站新設備的操作規程。”
今年32歲的馬卡,是柬埔寨額勒賽水電站的“名人”。他介紹,每當電站來了新設備或者實行新的操作工藝,公司都會(hui) 組織大家統一學習(xi) 培訓。“因為(wei) 有了培訓中心,學習(xi) 新知識已經成為(wei) 日常習(xi) 慣。”
在額勒賽項目上,柬籍員工占比50%以上。“項目實行本土化用工,促進當地人員就業(ye) ,依托中國華電‘一帶一路’能源學院等資源舉(ju) 辦柬籍員工專(zhuan) 題培訓班,以‘專(zhuan) 業(ye) 理論+貼崗實習(xi) ’的教學模式,探索本地化人才培養(yang) 路徑。”中國華電額勒賽公司董事長朱新元表示,同時,公司注重在工作中以師徒“傳(chuan) 幫帶”、交流學習(xi) 等形式提升柬籍員工技能水平和專(zhuan) 業(ye) 素質。
“剛來時隻掌握一點書(shu) 本知識,現在也算得上半個(ge) 水電專(zhuan) 家了,而且我還學會(hui) 了中文。”馬卡說,對中文的濃厚興(xing) 趣開始於(yu) 2018年的中國之行,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看世界。
在北京與(yu) 同行學習(xi) 交流的那30天,馬卡挺難忘:“不僅(jin) 學到了更多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文化,也看到了中國的繁榮發展,這讓我的學習(xi) 、奮鬥熱情更高了。”
回國後,馬卡積極學中文,參加培訓,還努力走進生產(chan) 一線承擔調整機組負荷等複雜工作,幾年下來從(cong) 一名調度接線員快速成長為(wei) 發電部主任助理。“崗位提升帶來了薪資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我給老家的父母買(mai) 了地、建了房子。”馬卡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說道,“我要感謝中國師傅的幫助、中國企業(ye) 的培養(yang) 。”
和馬卡一起成長的,還有阿奔、陳金金、阿照、傑特……他們(men) 中許多人都走上了運行、檢修等重要崗位,有了更好的工資待遇。
“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馬卡說,“但我希望我的國家能更快地發展,希望有更多像中國華電這樣的企業(ye) 來這裏投資,讓更多的家庭被點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