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敘事”應有更多“蜂鳥”聲音
懸停城鄉(xiang) 間的蜂鳥,現在還好嗎?
5年前,中央團校科研與(yu) 智庫工作部主任廉思與(yu) 他的團隊曾開展“城市快遞小哥群體(ti) 調查”,他將快遞小哥比作“蜂鳥”,蜂鳥顏色鮮豔,快速拍打翅膀才能懸浮空中,正如當年快遞小哥在既有的製度設計之外,缺乏社會(hui) 網絡支撐。
5年間,廉思一直關(guan) 注著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等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的發展狀況。疫情期間,他還帶領課題組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對部分參與(yu) 調研的快遞小哥進行了回訪。
在廉思看來,疫情期間,作為(wei) 確保物資供應的“最後一公裏”,快遞小哥在維係城市正常運行、穩定社會(hui) 群體(ti) 心態、降低病毒傳(chuan) 播風險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快遞小哥的工作質量直接決(jue) 定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在疫情期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天怎樣被感動,明天就怎樣去尊重。如今,快遞小哥的工作贏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廉思說。
廉思觀察到,與(yu) 2018年調研時相比,近年來,在社會(hui) 保障水平、平台用工規範等方麵,快遞小哥的境況得到了顯著改善。“國家關(guan) 注快遞小哥等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政策工具箱裏的工具盡數實施,相關(guan) 政策日益完善。”
不少平台企業(ye) 對快遞小哥也給予了更多支持,會(hui) 組織快遞小哥參加培訓,上“夜大”。不過,廉思提示,對快遞小哥的培養(yang) ,要注意與(yu) 他們(men) 未來職業(ye) 發展的興(xing) 趣點和主要流動去向相掛鉤,幫助他們(men) 拓展自身能力,延長職業(ye) 生涯。“平台要為(wei) 快遞小哥的長遠發展考慮,畢竟這些年輕人在這裏度過了最寶貴的青春時光。”
一直以來,廉思最關(guan) 心的就是快遞小哥“跑不動”後怎麽(me) 辦的問題。“等那時,如果他們(men) 沒積攢下核心工作能力,工作經驗沒辦法遷移到其他工作崗位,體(ti) 力勞動也做不下去了,將會(hui) 麵臨(lin) 怎樣的人生境遇?”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由於(yu) 缺乏核心工作能力,相當數量的快遞小哥離開城市後,選擇回鄉(xiang) ,利用積攢的資金創業(ye) ,結果並不理想,“相關(guan) 經驗的缺失以及對市場形勢的認知偏差,讓他們(men) 的創業(ye) 變得困難重重”。
廉思分析說,快遞配送技能附加值不高,職業(ye) 發展並不像焊工、鉗工等傳(chuan) 統藍領工種具有較好的延展性。
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等職業(ye) 如同一個(ge) 蓄水池。廉思說,這些職業(ye) 具有應急性、過渡性、自由度高等特點,對青年靈活就業(ye) 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二、三線城市,不少青年由於(yu) 家裏有老人、病人、孩子需要照料才做這份工作,靈活就業(ye) 形式使他們(men) 在兼顧家庭的同時,緩解了經濟壓力。”
“快遞小哥用勞動創造價(jia) 值,他們(men) 是千千萬(wan) 萬(wan) 普通中國青年奮鬥的縮影。”在廉思看來,快遞小哥的工作價(jia) 值應當被社會(hui) 肯定。同時,平台企業(ye) 也有義(yi) 務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nei) ,對這些青年給予更多支持,比如,增加對家庭困難的快遞小哥的保險金額、加強創業(ye) 培訓等。
廉思認為(wei) ,目前對提升快遞小哥的保障服務如今已經進入到“深水區”,當下能解決(jue) 的問題基本已經解決(jue) ,其他諸如工作經驗認定、積分落戶、子女上學等問題,需要在國力允許的範圍內(nei) ,逐步改善解決(jue) ,不能過分期待超越發展階段和當前財力的民生政策。
然而,隨著社會(hui) 快速發展,很多新職業(ye) 沒有被充分認識,導致仍存在一些人對快遞行業(ye) 存在誤解或輕視。他建議應進一步提升以快遞小哥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的社會(hui) 地位,增強他們(men) 的職業(ye) 尊嚴(yan) 與(yu) 自豪感,在不同發展時期展現不同行業(ye) 青年的時代風采。
“人需要在社會(hui) 鏈條中找到位置,看見自我價(jia) 值。”廉思表示。他的課題組調研發現,這幾年有關(guan) 部門對快遞小哥等新興(xing) 青年群體(ti) 的工作價(jia) 值高度肯定,盡管快遞小哥並非高收入群體(ti) ,但其對工作意義(yi) 的感知是比較積極的,這與(yu) 快遞小哥“被看見”密切相關(guan) 。
2022年,中通快遞黑龍江管理中心網點負責人楊銘被授予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此前,美團外賣小哥常凱、順豐(feng) 速運快遞小哥劉闊曾獲“北京青年榜樣”稱號。在廉思看來,這種榮譽影響的不隻是個(ge) 人,而是整個(ge) 行業(ye) ,讓更多新興(xing) 青年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yi) ,感受到所處行業(ye) 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貢獻。
在廉思看來,解決(jue) 好青年問題,需要具有全生命周期視角,讓青年想奮鬥、肯奮鬥,一方麵要做好青年自身的工作,另一方麵也要做好他們(men) 的“一老一小”的工作,讓青年沒有後顧之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張藝 實習(xi) 生 顧靚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