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宏圖·“縣”在啟航】江西南昌縣:裝配建築“智”造新高度 數字農場“慧”就新圖景

發布時間:2023-02-21 15:55:00來源: 央廣網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xing) 則國家強。中國各地縣域以實幹篤定前行,不斷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備受期許的新征程。在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wei) 立體(ti) 展現中國縣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生動實踐,感受新時代壯美中國、活力縣域的蓬勃氣象,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大宏圖·“縣”在啟航》係列主題報道,33個(ge) 地方頻道100多名記者走縣域、看發展、探變化,沉浸式解讀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密碼”,與(yu) 您共同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圖景。

  央廣網南昌2月20日消息 “你能想到嗎,我們(men) 現在建房子像‘搭積木’,3天建好一層樓,100天能建好一棟20層的樓房。”工作在江西省南昌縣的“90後建築師”鄧文驕傲地說。

  2018年,鄧文從(cong) 傳(chuan) 統建築行業(ye) 轉型為(wei) 裝配式工程師,4年多的裝配式建築行業(ye) 經曆,讓他對這個(ge) 行業(ye) 愈發地癡迷。

  “從(cong) 吃‘力氣飯’到吃‘科技糧’,從(cong) 幹‘體(ti) 力活’到幹‘技術活’。裝配式智能建造讓建築行業(ye) 科技感十足,未來大有可為(wei) !”南昌縣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熊誌武對裝配式建築行業(ye) 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在南昌縣,圍繞裝配式建築、現代農(nong) 業(ye) 、鴨苗孵化等當地特色支柱產(chan) 業(ye) ,“硬科技”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數個(ge) 規模總量達千億(yi) 百億(yi) 的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正蓄勢崛起。

  2022年,南昌縣全縣GDP突破1300億(yi) 元,同比增長4.8%,穩坐“江西縣域經濟第一強縣”,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打造縣域經濟發展樣板蓄好勢、賦好能。

  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

  在南昌縣的一處建築工地,既見不到飛揚的塵土,也聽不見刺耳的噪聲,更沒有橫流的泥水,隻有預先從(cong) 工廠訂製好的牆板、樓梯等構件,整齊地碼放在施工現場。

  “別小瞧這些鋼筋水泥,它們(men) 可都是有身份的。”鄧文說,每個(ge) 構件上都貼有二維碼,通過掃碼不僅(jin) 可以對產(chan) 地、尺寸、生產(chan) 日期等信息一目了然,實現質量責任追溯,還能知道應該安裝在哪個(ge) 位置,按圖索驥進行施工。

  安全帽、黑工裝,手握一把檢測尺,穿戴整齊的鄧文既職業(ye) 又精神。“你看看我都工作了大半天了,還是挺幹淨的。”鄧文隨手扯著自己衣領笑著說。

  2016年鄧文從(cong) 河南城建學院畢業(ye) 後,就到南昌縣的一家建築公司工作。“那時到處是塵埃、噪音,我因此得了咽炎,聽力也有所下降。”家人擔心念叨,讓他一度有了離開建築行業(ye) 的打算。

  想法的轉變發生在2018年8月,在南昌縣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聯盟成立現場,看到裝配式建築施工展示的整個(ge) 過程,鄧文立馬被吸引了。高層建築竟然也可以搭出來,對裝配式建築“一見鍾情”的鄧文下定決(jue) 心鑽研新技藝,並與(yu) 工友一起參加培訓,實現工作崗位的轉型。

  如今,傳(chuan) 統建築模式需要四五十人連續工作半個(ge) 月才能完成的生產(chan) 任務,通過裝配式建築模式隻需要一周時間。“工人們(men) 輕鬆了,工作強度減少至少一半。我們(men) 還突破了在高層建築上的應用,最高達到33層。”鄧文說。

  鄧文職業(ye) 轉型的心路曆程,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了南昌縣建築業(ye) 在科技賦能下的新變遷。

  南昌縣素有“中國建築產(chan) 業(ye) 之鄉(xiang) ”之稱,擁有建築施工企業(ye) 359家,占江西省的1/3;建築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達25萬(wan) 餘(yu) 人。隨著近年來建築業(ye) 轉型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縱深推進,南昌縣主動調整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

  “通過出政策、撥資金、育人才,南昌縣在實現新型建築工業(ye) 化上,做出一係列‘先行’之舉(ju) 。”江西省裝配式建築研發中心主任張宇亮如數家珍地盤點著:全省率先規劃建設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園,全省率先編製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規劃,全省率先搭建裝配式建築產(chan) 業(ye) 聯盟,全省率先推動房地產(chan) 項目使用裝配式施工……

  新型建築模式不僅(jin) 為(wei) 工地的樣貌、建築工人工作帶來轉變,也實現了“建築零件工廠造”。如今,步入南昌縣的裝配式建築生產(chan) 車間,科技感撲麵而來。

  “車間由集中控製中心統一指揮,可實現整個(ge) 車間的生產(chan) 計劃製定、調度,並對產(chan) 品質量進行全過程管控。”南昌縣一家裝配公司團支部書(shu) 記劉淩飛說,在這顆智慧“大腦”的統籌協調下,不同尺寸和規格的樓梯、陽台、飄窗等構件就會(hui) 按照統一標準批量生產(chan) 出來。

  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裝配式建築已經成為(wei) 南昌縣建築行業(ye) 的一張新名片。2022年,南昌縣建築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1900億(yi) 元,裝配式建築累計麵積、新開工裝配式建築占同期新開工建築麵積比例等指標,均走在全省前列,實現了從(cong) “建築大縣”到“建築強縣”的轉變。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南昌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局長廖峰說,作為(wei) 實體(ti) 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南昌縣建築產(chan) 業(ye) 將繼續加快建造方式變革,不斷提升建築工業(ye) 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田間地頭立起“農(nong) 情調度室”

  南昌縣蔣巷鎮大田農(nong) 社的稻田星羅棋布,跟隨種糧大戶鄒泰暉行走在田埂上,廣袤的稻田直達天際,盡顯大地之美。

  鄒泰暉經營的大田農(nong) 社,是江西首個(ge) “萬(wan) 畝(mu) 智慧農(nong) 場”。2018年,在上海從(cong) 事農(nong) 機生產(chan) 和銷售的他看準了智慧農(nong) 業(ye) 的廣闊前景,回到家鄉(xiang) 承包1.36萬(wan) 畝(mu) 土地,當起了數字化種田的“新農(nong) 民”。

  “以前種田憑經驗,看天吃飯,現在靠科技,智慧賦能,不僅(jin) 省時省力,而且增產(chan) 高效。”鄒泰暉很是感慨。眼下正值春耕播種時節,偌大的農(nong) 田卻少有以往人山人海的忙碌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係列科技設備。

  “這種無人駕駛旋耕機設置好點位就能沿著指定路線作業(ye) ,那邊的無人飛機用來噴灑農(nong) 藥,還有那個(ge) 外形酷似火星登陸車的是無人植保機……”鄒泰暉一一介紹著。得益於(yu) 無人農(nong) 機、大數據、物聯網的推廣應用,智慧農(nong) 場實現了機器換人,上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僅(jin) 雇用20多名農(nong) 民就能完成管理種植。

  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帶來的欣喜,不僅(jin) 僅(jin) 是播種、施肥和日常的田間管理,更體(ti) 現在稻田收割豐(feng) 收時。

  “駕駛一台收割機每天能收割水稻50畝(mu) 左右;而無人收割機每天卻能收割水稻近百畝(mu) 。”跟隨鄒泰暉走進田間地頭的一間“農(nong) 情調度室”,大屏幕上他所承包的萬(wan) 畝(mu) 稻田盡收眼底。“我做夢都想不到,現在的農(nong) 民能坐在辦公室裏種田了。”

  鄒泰暉摸起遙控器,切換掉春耕播種的畫麵,一係列的數據出現在屏幕上。農(nong) 民這個(ge) 古老的職業(ye) ,在這裏有了新形象。

  依靠布設在耕地裏的傳(chuan) 感器,坐在“農(nong) 情調度室”的農(nong) 民不僅(jin) 能監測傳(chuan) 輸到的溫度、濕度、風速、光照等信息,還能依托物聯網技術輔助無人農(nong) 機,設定其路線參數。

  “插上科技的‘翅膀’,農(nong) 業(ye) 變得炫酷起來。”南昌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股股長萬(wan) 浪華說,該縣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數字化土地”,借助物聯網設備和指揮調度係統,構建起覆蓋全域的農(nong) 業(ye) 數字地圖,實現了水稻生產(chan) 全過程的智慧決(jue) 策與(yu) 管控。

  2022年,南昌縣糧食總產(chan) 量達16億(yi) 斤,糧食生產(chan) 創“十九連豐(feng) ”。作為(wei) 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全國首批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南昌縣交出了沉甸甸的科技興(xing) 糧“答卷”。

  科技賦能,不僅(jin) 提高了種糧效益,保障了農(nong) 民增收,更將農(nong) 民從(cong) 田地上解放出來,拓寬了增收渠道。

  “既能照顧家裏老小,一年還多掙了3萬(wan) 元。”南昌縣廣福鎮木山村村民黃玲玲頗為(wei) 感慨,沒想到50多歲了還能實現“家門口”再就業(ye) 。

  如今,像黃玲玲這樣的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通過村裏勞務合作社的統一協調,精準匹配到綠化養(yang) 護、園區保潔、苗木物流等就業(ye) 崗位,有了額外的收入。大夥(huo) 兒(er) 的腰包鼓了,生活更美好了。

  黨(dang) 的二十大對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作出戰略部署,為(wei)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未來,南昌縣將著眼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持續發力,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夯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萬(wan) 浪華說。

  “簽約鴨農(nong) ”孵出14億(yi) 大產(chan) 業(ye)

  養(yang) 鴨子,在南昌縣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這裏地處鄱陽湖平原,河湖縱橫、水係發達,自古就是魚米之鄉(xiang) 。豫章酥鴨、南昌啤酒鴨、向塘醬鴨……在南昌縣,光一隻鴨子就可以做出20多種菜品。

  初春時節,新芽吐綠。每天6時許,天剛蒙蒙亮,南昌縣岡(gang) 上鎮滕山頭村的一處鴨舍內(nei) ,便聽到了鴨子們(men) 討食的叫喚聲。

  巡欄、投食、換水、消毒……62歲的村民諶壽生打開鴨舍,開始一天的忙碌。

  諶壽生邊忙著手上的活邊向記者講述他這些年的變化:他原本以打零工維持生計,一年收入2萬(wan) 元左右。2020年,通過政府牽線搭橋,與(yu) 一家養(yang) 殖公司簽約,成了一名“簽約鴨農(nong) ”。“承包了3個(ge) 鴨舍,代養(yang) 七八千隻鴨苗,一年收入10萬(wan) 元左右。”

  由個(ge) 人散戶到“簽約鴨農(nong) ”,諶壽生得到的不僅(jin) 僅(jin) 是身份上的變化,還有資金和風險的兜底。為(wei) 深挖優(you) 勢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潛能,南昌縣引進龍頭企業(ye) ,打造集種鴨繁育、鴨苗孵化、特色產(chan) 品等為(wei)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條,采用“保底+分紅”訂單機製,為(wei) “簽約鴨農(nong) ”提供鏈條式服務。

  沒有了養(yang) 殖風險的後顧之憂,鴨農(nong) 便把精力放在了技能提升與(yu) 綠色養(yang) 殖上。通過引進綠色環保型的現代化小水係網床養(yang) 殖技術,暢通養(yang) 鴨生態鏈,實現種養(yang) 結合、綠色循環。

  “我們(men) 的鴨子全部住進了‘別墅’,有飲水區、飼料投喂區、棲息區。”在諶壽生的養(yang) 殖基地,成千上萬(wan) 隻鴨子的鴨舍內(nei) 難覓鴨糞,也沒有刺鼻異味。

  在鴨的產(chan) 業(ye) 鏈條上,南昌縣不僅(jin) 發力於(yu) 綠色養(yang) 殖端、肉製品端,還在孵化端做文章。走進岡(gang) 上鎮一個(ge) 標準化孵化車間,數十台全自動現代化禽苗孵化機映入眼簾。通過機器屏幕上顯示的溫度,鴨蛋所處的孵化階段一目了然。

  “接下來需要對每一枚鴨蛋進行照蛋檢查、灑水,28天後就能孵出鴨苗了。”孵化機前,孵化工邊說邊麻利地把一枚枚新鮮鴨蛋裝進機器裏。據了解,一個(ge) 標準化孵化車間有34台孵化機,1個(ge) 月能裝60多萬(wan) 枚蛋,孵出50多萬(wan) 羽鴨苗。

  小鴨子,大產(chan) 業(ye) 。依靠科學養(yang) 殖模式,岡(gang) 上鎮鴨苗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實現鴨苗銷售網絡覆蓋全國,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超14億(yi) 元,近5000戶養(yang) 殖戶從(cong) 中受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縣域經濟發展“雙驅動”注入新活力。

  2022年12月,中郡研究所發布《2022縣域經濟與(yu) 縣域發展監測評價(jia) 報告》,揭曉第二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與(yu) 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縣市。南昌縣躍居第18名,連續14年實現位次前移。

  “審視南昌縣經濟發展的答卷,特色產(chan) 業(ye) 是底氣,更是未來激發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活水,我們(men) 要積極探索中國式縣域現代化的實現路徑,奮力闖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2023年2月3日,南昌縣“拚經濟 促發展”動員大會(hui) 上,縣委書(shu) 記陳翔吹響開年奮進號角。

  春回大地,萬(wan) 物複蘇。各地陸續迎來複工複產(chan) 熱潮,裝配式建築項目需求驟增。排工期、下訂單、擴充技工隊伍,“90後建築師”鄧文繼續忙碌並快樂(le) 著……

  百家讀城:

  一曲豪情南昌縣

  □ 熊亮

  風鳴翠竹,竹影婆娑,星鬥在穹頂,星光在澄碧湖波光裏,百川歸焉。

  這是多麽(me) 古老的土地啊,從(cong) 《禹貢》裏的古揚州尋找你的蛛絲(si) 馬跡。我一個(ge) 街坊一個(ge) 街坊尋覓,那聲聲的斷續的鼓聲,攜著我心從(cong) 豫章城內(nei) 的萬(wan) 壽宮、墨山街,一直穿過萬(wan) 坊橋、武陽渡,直到大美的贛撫平原東(dong) 禪古寺、後萬(wan) 古村。那些承載萬(wan) 千苦痛歡樂(le) 與(yu) 人世聚散離合的屋舍、長巷、拱橋、酒肆、垂楊柳又在碧波上清揚,一雙燕子在風中斜斜地飛……

  這是一片1810平方公裏的紅色熱土,145萬(wan) 英雄兒(er) 女們(men) ,硬是憑著實力擔當,幹出了江西首個(ge) 財政過百億(yi) 、連續七年刷新縣級財政收入“破百億(yi) ”的新速度,以“當先鋒,打頭陣”的魄力勇奪全省第一個(ge) 全國百強縣、第一個(ge) 縣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個(ge) 經濟總量破千億(yi) 的縣區、江西人口第一大縣等“四個(ge) 第一”。

  這是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全國首批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全國農(nong) 業(ye) 改革與(yu) 建設試點縣、全國產(chan) 糧大縣,糧食生產(chan) 創造“十九連豐(feng) ”。

  飛速發展飛速開拓的家鄉(xiang) 啊,今天的你已然成為(wei) 江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短短五年時間,國際陸港外貿班列從(cong) 無到有,9條國際直達班列和9條鐵海聯運集裝箱外貿班列,覆蓋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成為(wei) 國家“十四五”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更是江西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唯一單位。

  地處大南昌都市圈核心圈層和京九、滬昆高鐵經濟帶的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僅(jin) 用十年時間,就實現從(cong) 縣級到省級再到國家級的“三級連跳”。

  南昌縣的城鎮是美的,南昌縣的鄉(xiang) 村是美的。全縣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消除返貧致貧風險,300個(ge) 新農(nong) 村建設亮點紛呈,一村一品,無不染醉了我魂牽夢縈的水墨鄉(xiang) 關(guan) !一幅幅南昌縣鄉(xiang) 村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農(nong) 民富的大時代幸福圖景,一次次在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鄉(xiang) 音俚語和笑顏裏被刷新!

  春色秋光裏的南昌縣,你讓我的生命在風雨中倔強,讀你在恬靜的月夜,讀你在鑼鼓的鏗鏘。你將與(yu) 春風一道,迎來贛江的萬(wan) 丈蓬勃朝陽!

  (作者係江西散文詩人、作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