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農險保費破千億元,意味著什麽

發布時間:2023-02-17 15:52:00來源: 農民日報

 

  如今,農(nong) 業(ye) 保險已日益成為(wei) 農(nong) 民應對農(nong) 業(ye) 風險挑戰的堅實依靠。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達到1192億(yi) 元,同比增長23%。事實上,自2020年起,我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上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這組亮眼的數據意味著什麽(me) ?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還存在哪些差距?

  立春時節,天氣轉暖,河南省汝南縣杜莊村種植大戶董亞(ya) 維漫步在自家田壟旁,去年11月播種的冬小麥如今長勢喜人。和往年一樣,在完成播種後,董亞(ya) 維就辦理了農(nong) 業(ye) 保險投保手續,“交完保費,心裏才踏實。”

  2017年是董亞(ya) 維成為(wei) 種植大戶的第一年,突降的暴風雨讓田間小麥大麵積倒伏,猶如給了董亞(ya) 維當頭一棒。次年,當保險公司業(ye) 務員推廣農(nong) 業(ye) 保險時,曾經的受災經曆讓他深切意識到農(nong) 業(ye) 風險保障的重要性,他毫不猶豫地參保了。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央財政開展了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農(nong) 業(ye) 保險從(cong) “保成本”向“保收入”邁出關(guan) 鍵一步。

  如今,農(nong) 業(ye) 保險已日益成為(wei) 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應對農(nong) 業(ye) 風險挑戰的堅實依靠。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達到1192億(yi) 元,同比增長23%。事實上,2020年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收入達815億(yi) 元,已經成為(wei) 世界上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最大的國家。這組數據意味著什麽(me) ?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還存在哪些差距?

  從(cong) 50億(yi) 元到破千億(yi) 元,高增長動力何在

  從(cong) 2007年到2022年15年間,中國農(nong) 業(ye) 保險的高速發展成為(wei) 全球農(nong) 業(ye) 保險發展的一道風景線。數據顯示,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從(cong) 2007年的51.8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1192億(yi) 元,尤其是2019年以來,保費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這在全球絕無僅(jin) 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這樣評價(jia) 。那麽(me) ,高增長背後的強大動力源於(yu) 什麽(me) ?

  回溯1982年我國恢複農(nong) 業(ye) 保險以來的40年,會(hui) 發現2007年是一個(ge) 重要時間節點。這一年,我國開始實施農(nong) 險保費補貼政策,此後,補貼力度逐年加大,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製度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wei) 農(nong) 業(ye) 保險高速增長的關(guan) 鍵動力。

  從(cong) 農(nong) 險發展的背景來看,作為(wei) 國民經濟中的弱質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本就麵臨(lin) 著自然、市場、社會(hui) 、技術等多重風險的挑戰,近年來,隨著一家一戶小規模分散經營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高投入、規模化現代農(nong) 業(ye) 轉型跨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風險愈發集中和凸顯。無論是破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先天不足,還是適應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發展的需要,都需要加快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發展。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必須逐步開放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並減少對農(nong) 業(ye) 的直接補貼,但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作為(wei) “綠箱”農(nong) 業(ye) 支持政策則不受限製,農(nong) 業(ye) 保險由此成為(wei) 政府支持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重要舉(ju) 措。

  2004年,我國提出要探索建立“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製度”。三年後,《中央財政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管理辦法》的出台,開啟了中央財政補貼農(nong) 業(ye) 保險的試點工作,農(nong) 業(ye) 保險自此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自2007年實施保費補貼政策以來,財政部累計撥付保費補貼資金年均增長率為(wei) 21.7%。2022年中央財政撥付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434.5億(yi) 元,同比增長30.3%,各級財政總保費補貼資金占保費收入的比重在80%左右,極大減輕了參保農(nong) 業(ye) 經營者的參保支出負擔,調動了農(nong) 業(ye) 保險利益相關(guan) 主體(ti) 的積極性,推動了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快速發展。2021年,中央財政共安排三大糧食作物保費補貼資金148.69億(yi) 元,占2021年保費補貼資金總額的44.6%。”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係教授穆月英列出了一組數據,在她看來,財政補貼的“給力”是農(nong) 業(ye) 保險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財政補貼的範圍也在不斷深入和擴大。2007年,中央財政分別在新疆、內(nei) 蒙古、山東(dong) 、四川、湖南和江蘇6個(ge) 農(nong) 業(ye) 大省(區),開展了由中央財政支持的小麥、水稻、玉米、棉花和大豆保險試點,並在隨後的幾年時間內(nei) 將中央財政補貼的農(nong) 業(ye) 保險品種擴大到能繁母豬、奶牛、天然橡膠、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15個(ge) 品種。

  2018年,我國在內(nei) 蒙古、遼寧等六省(區)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2021年至2022年,財政部將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範圍由前期6個(ge) 省(區)的24個(ge) 產(chan) 糧大縣,逐步擴展至覆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區)全部產(chan) 糧大縣,主產(chan) 省覆蓋麵積達6.67億(yi) 畝(mu) 。

  農(nong) 業(ye) 保險的品類和險種也在“擴容”。2020年,我國在20個(ge) 省(區、市)實施中央財政對地方優(you) 勢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的以獎代補政策,支持地方自主選擇不超過3個(ge) 特色險種申請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其中,廣東(dong) 荔枝、湖北小龍蝦、湖南柑橘、陝西蘋果、寧夏枸杞、內(nei) 蒙古肉牛等地方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已被納入獎補覆蓋範圍。

  “目前,我國對於(yu) 政策性農(nong) 險的保費補貼大部分達到80%左右。從(cong) 2007年到2021年,中央和地方財政共給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了4372.15億(yi) 元,平均增長速度22.6%,可見各級財政在支持農(nong) 險發展方麵力度非常大,這是農(nong) 險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庹國柱表示。

  “天有不測風雲(yun) ,俺有農(nong) 業(ye) 保險”,這樣的宣傳(chuan) 標語在農(nong) 村地區並不少見。隨著財政補貼力度、宣傳(chuan) 引導力度的加大,農(nong) 民對農(nong) 業(ye) 保險的知曉率、投保率都在穩步提升,推動保費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種糧農(nong) 民、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等利用農(nong) 業(ye) 保險抵抗生產(chan) 風險的意識逐漸增強。特別是省裏開發‘農(nong) 險直通車’應用後,農(nong) 民在手機上就能投保、理賠申報,便利度大大提升。”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計財處處長李萬(wan) 虎表示。

  在太平洋財險河南分公司三農(nong) 經營管理中心承保理賠部經理劉捷看來,隨著農(nong) 業(ye) 保險的不斷推進,農(nong) 民的參保意識在逐步提升。“河南是糧食大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相關(guan) 部門非常重視農(nong) 業(ye) 保險,經常入村入戶進行宣傳(chuan) 。還有一些種植經濟類作物的農(nong) 戶,生產(chan) 投入比較大,對保險的需求也比較高。這些年,農(nong) 民的投保積極性確實提高了不少。”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峭認為(wei) ,隨著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其作為(wei) 國家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體(ti) 係重要組成部分的功能更加凸顯,也意味著其在國家農(nong) 業(ye) 風險防控體(ti) 係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農(nong) 業(ye) 保險“保”的到底是什麽(me) ?

  四川省內(nei) 江市資中縣的水稻種植戶向永剛也嚐到了農(nong) 業(ye) 保險“兜底”的甜頭。去年7月,內(nei) 江市遭遇高溫酷暑天氣,降水偏少,出現了較為(wei) 嚴(yan) 重的伏旱,導致水稻受災。但為(wei) 自己種植的水稻全部投了保險的向永剛,則感到了不幸中的萬(wan) 幸。

  “經保險公司現場查勘定損,幹旱造成我家種植的水稻絕收9畝(mu) ,按照保險政策我可以得到賠款9900元。”向永剛連連稱讚,“有了農(nong) 業(ye) 保險,種地沒有後顧之憂了。”

  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持續增長,本質是中央對三農(nong) 問題的高度重視,是國家支持保護農(nong) 業(ye) 的具體(ti) 體(ti) 現。近十幾年來,農(nong) 業(ye) 保險乘著國家強化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的東(dong) 風,躋身成為(wei) 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麽(me) ,農(nong) 業(ye) 保險保的到底是什麽(me) ?

  “農(nong) 業(ye) 保險的主要功能包括風險管理功能和損失補償(chang) 功能,因此在保障糧食安全中大有作為(wei) 。”穆月英表示,“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以農(nong) 戶家庭小而分散經營為(wei) 主,風險應對能力相對較弱,農(nong) 業(ye) 保險可以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因災致損後給予一定補償(chang) ,穩定收入,保障農(nong) 民在遭遇風險的情況下也能在下一期順利開展生產(chan) 活動,穩定種糧積極性,保障糧食生產(chan) 和供應。”

  張峭表示,農(nong) 業(ye) 保險主要起到風險保障的作用,可以直接穩定農(nong) 民收益,特別是對於(yu) 種植糧食的農(nong) 民來說,農(nong) 業(ye) 保險可以穩定收入,降低風險。“在交保費的時候,因為(wei) 有補貼政策,農(nong) 民隻需要繳納一部分,但受災後卻可獲得全額的賠償(chang) 。”

  “從(cong) 國際上看,農(nong) 業(ye) 保險是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能夠很好地實現農(nong) 民種糧保本微利要求的主要政策工具。”李萬(wan) 虎表示,“要讓農(nong) 民種糧不吃虧(kui) 、有錢掙,農(nong) 業(ye) 保險發揮著重要作用。”

  “農(nong) 業(ye) 保險作為(wei) 一項製度安排,已經受到了農(nong) 戶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組織的廣泛認可,補償(chang) 資金可以直接幫助農(nong) 戶減少損失、穩定收益,起到‘穩定器’的作用。種糧主體(ti) 可以通過農(nong) 業(ye) 保險建立科學的生產(chan) 預期,從(cong) 而有序擴大生產(chan) 規模、投入生產(chan) 資料,同時在遭遇風險時,也可以通過補償(chang) 資金恢複生產(chan) ,保障糧食安全。”中原農(nong) 業(ye)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農(nong) 業(ye) 保險部總經理助理謝銀旦說。

  作為(wei) 首批中央財政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地區,河南省目前已實現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省域全覆蓋。“小麥每畝(mu) 保額1000元,水稻每畝(mu) 保額960元,玉米每畝(mu) 保額950元,重點保障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同時兼顧小農(nong) 戶,進一步提升了主糧作物保險保障水平和能力。”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計財處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財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曾表示,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進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符合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的發展階段和實際,基本上可以讓投保農(nong) 戶“旱澇保收”。

  “滴滴滴……”浙江省長興(xing) 縣虹星橋鎮的種糧大戶莫建華的手機突然收到了一條短信,仔細一看,原來是水稻的保險賠付款到賬了,共計7萬(wan) 多元。

  莫建華流轉了土地1200餘(yu) 畝(mu) ,靠著機械化輪作油菜、小麥與(yu) 水稻等作物。“去年田裏遭遇了比較嚴(yan) 重的病蟲害,幸虧(kui) 我為(wei) 莊稼上了農(nong) 業(ye) 保險。這不,勘察定損之後,賠付款很快就到賬了,有保險兜底,心裏踏實多了!”

  從(cong) 農(nong) 險的功能作用和實踐成效來看,農(nong) 業(ye) 保險在糧食生產(chan) 上保的是農(nong) 民收益、農(nong) 民的種糧積極性,因此成了保障糧食生產(chan) 的“穩定器”。在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上,農(nong) 業(ye) 保險則發揮著“助推器”的作用。

  “特色產(chan) 業(ye) 往往資金和勞動力投入大、比較效益好、產(chan) 業(ye) 集中度高,通過引入保險機製,不僅(jin) 可以抵禦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風險,保險的增信功能還能拓寬融資渠道,增強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特色農(nong) 險產(chan) 品的開發適應了各地農(nong) 業(ye) 的不同需要,近年來中央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有力促進了地方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量增收。”山東(dong) 日照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史成慧說。

  1萬(wan) 斤死魚,這個(ge) 數字曾經讓浙江省杭州市江鮮農(nong) 場負責人陸偉(wei) 民心痛不已。然而,他購買(mai) 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保險卻給他帶來了好消息,保險公司按照每斤6元的價(jia) 格對死亡的太陽魚等品種進行了賠付,最終陸偉(wei) 民獲賠6萬(wan) 餘(yu) 元。如今,像水產(chan) 養(yang) 殖等重點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保險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麵,目前納入政策支持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還比較有限。庹國柱表示,按照中央一貫的“擴麵、增品、提標”的指導方針,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會(hui) 逐步擴大保險覆蓋麵。未來,種植養(yang) 殖生產(chan) 的更多標的會(hui) 納入保險補貼目錄,逐步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構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網。

  “農(nong) 業(ye) 保險+”碰撞出“新火花”

  與(yu) 農(nong) 險保費規模高速增長相伴而生的是,各地結合地方特色創新“農(nong) 業(ye) 保險+”,不僅(jin) 將農(nong) 業(ye) 保險延伸至更廣闊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領域,創新了農(nong) 業(ye) 保險產(chan) 品,也通過將保險與(yu) 期貨、基金等金融資源融合,碰撞出“新火花”,拓展了農(nong) 業(ye) 保險的功能。

  “在浙江,地方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已基本全覆蓋農(nong) 業(ye) 縣域和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真正做到了一縣多品,正向一鎮一品、一鎮多品探索發展。”中國人保財險浙江省分公司農(nong) 險部副總經理朱慧介紹說,“險種的確定是根據各個(ge) 地方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特色、受風險程度和農(nong) 戶需求來決(jue) 定的。浙江的地方特色富民產(chan) 業(ye) 包括茶葉、楊梅、油茶等,這些作物種植生長過程中影響較大的是氣象因素,更適用於(yu) 氣象指數保險,低溫、降水、高溫、幹旱等都是氣象指數保險理賠觸發的條件。”

  謝銀旦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河南省98個(ge) 縣(市)開展特色農(nong) 險業(ye) 務,推動三門峽、鄭州等地實現整市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投保。“在傳(chuan) 統物化保險基礎上,我們(men) 先後開展了毛尖低溫凍害指數保險、小龍蝦天氣指數保險、豬飼料成本指數保險,果蔬、肉羊、柘城辣椒、開封大蒜、鄭州果樹等價(jia) 格指數保險,有機融合氣象數據和價(jia) 格數據。”

  對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保險來說,指數型保險是一種創新型農(nong) 業(ye) 保險,在保費方麵也享有一定補貼。“我們(men) 這裏95%的種茶戶都已經參與(yu) 了茶葉低溫氣象指數保險。”山東(dong) 日照市嵐山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二級主任科員蘇同波說,“保費標準每畝(mu) 100元,政府負擔保費的80%,農(nong) 戶自付20%,一畝(mu) 地的保費才20元,比一捧茶葉錢還低。賠付的標準是每畝(mu) 3000元,低保費,高保障,農(nong) 民當然願意參保。”

  “指數型保險具有設計簡潔、易懂以及‘一觸發,就賠付’的特性,賠付標準通常來源於(yu) 第三方數據,比如氣象部門公開發布的台風路徑、氣溫、降雨量等氣象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不對稱,能有效避免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問題,還免除了對災害事故現場的查勘定損,保險賠付高效、便捷,深受廣大農(nong) 民歡迎。”福建省財政廳金融處處長彭娉婷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農(nong) 業(ye) 保險+”的概念異軍(jun) 突起,“農(nong) 險+信貸”“農(nong) 險+期貨”等新模式新探索不斷湧現,使得金融資源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進一步深度融合。

  說起生豬“保險+期貨”產(chan) 品,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養(yang) 豬大戶王如意如數家珍。“這兩(liang) 年豬價(jia) 大起大落,比過山車還刺激。虧(kui) 錢的時候保險能賠,賺錢的時候,花點錢買(mai) 個(ge) 保險也安心的。‘保險+期貨’對於(yu) 農(nong) 戶來說還是個(ge) 新鮮玩意兒(er) ,去年我就是抱著試試的心態買(mai) 的。別說,效果還挺好,確實保障了我的收益,這不今年我每一期都參與(yu) 了,一共保了2400頭豬,我自己平均每頭豬交了30塊錢左右,最後收到賠款17萬(wan) 元多。”講到保險賠付,王如意更是笑臉盈盈,“每頭豬平均補了70來塊錢。以前養(yang) 豬經常擔驚受怕,現在可以全身心投入了!”

  “‘保險+期貨’模式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者提供了一種操作性強的避險工具,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者所麵臨(lin) 的價(jia) 格風險轉移分散,是農(nong) 戶或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價(jia) 格風險與(yu) 期貨市場之間的傳(chuan) 送帶,有效地完善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者與(yu) 期貨市場之間的連接機製。”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與(yu) 此同時,數字技術在農(nong) 業(ye) 保險中的創新應用也層出不窮,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新技術逐步運用到農(nong) 險業(ye) 務中,化解了傳(chuan) 統作業(ye) 方式下麵積厘定難、精準查勘難、定損理賠難等問題。

  “目前整個(ge) 承保理賠的流程中,我們(men) 已經實現了線上化操作和管理。這幾年我們(men) 在吉林省、遼寧省大麵積使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定損,通過衛星對土地全域的損失和農(nong) 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評估,然後由無人機和地麵的查勘人員兩(liang) 者相結合,進行現場勘驗,數據再反饋公司係統,逐步實現‘精準承保、精準理賠’。”中航安盟保險副總經理馮(feng) 春表示。

  從(cong) 保物化成本邁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

  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不斷刷新紀錄,在發展的“快車道”上一路向前。站在新起點上,農(nong) 業(ye) 保險如何尋求新突破?“由大到強”還有多遠?

  “整體(ti) 看來我們(men) 隻能說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保險大國,還不能算是保險強國。”庹國柱表示,“我們(men) 的政策農(nong) 業(ye) 保險覆蓋的標的很有限,這把風險保障‘傘(san) ’,能遮蔽的範圍很有限。農(nong) 林牧漁,特別漁業(ye) 還沒有納入保險補貼目錄,農(nong) 村財產(chan) ,如農(nong) 房、農(nong) 業(ye) 機械、漁船、農(nong) 用設施、倉(cang) 庫等也都需要納入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的支持標的,這些方麵與(yu) 農(nong) 業(ye) 保險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主要是物化成本保險,即對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所導致的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損失補償(chang) 其物化成本。庹國柱認為(wei) ,目前雖然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逐步在推開,但是其他納入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的標的仍以生產(chan) 環節物化成本保險為(wei) 主,這對於(yu) 農(nong) 業(ye) 的風險補償(chang) 來說是很不夠的。

  馮(feng) 春也持相同觀點:“比如說美國農(nong) 業(ye) 保險的產(chan) 品,大部分是以收入保險為(wei) 主,而我們(men) 現在收入保險的占比還比較低。由於(yu) 我們(men) 在農(nong) 業(ye) 金融方麵的一些機製體(ti) 製都還不健全,一些農(nong) 業(ye) 數據的積累也不夠,所以並不具備大規模開展收入保險的條件。”

  他進一步解釋道,對於(yu) 收入保險來說,區域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在我國農(nong) 戶之間的種植方式、種植規模、管理模式都有較大的差異,再加之部分曆史數據的缺失和不完善,這些都是導致收入保險無法大規模推開的因素。

  “從(cong) 世界範圍來看,農(nong) 業(ye) 保險強國主要以保障完全成本為(wei) 主,從(cong) 這個(ge) 方麵來看,我們(men) 還要努力追趕。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障水平大部分還停留在物化成本層次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定價(jia) 機製和體(ti) 製。”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副總經理紀翔表示。

  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農(nong) 業(ye) 保險的承保也需要地方財政配套作“後盾”。福建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二級巡視員林景元表示:“立足福建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多、自然災害頻發等特點,我們(men) 陸續開通了蔬菜、茶葉、水果、畜禽等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今後,我們(men) 將繼續加大對農(nong) 業(ye) 保險支持力度,提高特色農(nong) 業(ye) 保險風險保障水平。”而對於(yu) 部分保險公司來說,農(nong) 業(ye) 保險經營水平也有待提升,特別是在一些較為(wei) 偏遠的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業(ye) 保險的網點覆蓋度和服務水平明顯較低,謝銀旦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保險公司的政策、產(chan) 品等宣傳(chuan) 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部分農(nong) 戶對農(nong) 險政策了解不深入,農(nong) 戶知情率低,自主投保意識差。線下驗標、公示等環節的工作量大,致使保險公司的人工成本、時間成本大大增加。”

  隨著農(nong) 業(ye) 保險向縱深發展,業(ye) 務範圍和規模不斷擴大,上述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短板與(yu) 問題也得到重視,促進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陸續出台。2019年,財政部聯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銀保監會(hui) 、國家林草局等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提高農(nong) 業(ye) 保險服務能力、優(you) 化農(nong) 業(ye) 保險運行機製、加強農(nong) 業(ye) 保險基礎設施建設等多方麵舉(ju) 措,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高質量發展。

  穆月英認為(wei) ,我國應持續拓展農(nong) 業(ye) 保險功能。一方麵,基於(yu) 大食物觀,聚焦糧油糖肉蛋奶魚果菜茶等生產(chan) 風險,做好全方位的風險保障;另一方麵,針對重點領域,比如設施農(nong) 業(ye)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等實施和推廣相應的農(nong) 業(ye) 保險。此外,還應增強參保主體(ti) 信貸能力等多元功能,為(wei)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織密保險安全網。

  除此之外,還應促進農(nong) 業(ye) 保險的規範化發展,特別是在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高速發展時期,需要確定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的基本法律依據,推動農(nong) 業(ye) 保險製度體(ti) 係的進一步完善和政策性農(nong) 險業(ye) 務的順利開展。

  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正處於(yu) 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期,農(nong) 業(ye) 保險由傳(chuan) 統的“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轉變已成大勢所趨,這仍需要時間的打磨和精益求精的探索。“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發展農(nong) 業(ye) 保險。兼具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nong) 民利益的農(nong) 業(ye) 保險,必將在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持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

  曾經,複雜多變的農(nong) 業(ye) 風險可能讓農(nong) 民顆粒無收,如今,農(nong) 業(ye) 保險這把大傘(san) 正在農(nong) 村廣袤的大地上逐漸撐開……

  農(nong) 民日報·中國農(nong) 網記者 楊久棟 毛曉雅 祖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