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穩天下安:中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解決(jue) 好14億(yi) 多人口的吃飯問題,是中國領導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日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
一號文件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的物質基礎,健全農(nong) 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yi) 的機製保障。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中國將保持住永久基本農(nong) 田麵積作為(wei) 農(nong) 業(ye) 政策的重中之重。
2006年,中國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此後便將其作為(wei) 約束性指標嚴(yan) 格執行。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足見中國堅決(jue) 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底線的重大決(jue) 心。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中國14多億(yi) 人口,每天要消耗70萬(wan) 噸糧、9.8萬(wan) 噸油、192萬(wan) 噸菜和23萬(wan) 噸肉。滿足如此龐大的消費需求,每年的糧棉油糖菜播種麵積穩定在約23至24億(yi) 畝(mu) ,如果按1.3的複種指數倒推計算,耕地必須保持在18億(yi) 畝(mu) 。這是不能再低的底線。
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夾信子鎮,挖掘機正在進行溝道削坡作業(ye) ,數十名工人在溝底忙著搭建穀坊。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縣,寶清縣正搶抓水利施工黃金期,計劃對縣裏幾十條侵蝕溝開展治理修複工作。
“我們(men) 采取工程措施與(yu) 植物措施相結合,蓄水攔沙,增加植被,保護珍貴的黑土資源。”寶清縣水務局副局長高峰說。
高峰口中的“黑土資源”被譽為(wei) 中國耕地中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nei) 蒙古自治區等省區。黑土區糧食產(chan) 量約占中國的1/4,對於(yu)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舉(ju) 足輕重的意義(yi) 。
被譽為(wei) “北大倉(cang) ”的黑龍江省近年來持續加強黑土耕地保護,計劃到2025年底前完成2.53萬(wan) 條侵蝕溝治理任務。去年,黑龍江糧食作物種植麵積占全國的12.4%,糧食生產(chan) 實現“十九連豐(feng) ”,總產(chan) 量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守住了地,才能多種糧、多產(chan) 糧。”寶清縣夾信子鎮西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長江說,侵蝕溝治理是惠民的良心工程,村內(nei) 5條侵蝕溝經過近兩(liang) 年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回填後土地麵積也有所增加。
守住耕地紅線的同時,中國也在抓緊製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實施方案,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春天播下的種子是秋天豐(feng) 收的希望,良種關(guan) 係到農(nong) 民一年的收成,是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基礎。如今,中國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已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95%,品種對單產(chan) 的貢獻率超過45%。
“去年年景好,是個(ge) 豐(feng) 收年,玉米畝(mu) 產(chan) 2000斤、大豆畝(mu) 產(chan) 500斤,是我種地這麽(me) 多年來最高產(chan) 的一年。”寶清縣種畜場一分場農(nong) 民李雪武興(xing) 奮地說,他們(men) 采購了“墾農(nong) 34”種子,種出的大豆產(chan) 量高,品質也好。
“好種子關(guan) 係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也是農(nong) 民致富增收的希望。”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安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成珠告訴記者,在當地比較幹旱的環境下,他們(men) 使用的小麥種子能實現連續多年穩產(chan) ,農(nong) 戶和合作社都很放心。
隻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
敦煌種業(ye)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肅省重點種子研發、繁育、加工、儲(chu) 藏、銷售企業(ye) ,近年來在玉米種質研發方麵取得了不俗成績。
“我們(men) 培育的玉米種子在土地瘠薄地區適應良好,廣適、高產(chan) ,一上市就受到市場青睞。”甘肅敦煌種業(ye) 研究院副院長李世風說。
據介紹,“敦玉735”種子可抗灰斑病、中抗大斑病、紋枯病、南方鏽病,生產(chan) 試驗平均畝(mu) 產(chan) 634.1公斤,比對照的相關(guan) 品種增產(chan) 21.90%。
糧食生產(chan) 周期長、自然風險大、市場風險高、比較效益低,確保糧食安全還要充分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防止出現“穀賤傷(shang) 農(nong) ”和“賣糧難”。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健全種糧農(nong) 民收益保障機製和主產(chan) 區利益補償(chang) 機製”等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健全農(nong) 民種糧掙錢得利、地方抓糧擔責盡義(yi) 的機製保障。
河南省信陽市息縣種糧大戶柳學友承包了近1萬(wan) 畝(mu) 土地,主要種植小麥、高粱等作物。2022年,他提前跟種子公司簽訂了收購合同,2000畝(mu) 小麥收割後直接銷售給種子公司,收購價(jia) 高於(yu) 市場價(jia) ;還有7000畝(mu) 高粱也不愁賣,分別與(yu) 息縣糧食貿易公司和貴州的企業(ye) 早早簽訂了合同,約定好了麵積和價(jia) 格。
“收購合同讓種糧收益有了保障,種起糧食來更有幹勁兒(er) 了!”柳學友說。
在被譽為(wei) “中原糧倉(cang) ”的河南,訂單農(nong) 業(ye) 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簽了收購合同,農(nong) 民吃上了“定心丸”,也能踏踏實實種糧了。
在河南省光山縣仙居鄉(xiang) 承包了1000畝(mu) 地的種糧戶黃清旭,去年因遭遇旱災,300畝(mu) 水稻幾乎絕收,麵臨(lin) 巨大損失。令人安慰的是,他通過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理賠,獲得了15萬(wan) 元賠付。
隨著中國農(nong) 村金融快速發展,農(nong) 業(ye) 保險在穩定農(nong) 戶種糧收益方麵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中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規模達1192億(yi) 元,居全球第一;共為(wei) 1.67億(yi) 戶次農(nong) 戶提供風險保障5.46萬(wan) 億(yi) 元。
“一方麵確保糧食價(jia) 格穩定,另一方麵完善糧農(nong) 的社會(hui) 化服務,農(nong) 民種糧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鄭風田認為(wei) ,去年中國小麥、玉米的收購價(jia) 走強,推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高漲。(記者楊曉靜、孫曉宇、王銘禹、張文靜、劉金輝、周文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