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交響樂“出圈”帶來哪些啟示

發布時間:2023-02-23 10:3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近期,兩(liang) 段熱門小視頻令人印象深刻。一段是“超強共情力!兩(liang) 歲寶寶聽交響樂(le) 音樂(le) 會(hui) 默默流淚”,一段是“交響樂(le) 團演奏《孤勇者》引發小朋友們(men) 大合唱”。前者,交響樂(le) 感動兩(liang) 歲寶寶,一個(ge) 看似被偶然捕捉的動人瞬間,恰恰力證了交響樂(le) 超越國界、超越語言、超越年齡的強大感染力。後者,交響樂(le) 團在返場環節積極回應小觀眾(zhong) 的點歌,與(yu) 童聲“和鳴”,不僅(jin) 充分展現了劇場藝術的魅力,讓人滿懷憧憬,更讓人看到了交響樂(le) “親(qin) 近”人民群眾(zhong) 的無限可能。

  2023年春節前後,各地文藝演出穩健複蘇。青年朋友們(men) 三五成群相約於(yu) 劇場,無數小家庭一家幾口攜手共享文藝盛宴。經典演出再現一票難求盛況,劇場滿座熱鬧恢複如前。在開工勢頭如此強勁的文藝新局中,交響樂(le) 演出也迎來了開門紅,不少演出通過短視頻“出圈”,引發廣泛關(guan) 注。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高雅藝術普及作用,也為(wei) 交響樂(le) 的進一步發展帶來諸多啟示。

  交響樂(le) 屬於(yu) 高雅藝術,其名稱源於(yu) 希臘語,意即“一起響”,通常包含四個(ge) 樂(le) 章,個(ge) 別也有多於(yu) 或少於(yu) 四個(ge) 樂(le) 章的。它的主要特點可以用規模龐大、樂(le) 器多樣、樂(le) 章豐(feng) 富來概括。交響樂(le) 往往具有較嚴(yan) 謹的結構和豐(feng) 富的表現手段,由大型的管弦樂(le) 隊演奏,其音樂(le) 內(nei) 涵深刻,具有戲劇性、史詩性、悲劇性、英雄性,或者音樂(le) 格調莊重,具有敘事性、描寫(xie) 性、抒情性、風俗性等。高雅、嚴(yan) 肅等特點使得交響樂(le) 在推廣普及之初遇到了不少困難,與(yu) 普通百姓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簡而言之就是“聽不懂”和“聽不起”。

  交響樂(le) 的樂(le) 器結構複雜,音樂(le) 蘊含著深厚的精神內(nei) 涵,想要“聽懂”確實需要一定的熏陶和積累。因此,我們(men) 常說,高雅藝術的觀眾(zhong) 是需要培養(yang) 的。為(wei) 了讓更多人聽懂交響樂(le) 、愛上交響樂(le) ,近年來,相關(guan) 部門、相關(guan) 文藝院團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多部委聯合倡導、支持、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組織國家級藝術院團和優(you) 秀地方藝術院團赴相關(guan) 省(區、市)的高校演出,通過實施“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支持高校整合優(you) 質美育資源,為(wei) 本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和廣大農(nong) 村地區的中小學校美育課程教學、藝術社團活動、美育師資培訓、校園文化建設等提供定向精準幫扶的美育誌願服務。這些工作對於(yu) 高雅藝術的傳(chuan) 播、普及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具體(ti) 到交響樂(le) ,曾經相對小眾(zhong) 的藝術形式逐漸俘獲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心。兒(er) 童主題的交響樂(le) 音樂(le) 會(hui) 場場爆滿便是最好的例證。

  高雅藝術是否等於(yu) 高價(jia) 藝術?這是一個(ge) 老問題。“聽不起”曾是交響樂(le) 擴大受眾(zhong) 範圍較大的障礙之一。過去,一些文藝院團過於(yu) 逐利,把高雅與(yu) 高價(jia) 畫等號,而且總是仰著高傲的“頭顱”,不願看向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但是隨著文藝惠民相關(guan) 政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文藝院團更加重視藝術的社會(hui) 屬性、文化屬性,主動承擔社會(hui) 責任。比如多地推行惠民低價(jia) 票補貼政策,使價(jia) 格更“親(qin) 民”,讓人民與(yu) 藝術更親(qin) 近。交響樂(le) 等高雅藝術逐漸成為(wei) “親(qin) 民藝術”,隨著上座率的提高,交響樂(le) 演出不僅(jin) 聚集了人氣,還贏得了口碑。當然,交響樂(le) 的“親(qin) 民”之路絕非僅(jin) 僅(jin) 通過降價(jia) ,精心策劃、形式創新都是其重要路徑。

  坦白講,近年來,交響樂(le) 的普及工作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人民群眾(zhong) 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中小學生對其認知和喜愛程度顯著提高。但是,在創作、傳(chuan) 播等方麵,我們(men) 仍然麵臨(lin) 著較大的考驗。為(wei) 了持續創作人民群眾(zhong) 滿意的交響樂(le) 作品,吸引更多人走進劇場近距離感受其魅力,我們(men) 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創作上要避免孤芳自賞,追求雅俗共賞,要彰顯“中國範兒(er) ”,展現民族特色。音樂(le) 是讓人聽的,但光讓人聽還不行,還要供人欣賞,要做到雅俗共賞。毋庸諱言,往年有很多新創作品大家是不喜歡聽、不願意聽的,創作團隊很容易陷入孤芳自賞的狀態。如果創作的新作品群眾(zhong) 聽不懂、不愛聽,那將有悖於(yu) 文藝百花園為(wei) 人民綻放的初衷。正如作曲家關(guan) 峽所說,交響樂(le) 就是要做到讓人產(chan) 生共鳴,引起共振,在共振的過程中產(chan) 生情感升華,觸發思想激蕩,引發心靈淨化。因此,交響樂(le) 的創作要緊扣時代主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zhong) ,尤其要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紮根民族沃土,挖掘音樂(le) 中的“中國範兒(er) ”。事實證明,不管是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作靈感源泉,創作具有中國風格的音樂(le) 旋律,還是用交響樂(le) 的方式重新編排中國經典音樂(le) ,都收獲了巨大的成功。

  二是普及傳(chuan) 播上要注重形式創新,潤物無聲。藝術的生命力根植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沃土,藝術的影響力、輻射麵在於(yu) 有廣闊的傳(chuan) 播渠道與(yu) 發展空間,交響樂(le) 同樣不能例外,其健康成長離不開普通觀眾(zhong) 為(wei) 其澆灌。藝術隻有走近群眾(zhong) ,融入大眾(zhong) 生活,才能成為(wei) 人民藝術。交響樂(le) 普及傳(chuan) 播曆來是重要基礎工作。短視頻等新媒體(ti) 手段的碎片化傳(chuan) 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yu) 交響樂(le) 的“出圈”,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內(nei) 容的提質和演出形式的創新。比如一些交響樂(le) 團專(zhuan) 設“樂(le) 工房”,集演奏、講解、互動於(yu) 一體(ti) ,深入基層和社區,打造交響樂(le) 互動課堂,全麵提高觀眾(zhong) 文化品位,觀眾(zhong) 不僅(jin) 可以現場聆聽音樂(le) ,還能通過專(zhuan) 家講解進一步了解音樂(le) 內(nei) 涵。再如一些兒(er) 童主題交響樂(le) 音樂(le) 會(hui) 在創作之初就把音樂(le) 普及作為(wei) 重要考量。去年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小獅子樂(le) 動京城”情景視聽音樂(le) 會(hui) 上,現場不僅(jin) 有中西樂(le) 器的直接對話,還有寓教於(yu) 樂(le) 的藝術普及。主角小獅子作為(wei) 一名中國大鼓演奏者,在與(yu) 貓咪交響樂(le) 團的磨合中,展現了交響樂(le) 團的構成及中西樂(le) 器的交流與(yu) 融合。孩子們(men) 在笑聲中潛移默化地進入了交響樂(le) 的世界。

  交響樂(le) 被世界公認為(wei) 是衡量一個(ge) 國家、一個(ge) 地區、一個(ge) 城市現代文明的標準。如今,各地、各交響樂(le) 團加強創作,各顯神通,積極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而農(nong) 民管樂(le) 隊也逐漸在多地興(xing) 起。在如此濃厚的藝術氛圍中,中國交響樂(le) 的蓬勃發展值得期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