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衛健委印發2023年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療指南

發布時間:2023-02-17 16:35: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記者 李恒)肺炎支原體(ti) 肺炎是兒(er) 童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多發於(yu) 秋冬季,其他季節均有散發病例。為(wei) 進一步提高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肺炎診療規範化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肺炎診療指南(2023年版)》。

  指南介紹,肺炎支原體(ti) 肺炎指肺炎支原體(ti) 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和肺間質。多見於(yu) 5歲及以上兒(er) 童,但5歲以下兒(er) 童也可發病。以發熱、咳嗽為(wei) 主要臨(lin) 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發熱以中高熱為(wei) 主,持續高熱者預示病情重。咳嗽較為(wei) 劇烈,可類似百日咳樣咳嗽。部分患兒(er) 有喘息表現,以嬰幼兒(er) 多見。肺部早期體(ti) 征可不明顯,隨病情進展可出現呼吸音降低和幹、濕性囉音。

  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肺炎的症狀容易與(yu) 感冒等疾病混淆,如何區分辨別?根據指南,可以結合臨(lin) 床和影像學表現以及病原學、血清學檢查來進行判斷。肺炎支原體(ti) 肺炎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現為(wei) 支氣管血管周圍紋理增粗、增多、支氣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樹芽征”、小葉間隔增厚、網格影等,再結合肺炎支原體(ti) 抗體(ti) 或核酸檢測即可作出診斷。

  指南指出,肺炎支原體(ti) 肺炎最佳治療窗口期為(wei) 發熱後5至10天。輕症患兒(er) 除抗肺炎支原體(ti) 治療外,不應常規使用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重症患兒(er) 應采取不同側(ce) 重的綜合治療(抗感染、糖皮質激素、支氣管鏡、抗凝等聯合),既要關(guan) 注混合感染,也要準確識別和治療過強炎症反應及細胞因子風暴。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