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財政部:積極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力提效

發布時間:2023-03-02 15:51:00來源: 光明日報

  【權威部門話開局】

  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37萬(wan) 億(yi) 元,比2021年增長0.6%;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wan) 億(yi) 元,增長6.1%,為(wei)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支撐。3月1日,國新辦舉(ju) 行“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財政部部長劉昆等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了財政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重大決(jue) 策部署有關(guan) 情況。

  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

  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體(ti) 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兼顧了需要與(yu) 可能、當前與(yu) 長遠、發展與(yu) 安全。”劉昆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複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應對這些風險挑戰,要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優(you) 化政策工具組合,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可控。

  所謂“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對此,劉昆強調了五方麵重點——

  一是完善稅費支持政策,著力紓解企業(ye) 困難。突出對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ye) 的支持,讓企業(ye) 多減一些負擔,增添更大的發展動力。二是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必要支出強度。集中財力辦大事,優(you) 化政策組合工具,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三是大力優(you) 化支出結構,不斷提高支出效率。黨(dang) 政機關(guan) 繼續過緊日子,積極支持科技攻關(guan)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四是均衡區域間財力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提高地方財力保障水平。五是嚴(yan) 肅財經紀律,切實防範財政風險。嚴(yan) 格財政收支規範管理,健全監督監控機製,堅決(jue) 製止違法違規舉(ju) 債(zhai) 行為(wei) ,遏製隱性債(zhai) 務增量,穩妥化解存量,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

  減稅降費直擊市場主體(ti) 痛點和難點

  2022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wan) 億(yi) 元,推動我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從(cong) 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在降低市場主體(ti) 負擔、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指出,回顧過去一年的減稅降費政策,主要呈現以下三個(ge) 特點:一是力度大。在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的4.2萬(wan) 億(yi) 元中,增值稅留抵退稅約2.46萬(wan) 億(yi) 元,超過2021年辦理留抵退稅規模的3.8倍。二是發力早。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擴圍加力提速,上半年即大頭落地,全年存量留抵退稅任務提前到二季度集中完成。三是更協同。加強協調聯動,接連推出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階段性緩繳社會(hui) 保險費等一攬子政策,形成紓困合力。

  “減稅降費政策直擊市場主體(ti) 的痛點和難點,把這個(ge) ‘肥’施到了企業(ye) 發展的根上。”朱忠明說。

  據統計,2022年全國10萬(wan) 戶重點稅源企業(ye) ,每百元營業(ye) 收入稅費的負擔下降了2.7%。去年我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3.8%,剔除大規模留抵退稅一次性因素影響以後,稅負水平在15%左右,企業(ye) 的現金流增加了,發展活力增強了,應對風險挑戰的韌性更足了。

  “2023年,將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紓困需要,盡快研究明確政策,抓好落地見效,推動形成‘水深魚歸’‘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朱忠明表示,一是落實落細現有政策,繼續實施好已經明確的減稅降費政策,堅決(jue) 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jue) 製止亂(luan) 收費;二是優(you) 化完善優(you) 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讓政策紅利更好惠及市場主體(ti) ;三是進一步增強政策精準性,突出對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ye) 的支持,為(wei) 微觀主體(ti) 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財政支出將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從(cong) 今年的財政收支形勢綜合分析判斷,我認為(wei) 今年經濟有望總體(ti) 回升,體(ti) 現在財政收入上主要是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因素:一是經濟回升會(hui) 帶動財政收入的增加,二是去年集中實施留抵退稅,使去年的基數相應偏低。兩(liang) 個(ge) 因素共同影響為(wei) 財政收入恢複性增長奠定了基礎。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恢複基礎尚不牢固,財政收入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劉昆表示。

  同時,從(cong) 財政支出情況看,科技攻關(guan)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環保等重點支出剛性增加,養(yang) 老、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繼續加強保障,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基層“三保”能力,轉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

  “雖然2023年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們(men) 不會(hui) 在民生支出上退步,我們(men) 將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繼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盡全力為(wei) 群眾(zhong) 謀好事、辦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劉昆說。

  具體(ti) 來看,一是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用好中央財政就業(ye) 補助資金,支持減負穩崗擴就業(ye) 。二是優(you) 先保障教育事業(ye) 發展。在過去五年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21萬(wan) 億(yi) 元的基礎上,持續健全財政教育投入機製,深入推進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三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支持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健全基本醫保籌資機製,深化以公益性為(wei) 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四是提升社會(hui) 保障水平。深入實施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積極推動個(ge) 人養(yang) 老金發展,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應對人口老齡化財政政策舉(ju) 措,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五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支持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促進重點行業(ye) 和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