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董彩雲:始終為鄉村教育鼓與呼
連續走訪兩(liang) 所基層學校,回來又要梳理問題,忙到晚上8點多,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臨(lin) 夏開放大學副校長董彩雲(yun) 都沒顧上吃晚飯。
董彩雲(yun) 想利用好一切時間,為(wei) 教育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聲。臨(lin) 夏州的不少基層學校,都留下了董彩雲(yun) 的足跡。
該州所轄八縣市曾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教育基礎條件薄弱、教育教學質量不高、高層次師資力量匱乏。在鄉(xiang) 村教師的崗位上耕耘了30多年,董彩雲(yun) 直擊“痛點”,始終為(wei) 鄉(xiang) 村教育鼓與(yu) 呼,既建議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地區教育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又心係鄉(xiang) 村教師,希望解決(jue) 他們(men) 的編製、待遇問題。
為(wei) 何鍾情教育?董彩雲(yun) 總會(hui) 講起一段往事:20多年前,她在積石山縣吹麻灘小學任校長,一位母親(qin) 帶著一級聽力殘疾的孩子來入學。當時,臨(lin) 夏州沒有特殊教育。董彩雲(yun) 便安排孩子進入一年級隨班就讀,並針對孩子無法和其他同學進行正常交流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做了“不求成功隻求成人”的特殊教學目標。
孩子沒有名字,董彩雲(yun) 給他取名馬學賢;孩子有打籃球和畫畫的天賦,她便引導他參加學校的籃球隊和繪畫社團。
在平等、友愛的氛圍下,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到小學畢業(ye) 時,他不僅(jin) 掌握了簡單的加減法,還會(hui) 認簡單的漢字,會(hui) 寫(xie) 自己的名字。
2018年,馬學賢去探望董彩雲(yun) ,告訴“校長媽媽”,他如今在一家茶餐廳當配餐師,每月工資5000元,還有了女朋友。
董彩雲(yun) 覺得,是教育改變了人的命運、生存的價(jia) 值、生活的品質,也給一個(ge) 家庭帶去希望,繼而夯實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現在走到村裏,沒有曬著太陽‘等靠要’的人,個(ge) 個(ge) 都很忙碌,都在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董彩雲(yun) 見證個(ge) 人命運的改變,也見證民族地區教育事業(ye) 的跨越式發展。
臨(lin) 夏州教育局資料顯示,2013年春季,臨(lin) 夏州官方以自有財力推行15年免費教育,解決(jue) 所有適齡兒(er) 童從(cong) 幼兒(er) 園到高中的費用問題。2019年,當地首次提出振興(xing) 教育的目標,同年成立臨(lin) 夏州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2022年,臨(lin) 夏州加大縣城學校建設力度,滿足學生在縣城集中上學的需要;今年,又計劃在教育方麵投資40多億(yi) 元,建成臨(lin) 夏中學三期等45所中小學和幼兒(er) 園、5個(ge) 縣市的職校和職教中心、鬆鳴岩中國式現代化學生勞動實踐綜合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60個(ge) 教育基礎項目,新增學位1.5萬(wan) 個(ge) 。
其間,董彩雲(yun) 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的建議也得到相關(guan) 部門高度重視——現在,臨(lin) 夏州義(yi) 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不低於(yu) 公務員工資平均水平;農(nong) 村一線教師也有了交通補貼、鄉(xiang) 村補貼,職稱評審條件進一步放寬;廈門、濟南等東(dong) 部發達地區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也借合作辦學、跟崗研修、交流研討等方式來到臨(lin) 夏州。
董彩雲(yun) 介紹,僅(jin) 去年一年,當地累計有教師1萬(wan) 餘(yu) 人次參加了線上教學技能培訓。“待遇好了,業(ye) 務強了,老師們(men) 的教學勁頭更足,也能引領帶動更多身邊的人,愛家鄉(xiang) ,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ye) 。”
今年,董彩雲(yun) 又準備攜“關(guan) 於(yu) 將臨(lin) 夏州鬆鳴岩中國式現代化學生勞動實踐綜合基地創建成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試驗區的建議”赴京參會(hui) 。
一方麵,是讓政府花大力氣建設的教育實踐基地發揮更大效用;另一方麵,她希望孩子們(men) 能在勞動實踐中,強化身體(ti) 素質,收獲心理健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