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福建南靖土樓景區塔下村:老村民回歸,“新村民”紮根
中國青年網龍岩2月22日電(記者 張玘雲(yun) )青苔在石階上蔓延、溪流穿村而過、土樓在兩(liang) 岸錯落有致、鴨子在水中慢慢遊戈......有人挑著水桶從(cong) 土樓前路過,恍惚間仿佛走進了一幅古畫。然而當你隨便走進一家門店,就會(hui) 發現裏麵另有千秋。畫室、民宿、酒坊、茶店,一走進門頓感文藝氣息撲麵而來,這就是福建省龍岩市南靖土樓景區塔下村。
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店鋪風格,與(yu) 塔下村的保護規劃分不開。主打“土樓風”建築風貌,規範農(nong) 房報建、推廣特色民居圖……一係列舉(ju) 措為(wei) 傳(chuan) 統村落的風貌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礎。
客家村落塔下村的土樓沿溪流呈S形分布,姿態各異,恢宏壯麗(li) ,遠觀形似太極圖,故又被稱為(wei) “太極水鄉(xiang) ”,是中國首批景觀村落、第四批中國傳(chuan) 統村落、第七批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被譽為(wei) “塔下村鳥瞰神話般的山區建築”。
近年來,塔下村旅遊業(ye) 逐漸發展,村民們(men) 改造自家的古建築做民宿、在家門口開餐飲店、賣土特產(chan) 、當導遊……與(yu) 家人長期分離外出打工的現象逐漸變少,村裏越來越熱鬧。塔下村村民張培基將原來家裏的古建築進行修繕,並租了幾間同村村民的房子,開了餐飲店、茶店和民宿,年收入達到60多萬(wan) ,自己既無需外出打工,也給村裏無力開店的老人帶來了租金。
提高經濟發展的同時,塔下村還對土樓等古建築進行了一係列的修繕保護,實施了基礎設施完善項目。通過政府引導、土樓管委會(hui) 執法隊攻堅、村委會(hui) 動員、誌願者行動、村民協同參與(yu) ,共同形成了全員參與(yu) 的人居環境整治氛圍。塔下村下大力氣對村內(nei) 不協調的亂(luan) 搭亂(luan) 蓋進行集中拆除,房前屋後亂(luan) 堆亂(luan) 放進行集中清理,村民居住環境有了顯著提升。過去,重視“耕讀傳(chuan) 家”的塔下人不斷離山遠行。根據塔下村張氏族譜記載,塔下人從(cong) 清乾隆年間開始大量遷徙海外。塔下村的張氏家廟德遠堂是目前中國可見到的最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築之一,刻錄著張氏世世代代族人遷徙此地的艱辛曆程。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返鄉(xiang) 創業(ye) ,甚至還有許多熱愛傳(chuan) 統村落的“新村民”被吸引而來,在此紮根。
今年已經是江西人高曉日入住塔下村的第12個(ge) 年頭。作為(wei) 塔下村“新村民”,高曉日見證了塔下村近年來的變化,“整個(ge) 村落傳(chuan) 統建築保存的還和原來一樣,但經過整改變得越來越規範,看起來比以前漂亮了很多。”他說。
多年前,來塔下村旅遊的高曉日一眼就愛上了這裏,蒙生了常住的想法,回去後經過深思熟慮,他辭去了年收入30萬(wan) 的工作,來到了塔下村。如今,高曉日與(yu) 自己最初在塔下村入住旅店的老板娘結為(wei) 夫婦,經營著酒坊、民宿,在這裏安了家。
在桂花盛開的季節,高曉日會(hui) 請村民幫忙采摘桂花用以釀製桂花酒,每人每天150元以上的薪酬。在梅子成熟的時節,高曉日則按照自己釀酒所需的標準,以高於(yu) 市場價(jia) 一倍的價(jia) 格收購村民合適的梅子,不僅(jin) 提高了自己酒釀的質量,也為(wei) 村民帶來了收入。村裏古風絲(si) 毫不減,村民腰包越來越鼓,對於(yu) 未來的日子,塔下村的村民們(men) 信心滿滿:“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