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我國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趨勢已根本扭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2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高蕾)今天,水利部舉(ju) 行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表示,監測數據顯示,通過近五年治理,從(cong) 根本上扭轉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
王道席介紹,水利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充分挖掘已建蓄引提調工程潛力,科學調度,用好當地水、增供外調水,多渠道增加水資源供給。2018年以來,通過引江、引黃等外流域調水向治理區供水330億(yi) 立方米,其中253億(yi) 立方米用於(yu) 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水源置換;77億(yi) 立方米用於(yu) 河湖生態補水。統籌當地水、外調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澱、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等48條河湖,持續開展常態化補水和夏季集中補水,累計補水240億(yi) 立方米。據監測分析,補水河流入滲地下的水量計超過100億(yi) 立方米,促進了地下水回補和河河湖生態環境複蘇。
與(yu) 此同時,地下水水位總體(ti) 回升。根據治理區3665眼地下水監測站點(其中國家級1756眼、省級1909眼)監測數據分析,通過近五年治理,從(cong) 根本上扭轉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實現由下降幅度趨緩、到局部回升、再到總體(ti) 回升的持續好轉。與(yu) 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回升和穩定麵積占比達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深層承壓水回升和穩定麵積占比達97%,水位平均回升6.72米。治理區約90%的區域初步實現了地下水采補平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