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開局加把勁兒| GDP增速、貨幣政策……前瞻兩會熱點,今年經濟怎麽幹?

發布時間:2023-03-03 15:50: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記者 宓迪)2023年是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yi) 重大。

  經濟增速預期、宏觀政策……兩(liang) 會(hui) 召開在即,2023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怎麽(me) 定?如何發力拚經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如何進一步發揮效能?對此,記者采訪專(zhuan) 家進行了解讀。

  GDP增速料將回升

  消費、投資增長成看點

  風高浪急彰顯韌勁。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121020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3.0%。繼2020年、2021年連續突破100萬(wan) 億(yi) 元、110萬(wan) 億(yi) 元之後,再次躍上新台階。而對於(yu) 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一直是曆年兩(liang) 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之一。

  談及今年的GDP增長前景,東(dong) 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對記者表示,預計GDP增速會(hui) 反彈。“主要的看點來自於(yu) 消費、投資兩(liang) 個(ge) 領域”,邵宇表示,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後,很多此前因疫情受限的消費與(yu) 投資場景都能得到比較大的提振,如商旅、出行等等。

  邵宇判斷,消費的回升會(hui) 比較明顯。而在投資方麵,一些重大工程,基建與(yu) 製造業(ye) 的投資能夠比較穩定,房地產(chan) 投資有明顯的企穩回暖跡象。

  “我國有14億(yi) 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的群體(ti) 規模穩步擴大,消費複蘇的基礎堅實,也具備很多有利因素。從(cong) 1月份的消費情況來看,全國消費市場的複蘇勢頭是比較強勁的,各方對於(yu) 今年消費市場恢複有信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2月23日表示。

  “這都會(hui) 帶來今年經濟的反彈”,邵宇表示,2023年要做好的重點工作,除了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特別是對薄弱環節的支撐以外,更多的還是要確立信心。“通過成功的案例,包括對企業(ye) 、對企業(ye) 家、對特定的居民人群,提振他們(men) 的信心,穩定未來的預期,這樣,大家就比較願意去投資和消費,這對於(yu) 當下來說是非常關(guan) 鍵的。”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形成政策合力

  要實現預期中的的經濟增長,離不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記者留意到,2022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對此,3月1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加力點主要是三個(ge) :一是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6.06萬(wan) 億(yi) 元的基礎上,今年將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二是在專(zhuan) 項債(zhai) 投資拉動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適當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三是在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持續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此外劉昆表示,“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麵,完善稅費優(you) 惠政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著力助企紓困。另一方麵,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有效帶動擴大全社會(hui) 投資,促進消費。同時,加強與(yu) 貨幣、產(chan) 業(ye) 、科技、社會(hui) 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

  談及今年財政政策看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dong) 認為(wei) ,“在政策上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擴大財政資金回旋空間,提高財政赤字率至3.0%左右,提高發行一般債(zhai) 券的比重,新增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維持在3.8萬(wan) 億(yi) 元左右。”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

  加強對普惠金融等領域支持

  回顧2022年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有力支持經濟回穩向好。一方麵,貨幣信貸合理增長,2022年新增人民幣貸款21.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1.36萬(wan) 億(yi) 元;年末人民幣貸款、廣義(yi) 貨幣(M2)、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分別增長11.1%、11.8%和9.6%。另一方麵,信貸結構持續優(you) 化,年末普惠小微貸款和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同比分別增長23.8%和36.7%。

  對於(yu) 貨幣政策走向,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邵宇對記者分析,“有力”指的是總量,而“精準”就包括對剛性的住房需求、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對於(yu) 小微企業(ye) 的貸款、對於(yu) 綠色轉型或清潔能源方麵的結構性的支持,這些都會(hui) 產(chan) 生比較大的乘數效應。

  談及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央行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推動消費有力複蘇,增強經濟增長潛能。”

  “穩健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則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廣義(yi) 貨幣供應量和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yi) 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的基礎上,酌情適度提高,特別是上半年可加大支持力度,確保金融市場穩定運行。適度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力度,支持實體(ti) 經濟修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研究出台支持擴大消費的結構性政策工具。”劉向東(dong) 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