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履職30載 厲以寧的兩會時刻

發布時間:2023-03-01 15: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hui) 科學資深教授、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因病醫治無效,於(yu) 2023年2月27日19點3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作為(wei) 讀書(shu) 人,總有些正心、齊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這是我堅持至今的動力。”2018年,厲以寧獲得“改革先鋒”獎章,接受頒獎時,他這樣說。厲以寧一生與(yu) 中國經濟社會(hui) 改革緊密相連,1990年出版的專(zhuan) 著《非均衡的中國經濟》被認為(wei) 是“影響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最重要的十本書(shu) 之一”;他是最早提出股份製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有著“厲股份”之稱,也被稱為(wei) 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積極倡導者”。

  厲以寧愛詩更愛寫(xie) 詩,其個(ge) 人學術自傳(chuan) 的第一章便以“詩情原在淡雲(yun) 中”命名。“詩是深思詞是情,心泉湧出自然清”,這是厲以寧詩詞創作的追求。據《厲以寧詩詞全集》數據顯示,自1947年以來,他共創作了近1600首詩詞;2021年11月1日,人民政協網以《厲以寧的“詩意人生”》為(wei) 題,報道了他在詩詞方麵的成就。

  厲以寧1930年11月22日出生於(yu) 江蘇南京,在“以寧”二字中,“以”是排行,“寧”指的就是出生地南京。1951年8月,縱情詩歌,曾決(jue) 心“工業(ye) 救國”的厲以寧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經濟學係,這是他的第二次高考,從(cong) 此開啟了他與(yu) 經濟學理論研究緊密聯係的一生。

  回顧曆史,厲以寧曾連續30年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這30年,厲以寧履職盡責,為(wei) 國家大事也為(wei) 民生要事。他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發表的觀點,提出的建議、議案、提案等,總是備受媒體(ti) 關(guan) 注,而他的經濟思想也一直為(wei) 中國經濟改革發展指路。

  1988年至2002年,厲以寧曾擔任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主要做了兩(liang) 件事,一個(ge) 是參與(yu) 立法,一個(ge) 是推動股份製改革”,2017年,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厲以寧這樣總結自己這15年的履職工作。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證券市場雖發展迅猛,但亟待法律的出台以規範其發展。1992年,厲以寧被任命為(wei) 證券法起草小組組長,正式參與(yu) 證券法的立法工作。前後經過7年時間,證券法最終於(yu)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上通過,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由全國人大組織專(zhuan) 家起草的法律。

  2003年10月28日,在多次審議後,證券投資基金法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上通過,厲以寧也是該法的起草組組長。除此以外,他還參與(yu) 審定了包括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在內(nei) 的多部法律。近年來,“三次分配”備受關(guan) 注,而早在1992年,厲以寧便在《論共同富裕的經濟發展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影響收入分配的三種力量”。

  從(cong) 2003年開始,他先後擔任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hui) 常務委員。在此期間,厲以寧也非常關(guan) 注民營經濟的發展。

  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他曾介紹,2003年下半年擔任全國政協“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專(zhuan) 題組”組長時,帶領調研組到遼寧、江蘇等地調研,最終形成了一份詳細的調研報告,上報國務院。“一些政府部門扶持國有企業(ye) 或規模大的非公有製企業(ye) 輕車熟路,卻往往忽視了對眾(zhong) 多中小型非公有製企業(ye) 的服務,在工作中‘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2004年,厲以寧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hui) 議上強調,要真正為(wei) 非公有製企業(ye) “鬆綁”,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2005年2月,《關(guan) 於(yu) 鼓勵支持和引導個(ge) 體(ti) 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非公36條”)出台後,厲以寧曾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表示,要打破“非公36條”的玻璃門,從(cong) 政府的角度來說要有細則出台,而壟斷行業(ye) 的國企也要認識到:民營企業(ye) 參與(yu) 競爭(zheng) ,有利於(yu) 雙方的提高,允許民營企業(ye) 進來,對國企長遠來說是有好處的。2010年,厲以寧繼續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為(wei) 民營企業(ye) 發聲,他建議,鼓勵民營企業(ye) 進入和運用資本市場要“並重”。

  在2008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股市波動備受關(guan) 注,“調低或取消印花稅”的呼聲也很高。對此,厲以寧在麵對記者的提問時強調,“印花稅不應雙邊收,從(cong) 雙邊收改為(wei) 單邊收是必要的。”半年後,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jue) 定從(cong) 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征收方式,將現行的對買(mai) 賣、繼承、贈與(yu) 所書(shu) 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shu) 據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對雙方當事人征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調整為(wei) 單邊征稅,即對買(mai) 賣、繼承、贈與(yu) 所書(shu) 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shu) 據的出讓方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征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對受讓方不再征稅。

  “中國必須改革,不改革沒有出路”,2012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厲以寧強調。“改革”是他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經常提到的詞語。2005年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hui) 議上,厲以寧說,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困難與(yu) 體(ti) 製上存在若幹障礙有關(guan) ,隻有深化改革,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2016年,他強調供給側(ce) 發力主要是通過結構性改革。2017年,他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表示,“國情表明,我們(men) 是在不斷地轉型、不斷的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

  厲以寧曾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hui) 議的記者會(hui) 上指出,我國有四大領域的改革需要解決(jue) :第一個(ge) 領域是國企改革;第二個(ge) 領域是城鎮化改革;第三個(ge) 領域是財政稅製改革;第四個(ge) 領域是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改革。“改革的攔路虎是利益集團和製度慣性”。

  而在履職的後期,厲以寧更心係民生。2007年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hui) 議,他提出政府應著力解決(jue) 低收入人群的廉價(jia) 房出租房問題。厲以寧也曾指出,農(nong) 村住房製度必須改革,應該給農(nong) 民發房產(chan) 證,增加他們(men) 的財產(chan) 性收入。隨後的幾年間,教育資源分配、農(nong) 民工城鎮住房等問題均被厲以寧帶到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文章發表得再多,不聯係中國實際,對中國的改革沒有用處。”他希望自己的每一個(ge) 研究都能“經世致用”。

  2008年的兩(liang) 會(hui) 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引發人們(men) 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厲以寧指出,在全球經濟放緩、需求疲軟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內(nei) 需才是中國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關(guan) 鍵。對於(yu) 如何擴大內(nei) 需的探討,他給出了更具體(ti) 的方向,“我認為(wei) 關(guan) 鍵是迅速提高農(nong) 民的收入。改變農(nong) 民的生活方式,調整農(nong) 民的消費結構。”

  2015年,厲以寧赴陝西、貴州、河北、內(nei) 蒙古、遼寧和廣東(dong) 六個(ge) 省區做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的農(nong) 村,男人出去打工,婦女和孩子留在家裏,長達十幾年的分居導致不少家庭破裂,並引發了很多治安案件。他感歎農(nong) 民工數量的龐大,並提出,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首先要解決(jue) 農(nong) 民在城市的住房問題。“這個(ge) 問題不解決(jue) ,人家怎麽(me) 在城市生活、工作。”

  他在調研的時候還聽到了一個(ge) 詞——“城歸”。他發現,當時“城歸”人數越來越多,“城歸”其實想留在城裏,想把家人從(cong) 農(nong) 村接來。“這說明還是房子的問題,在棚戶區拆遷的時候,要給農(nong) 民留下一部分房子。”

  30年間,他推動股份製改革,主持起草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關(guan) 注民營經濟發展......厲以寧提出的觀點始終圍繞我國經濟改革發展而展開。2017年,厲以寧最後一次以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的身份出席全國兩(liang) 會(hui) ,“我們(men) 這一代知識分子的驕傲,就是我們(men) 參加了改革,這是我自己可以得到安慰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結束後,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這位經濟學家說。

  2017年3月6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hui) 議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新聞發布廳召開記者會(hui) ,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楊凱生、常振明、錢穎一就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xing) 實體(ti) 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hui) 結束後,厲以寧起身離開會(hui) 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賈驥業(ye) 整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