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何毓靈:推進建設甲骨文數字化工程

發布時間:2023-03-03 14: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yi) 。甲骨文是迄今為(wei) 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脈。位於(yu) 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迄今為(wei) 止已出土16多萬(wan) 片甲骨,但這些甲骨碎片卻被收藏在全世界各個(ge) 國家和機構,分布非常廣泛,給甲骨文研究的綴合與(yu) 複原工作帶來困難。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甲骨文的數字化工程是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關(guan) 鍵。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 何毓靈

  未來如果能夠實現數字化,我們(men) 肯定要建一個(ge) 數字化平台,這個(ge) 平台實際上就是一個(ge) 大型的數據庫,這個(ge) 數據庫我們(men) 可以滿足三個(ge) 需求,第一個(ge) 方麵就是滿足研究者的需求研究,第二個(ge) 方麵就是我們(men) 從(cong) 安陽人民的一個(ge) 心態,我們(men) 以數字化的回歸,讓甲骨文數字化回歸。第三個(ge) 最主要的就是我們(men) 可以利用這樣的平台,讓文物讓甲骨“活”起來,跟普通的民眾(zhong) 普通的觀眾(zhong) 能夠互動起來,查詢研究更方便一點。

  【解說】殷墟甲骨文等發現,令商代曆史由此成為(wei) 信史,中國的信史也因此向前推進了近千年。考古學的建設和發展對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有著深遠的意義(yi) ,何毓靈表示,在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考古技術的同時,更應該注重考古人才隊伍的建設。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 何毓靈

  解決(jue) 之道。我覺得一方麵就像前兩(liang) 年教育部開始出台培訓,培養(yang) 學生,這是一方麵。另外一個(ge) 我覺得對原有的特別的基層的從(cong) 業(ye) 人員要有一個(ge) 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的培訓計劃,這樣的話讓他們(men) 業(ye) 務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短期能夠有很大提升。

  【解說】何毓靈認為(wei) ,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就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才能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故事講好,使考古成為(wei) 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ti) 和抓手。未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也將繼續推進“走出去”,與(yu) 國外的考古學家進行交流。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 何毓靈

  (考古)以前都是學人家,現在我們(men) 走出去,甚至是我們(men) 也可以教人家,但這不是我們(men) “走出去”的主要目的。我們(men) 走出去的目的最關(guan) 鍵的是我們(men) 要看其他的文明,他們(men) 到底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我們(men) 不能光停留在別人書(shu) 本上,我們(men) 要親(qin) 手去挖一挖,這樣的話你比較起來才有依據。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