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穿越時空依然滾燙——軍地青年典型代表祭掃雷鋒墓側記
這名臉上總是掛著溫暖的笑容、生命定格在22歲芳華的年輕人,名字叫“雷鋒”。1963年,毛澤東(dong) 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xi) ”,從(cong) 那時起雷鋒成為(wei) 人們(men) 學習(xi) 的榜樣。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曆經半個(ge) 多世紀的風雨洗禮,經久不衰。
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雷鋒精神代代傳(chuan) 承下去,3月1日,中央軍(jun) 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團中央聯合組織軍(jun) 地青年典型代表在遼寧省撫順市祭掃雷鋒墓。
最好的紀念是傳(chuan) 承,最好的傳(chuan) 承是踐行
初春時節的撫順市雷鋒紀念館莊嚴(yan) 肅穆,雷鋒墓被蒼鬆翠柏環繞,墓碑正麵刻有“雷鋒同誌之墓”金色大字,背麵刻著雷鋒生平。
雷鋒塑像高高矗立,手捧《毛澤東(dong) 選集》,麵含微笑,在和煦的春風裏顯得溫暖而陽光。雷鋒紀念碑上,鐫刻著由毛澤東(dong) 同誌題寫(xie) 的“向雷鋒同誌學習(xi) ”,蒼勁有力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象征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上午10時,祭掃活動開始。軍(jun) 地青年典型代表、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官兵、武警撫順支隊官兵代表、遼寧共青團代表、雷鋒家鄉(xiang) 代表,以及撫順各界青年代表,在雷鋒紀念廣場莊嚴(yan) 列隊。隨後,全場齊聲高唱國歌。國歌唱畢,全場肅立,向雷鋒同誌默哀。
在淒婉悠揚的《思念曲》中,軍(jun) 地青年典型代表向雷鋒同誌塑像敬獻花籃、整理緞帶,表達對這位偉(wei) 大共產(chan) 主義(yi) 戰士的無限哀思和崇高敬意。
在場黨(dang) 員和團員分別重溫入黨(dang) 誓詞、入團誓詞,鏗鏘誓言響徹雲(yun) 霄。隨後,大家拿起菊花,步行至雷鋒墓前獻花,瞻仰雷鋒墓。
光陰荏苒,雷鋒精神卻並未隨時間流逝被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祭掃是為(wei) 了更好地傳(chuan) 承。
“作為(wei) 雷鋒班戰士,我們(men) 就是雷鋒老班長的親(qin) 人,看到這麽(me) 多的軍(jun) 地典型、各行各業(ye) 的代表向老班長致敬,內(nei) 心久久不能平靜。”雷鋒班戰士任亮說。
在撫順市消防救援支隊礦區大隊大隊長高大千看來,對於(yu) 雷鋒精神,最好的紀念是傳(chuan) 承,最好的傳(chuan) 承是踐行。佇(zhu) 立在雷鋒墓前,感受雷鋒精神的無窮力量。“身為(wei) 一名消防指揮員,我將苦練業(ye) 務本領、向險而行,履行保民平安、為(wei) 民造福的初心使命”。
沈陽音樂(le) 學院團委書(shu) 記王爽表示,作為(wei) 高校青年代表,要讓學雷鋒在大學生中蔚然成風,把大學校園打造成為(wei) 學雷鋒高地,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傳(chuan) 承紅色基因。
“我將紮根工作崗位,做孤兒(er) 的知心人、引路人。”遼寧省孤兒(er) 學校大隊輔導員高超表示,無論時代如何日新月異,雷鋒始終是青年的楷模,雷鋒精神更是社會(hui) 美德與(yu) 行為(wei) 規範的坐標。
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團委書(shu) 記車宇欣介紹,雷鋒精神穿越時空依然滾燙,“人人學雷鋒,共建文明城”和“學習(xi) 雷鋒精神,點亮萬(wan) 家燈火”等展板在撫順市隨處可見,這裏還有雷鋒路、雷鋒小學、“雷鋒號”客車,對雷鋒精神的傳(chuan) 承已經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
讓雷鋒精神一“路”生花
祭掃,是為(wei) 了更好地行動,在軍(jun) 地青年典型代表中,很多人已經將學雷鋒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來自中國建築一局建設發展公司的“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霍文震,是冬奧會(hui) 場館“冰立方”的建設者。他和青年建設者們(men) 一道,在1000多個(ge) 奮鬥的日子裏,先後攻克“水冰轉換”“分區控溫”等國際性技術難題。
“在冬奧會(hui) 期間,我們(men) 組建了誌願服務隊,圍繞‘冰立方裏的暖心事兒(er) ’開展誌願服務,為(wei) 遊客解鎖‘水冰轉換’的科技奧秘。我們(men) 還與(yu) 11萬(wan) 名中建青年誌願者一起,圍繞疫情防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助老助殘助學和環境保護,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霍文震說。
2021年,他全程參與(yu)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wei) 大征程》舞台搭建和演出保障,排演期間在突發暴雨中應急搶險,看台觀眾(zhong) 為(wei) 他們(men) 齊聲高唱《團結就是力量》。那一刻,霍文震意識到,無論是建設冬奧場館還是服務黨(dang) 的百年慶典,他的生命與(yu)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竟可以如此貼近。
雷鋒精神,內(nei) 涵豐(feng) 富、底蘊深厚。向上,發揚忘我的精神,匯聚信念的力量;向善,培育大愛的胸懷,彰顯青春的擔當。在霍文震看來,不受百煉,難以成鋼。未來,他將保持信念的能量和進取的銳氣,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si) 釘。
“雷鋒出差一千裏,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在火車上做好事的故事在鐵路人中口口相傳(chuan) ,學雷鋒活動也在鐵路青年中從(cong) 未停歇。來自上海鐵路局南京站的吳曉娟多年來堅持待旅客如親(qin) 人,讓雷鋒精神一“路”生花。
吳曉娟的工作地點是以雷鋒命名的南京站“158”雷鋒服務站,始建於(yu) 1968年南京站建站之初。作為(wei) “158”雷鋒服務站第四代接班人之一,她已經在這個(ge) 崗位上工作了11年。為(wei) 囊中空空的傷(shang) 殘老人買(mai) 票、買(mai) 食品;與(yu) 身患絕症、有輕生念頭的姑娘交朋友,為(wei) 她買(mai) 票、捐款;抱著滿身汙垢的殘疾乞丐上樓梯……裝滿麻袋的一捆捆表揚信見證著“158”服務站的學雷鋒之路。
吳曉娟曾收到過一封信:“琳琳、曉娟,在我心中,你們(men) 是南京留給我最溫馨的回憶……”這是一名旅客寫(xie) 的信,她的母親(qin) 被查出身患疾病,在南京接受治療。
“當班期間,我看見一個(ge) 瘦小的姑娘,背著沉重的行李,還費力拖著一塊已經分不出顏色的海綿墊。原來,身體(ti) 虛弱的母親(qin) 行走困難,為(wei) 了讓母親(qin) 更舒適,她在地上放了一塊海綿墊,讓母親(qin) 坐在上麵。從(cong) 那時起,我們(men) 服務站便開始了對這位母親(qin) 長達半年的專(zhuan) 門接送,還自掏腰包籌集了4000元幫她治病。”吳曉娟回憶。
這封信也一直激勵著她存善心、行善事、學雷鋒做好事。
立足崗位學雷鋒
3月1日下午,參加祭掃活動的軍(jun) 地青年典型代表來到雷鋒生前所在部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如何弘揚雷鋒精神”召開座談會(hui) 。大家各抒己見,紛紛表示要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nei) 涵和實踐要求。
沈陽造幣有限公司張文良是一名鉗工高級技師。工作中,他先後牽頭完成設備研發及改進100餘(yu) 項,解決(jue) 維修技術難題60餘(yu) 個(ge) ,設計加工零件200餘(yu) 件,多次獲得全國、省市職業(ye) 技能大賽鉗工賽項冠軍(jun) 。
憑借“立足崗位踐行雷鋒精神”的工作理念,張文良先後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50餘(yu) 項殊榮。他覺得,中國製造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線技術工人,創新沒有那麽(me) 高深莫測,但也不能紙上談兵,隻要立足崗位,敢想敢做,技術工人也大有可為(wei) 。
2019年,他帶領團隊開展新品普通紀念幣包裝工藝設備改造項目,20餘(yu) 處改造難點、10天時間,大家都認為(wei) 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有難點就有創新點,張文良不斷嚐試、試驗,最終團隊僅(jin) 用時7天便完成了廠家需要3個(ge) 月完成的工作,為(wei) 企業(ye) 節省生產(chan) 成本百餘(yu) 萬(wan) 元。
團撫順市委書(shu) 記司鵬飛同樣對踐行雷鋒精神的廣度與(yu) 深度有著深刻的理解。多年來,團撫順市委始終堅持用雷鋒精神建團育人、建隊育人,培養(yang) 了一批批“雷鋒式少年”。曆任雷鋒班班長等新時代的“雷鋒叔叔”始終陪伴在孩子們(men) 身邊,他們(men) 作為(wei) 校外輔導員與(yu) 各級少先隊工作者一起,用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以身作則的示範培養(yang) 出一批批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新時代“小雷鋒”。
此外,承辦遼寧省紅領巾故事會(hui) 決(jue) 賽、參與(yu) 組織全國校園雷鋒文化節等活動,通過這一係列“雷”字號品牌項目,團撫順市委正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共青團係統弘揚雷鋒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教育實踐場所,為(wei) 全國團員青年學雷鋒提供尋根之旅和雷鋒文化家園。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